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電子商務具有較大的市場發展潛力,分析校園電子商務的特徵,研究了校園電子商務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其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通過實施這些對策,校園電子商務將獲得新的市場機遇和發展空間。
特徵
校園電子商務從商業運作模式來看類似於一般的電子商務,都是通過網路進行商品、服務或信息的交換。但與一般電子商務相比較,校園電子商務除了具有跨時空、數位化、公開、透明等一般特徵外,還有其獨到的特色。
(一)優良的網路環境
高校既是知識密集的地方,也是電腦普及率最高的地方之一,大部分學校為了便利學生
的學習與生活人都建有內部的區域網路,校園網站可以24小時全天候開放服務,而且網路使用費用很便宜、區域網路將高校內大部分部門、機構、宿舍等聯結起來,以達到信息資源傳輸與共享、提高效率、最佳化組合的目的。此外,高校擁有較多的先進實驗室,為學生開展電子商務模擬操作和實際操作提供了良好環境。
(二)穩定的消費群體
大學校園裡穩定的學生、教師客戶群是別人無法複製的。大學生有許多共同的興趣和消費傾向,消費商品較單一。每年數千學生的流動又為校園電子商務注入了新鮮血液。大學校園裡的消費群體素質較高,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特別是學生年齡一般在18-25歲左右,正處在求知慾旺盛的階段,是開展電子商務的主力軍。
(三)安全的支付體系
網路安全和支付風險是電子商務發展的兩人障礙、校園網通常採用防火牆系統與網際網路和外聯網連結,從而保證了網路系統的安全。校園電子商務的支付系統通常採用校園“一卡通”進行小額支付,從而避免或降低了在網際網路上用銀行信用卡或借記卡支付出現卡號被盜的風險。
(四)方便的物流配送
師生們居住非常集中,就在那幾平方公里的校園內,使物流的配送準確、及時,成本大大降低。大多數高校在學校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通過貧困生勤工助學的方式解決了傳統電子商務物流配送中的“最後一英里”的問題,同時也推動了校園電子商務的發展。
(五)良好的信用機制
信用不足,信用體系不完善是阻礙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障礙。電子商務信用主要取決於個人信用、商家信用和社會信用等。若缺乏良好的監督機制,就會存在各種信用危機。在校園電子商務環境下,由於交易雙方主要是在校師生員工和學校周邊的註冊商家,一旦出現違規現象,他們很快就會被暴光。故此,他們非常愛護自己的聲譽,自覺培育良好的個人信用和商業信用。
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校園電子商務缺乏足夠的認識
首先,體現在對校園電子商務理論的研究不足。由於受外界大環境影響,人們對網路教
育形式過分推崇,急功近利思想嚴重,校際間攀比、跟風現象嚴重,在教育經費不足的狀況下盲目“鋪路搭橋”,把網路硬體建設作為實現教育現代化、教育信息化、提高教育質量的唯一標準,造成了一些不切實際的教育資金流失、浪費。
其次,對校園電子商務建設所需要的教育管理理念變革認識不足。很多人認為校園電子商務就是更新校園管理手段。然而實踐證明,僅僅是改變管理手段已經不足以應付外界環境的迅速變化,要想成功變革就必須從教育管理理念的革新開始。也就是說,教育信息化最根本的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思維模式問題,因此在教育信息化的過程中,千萬不要讓人成為技術的奴隸,而應該讓技術“融合”在人們的生活中,融合在師生的互動活動中,融合在整個教育系統中。
(二)電子商務.缺乏總體規劃,建設中重網路設備,輕套用系統。
許多學校建立校園電子商務初期缺乏整體規劃,網路建設缺乏必要的網路建設監督人員,項目公司實力較弱等導致建網質量低、網路不暢、頻寬不足、訪問性能差、等待時間長等。建網時不做遠景考慮,不考慮網路技術發展方向,只重眼前,在設備選型上貪圖便宜,結果買的產品已過時,甚至已淘汰。導致後期無法拓展,引起學校重複投資或錯誤投資。
另外,由於缺乏校園電子商務套用軟體,現在市場上所謂的“校園網”多是一些廠商基於先進硬體提出的設備解決方案,沒有完善的套用系統,不能很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教育部要求我國高等院校在2005年前必須建立自己的校園網,為了達到這一目標,許多高校在規劃建設階段,缺乏總體思想戴在有限的財力下影響了總體規劃,捨得硬體設備的投入,套用投資不捨得投入。硬體平台建成後,由於後續資金、觀念、套用軟體、管理制度等諸多方面因素,使得校園網沒有成為教學、科研和教學管理的先進工具,只是作為瀏覽新聞、收發電子郵件的一般性工具,特別是成為某些人炒股、上網聊天和網上遊戲的工具,未能達到校園網建設的真正目的。
