核配

核配是(取代環戊二烯基)稀土雙烷基配合物與PhSiH3的氫解反應生成單茂基稀土氫/烷基配合物。2a–c都屬C2對稱結構,分子中心含有平面形的Ln2H2核。

核配

簡介

核配是(取代環戊二烯基)稀土雙烷基配合物(C5Me4SiMe3)Ln(CH2SiMe3)2(THF)(Ln=Y(1a),Dy(1b),Lu(1c))與PhSiH3的氫解反應生成單茂基稀土氫/烷基配合物[(C5Me4SiMe3)Ln(-H)(CH2SiMe3)THF]2(Ln=Y(2a),Dy(2b),Lu(2c))。2a–c都屬C2對稱結構,分子中心含有平面形的Ln2H2核。2a–c與ArOH(Ar=C6H2-tBu2-2,6-Me-4)進行去烷基化反應則得到單茂基稀土氫/芳氧基雙核配合物[(C5Me4SiMe3)Ln(-H)(OAr)]2(Ln=Y(3a),Dy(3b),Lu(3c))。經X-射線衍射分析證明3a-3c分子結構是C2對稱的二聚體。兩個金屬原子通過氫橋連線,而芳氧基配體以端接、反式構型方式分別與兩個金屬配位。配合物3a–c在常壓、低溫下迅速與CO2反應生成插入產物[(C5Me4SiMe3)Ln(-:-O2CH)(-:-O2COAr)]2(Ln=Y(4a),Dy(4b),Lu(4c))。X-射線衍射結果表明兩個(C5Me4SiMe3)Ln單元由醛基和碳酸酯基連線,在分子中心形成兩個相互垂直的平面八圓環。特別是,配合物3a或3b、3c在溫和的條件下可使二氧化碳與氧化環己烯共聚合,不需要助催化劑。得到聚合物分子量較高、分子量分布中等。用核磁共振研究聚合物鏈結構的結果表明,所有產物中碳酸酯的含量都大於92%,最高達99%,表明氧化環己烯與二氧化碳接近交替共聚合。催化劑的活性最高達1333g/(mol-Lnh)。

相關資料

世界上一切物質都是由原子構成的,任何原子都是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和繞原子核鏇轉的帶負電的電子構成的。一個鈾-235原子有92個電子,其原子核由92個質子和143箇中子組成。50萬個原子排列起來相當一根頭髮的直徑。

細胞核(拉丁文:Nucleus)是存在於真核細胞中的封閉式膜狀胞器,內部含有細胞中大多數的遺傳物質,也就是DNA。這些DNA與多種蛋白質,如組織蛋白複合形成染色質。而染色質在細胞分裂時,會濃縮形成染色體,其中所含的所有基因合稱為核基因組。細胞核的作用,是維持基因的完整性,並藉由調節基因表現來影響細胞活動。

細胞核的主要構造為核膜,是一種將細胞核完全包覆的雙層膜,可使膜內物質與細胞質、以及具有細胞骨架功能的網狀結構核纖層分隔開來。由於多數分子無法直接穿透細胞膜,因此需要核孔作為物質的進出通道。這些孔洞可讓小分子與離子自由通透;而如蛋白質般較大的分子,則需要攜帶蛋白的幫助才能通過。核運輸是細胞中最重要的功能;基因表現與染色體的保存,皆有賴於核孔上所進行的輸送作用。

細胞核內不含有任何其他膜狀的結構,但也並非完全均勻,其中存在許多由特殊蛋白質、RNA以及DNA所複合而成的次核體。而其中受理解最透徹的是核仁,此結構主要參與核糖體的組成。核糖體在核仁中產出之後,會進入細胞質進行mRNA的轉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