(三)缺乏對校園電子商務有深刻理解的複合型人才。
校園電子商務作為新興的教育形式必須有新的文化理念作支撐,要充分發揮其優勢,必須有既懂IT技術又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理論及方法的複合型套用人才,而且這類人才應該產生於網路教育第一線的教師隊伍中。但是,由於網路和軟體開發人員是目前行業重點爭奪的人才,在待遇不能與社會公司相比的情況下,各級學校普遍存在網路套用軟體開發人員嚴重不足的局面。由於受傳統教育觀念和現代教育技術環境的影響與制約,目前這類人才非常稀少,成為校園電子商務套用的瓶頸,嚴重製約著校園電子商務的發展。
(四)校園電子商務缺乏有力的監督管理。
網路時代構築起的新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影響著大學生的情感、思想和心理。網際網路信息量大,傳播迅速並有高度的互動性和開放性,難免產生許多令人憂慮的負面影響。網路管理已成為校園電子商務管理的重要課題。現在面臨的主要問題一是對網路內容控制不夠。目前在部分學校校園網管理上出現混亂、無序現象,造成設備損害、線路不暢等失控行為時有發生。二是網路安全性能差。如IP位址被盜用、獨享資源被設為共享、計算機病毒的侵入和傳播、主伺服器受攻擊等。因此,建立可靠的安全系統已處在校園電子商務建設的重要位置。
發展對策分析
(一)做好校園電子商務建設的調研及建設方案的論證工作。
校園電子商務建設不僅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而且其套用對學校的教學管理、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等方面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在建設校園電子商務前應進行充分調查和研究分析工作,以部門為單位進行校園電子商務套用需求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及各院校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制定校園電子商務建設目標,保證建設方案的先進性、拓展性、可行性和經濟性。校園電子商務建設方案對整個校園網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涉及校園電子商務的布局、結構、頻寬、整體規劃、一期工程規模、安全性、擴充性、技術標準、設備選型、可實現的功能等等,關係到整個網路的性能,因此,學校要認真研究,依照上級教育部門有關校園電子商務建設的技術規範和統一要求,結合本單位的實際需求,並充分考慮各種因素,加以修改、完善,並請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及有關單位的校園網專家進行論證,在此基礎上形成符合本學校實際的電子商務建設方案。
(二)採取有吸引力的價格策略,提高網上購物的信譽度和滿意度。
雖然商家採用各種手段來減弱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但價格在消費心理上仍占一席之地。網路能為企業節省大量的促銷費用,使產品價格下降成為現實,而網上銷售可以省卻中間商,顧客可以直接向生產者訂貨,從而也節省了中間環節的支出,這也是網路行銷受歡迎的原因之一。調查統計數字表明,大學生上網進行網上購物的原因中出於節約費用目的的占27.3% , 60.7%的同學所能接受的網上購物交易費用在商品價格的2.5%左右。這說明在校大學生消費的承受能力相對較弱,對網上購物的價格較為敏感。因此,電子商務企業必須採取相應的價格策略,以吸引大學生消費者。
商家的聲譽是建立在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上的,所以商家始終要注重產品和服務質量。根據我們調查,在沒有購物經歷的同學中,50%認為網上消費不安全。因此,針對這種情況,商家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的信譽度,增加消費者網上購物的滿意度。
(三)建立完整的客戶資料庫。
無論何種商務方式.只有建立完整的客戶資料庫,才能以客戶為中心安排業務流程。處處為顧客著想,創建方便快捷、安全有效的個性化服務。只有如此才能使該種商務方式擁有無窮魅力。校園電子商務可以通過建立類似會員制的環境來主動聯絡顧客。任何人都可以在校園電子商務網站上註冊登記為會員。每個會員的資料以及平時買賣商品的數據記錄將儲存
至相應的資料庫內。以有會員感興趣的商品,網站將自動通過E-mail通知。顯然不斷增加的顧客名單, E-mail地址和其過去的購買行為都成了校園電子商務極其重要的無形財富。
(四)利用校園電子商務的發展推動社會電子商務的發展。
電子商務作為未來世界商務模式的一個主要發展方向,其前景是不容懷疑的。但是應該如何發展這種新型的經濟形式,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直接面向社會來做,國內很少有成功者。其中有許多困難還沒有克服,例如社會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還很不夠、物流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社會信用制度不夠健全等。由於發展校園電子商務有很多獨特的優勢,所以可以利用校園電子商務的發展推動社會電子商務的發展。
校園電子商務
國內外高校信息化的現狀
事實上,高校信息化的發展與計算機科技的發展緊密相關,因此分析高校信息化的發展可以從計算機技術發展的不同階段入手。由於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通常分為主機(Mainframe)、個人計算機(PC)和計算機網路(ComputerNetwork)三個時代,因此高校信息化的發展同樣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主機時代,從上個世紀60~70年代起,計算機開始在高校的教學與科研活動中扮演角色。除科學計算以外,各種計算機輔助教育軟體,即CAI(ComputerAidedInstruction)軟體的開發先後列入國外一些高校的研究計畫中。不過由於當時計算機套用還不普及,過分集中的使用方式,缺乏方便的人機互動手段,以及昂貴的價格等給CAI的實際套用帶來諸多困難。[1]從70年代開始,個人計算機(PC)的出現及其普及,為CAI的研究、發展與套用提供了條件。80年代美國許多高校建立了CAI教室,學生隨時可以到這類教室中通過計算機進行自學,也可在其中開展教學、輔導和培訓等活動。如依利諾斯大學(UniversityofIllinoisatUrbana-Champaign)是當時開展計算機輔助教學活動比較先進的學校之一,有一個很大的CAI中心。在指定的計算機實驗室中,可以進行不同種類課程的教學活動。比較典型的有英語語言教學,學生可以隨時通過計算機終端,自學不同程度的英語課程,這在當時已經是很先進的電子商務論文了。這個時期計算機儘管在高校的許多活動中,如教學、科研、行政管理等得到一定的套用,但只是作為傳統教學和管理的一種輔助手段,傳統的教學和管理模式並沒有受到很大的衝擊,比如,“黑板+粉筆”的傳統課堂教學仍然占主導地位。
90年代計算機網路,特別是網際網路的出現,給高校的教育帶來深刻的影響,高校信息化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做出分析。
●傳統教育模式的變革
在高校的正規教育里,信息化使以教師為中心、面對面、“黑板+粉筆”為主導的傳統教學模式受到很大的衝擊。首先,信息技術進入傳統的課堂,多媒體、網路等新技術手段取代了“黑板+粉筆”,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更加有效。除此之外,信息化還帶來大量網路教學的新模式,如網站教學、網路輔助教學、資源型學習、興趣學習、互動學習等。這些新的教學模式與傳統的模式相比,不僅形式新穎,還引進許多新的教學理念,如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更加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等個性化的教育方式。信息化不僅從各個方面影響了高校的正規教育,同時使函授、業餘教育等傳統的遠程教育,無論從內容和形式上都起了巨大的改變。基於網路的現代遠程教育正在對普及高等教育、提高國民素質以及實現終身學習等方面產生重大的影響,已引起不同領域專家以及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
我國高等學校大規模的信息化建設大多始於90年代,比西方已開發國家起步晚了10~20年。在沿海地區和較發達的城市,高校信息化的建設近年來有了十分迅猛的發展,信息技術已廣泛地套用於高校的教學、科研以及管理等各個領域,取得很好的效果。據清華大學計算機與信息管理中心提供的材料,清華大學目前每學期已有700多門課程採用網路輔助教學,校內有兩萬多學生通過網路學習課程。我國基於網路的遠程教育也有很大的發展,據報導,1999年我國僅有4所大學開始遠程教育試點,在讀學生最初只有7000多名。目前已發展到67所大學,共有學生130多萬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