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化校園

數位化校園

數位化校園是以數位化信息和網路為基礎,在計算機和網路技術上建立起來的對教學、科研、管理、技術服務、生活服務等校園信息的收集、處理、整合、存儲、傳輸和套用,使數字資源得到充分最佳化利用的一種虛擬教育環境。通過實現從環境(包括設備,教室等)、資源(如圖書、講義、課件等)到套用(包括教、學、管理、服務、辦公等)的全部數位化,在傳統校園基礎上構建一個數字空間,以拓展現實校園的時間和空間維度,提升傳統校園的運行效率,擴展傳統校園的業務功能,最終實現教育過程的全面信息化,從而達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數位化校園按照教育階段的不同可以分為:高校數位化校園,中等教育數位化校園,基礎教育數位化校園。根據每個階段教育的不同特點,其構建的數位化教育形式有所不同。

發展現狀

數位化校園數位化校園

國內外高校信息化發展趨勢主要表現 在:

國內外政府部門和高校對校園信息化工作不斷加大投入,更多的高校制定了整體建設規劃和財務預算;以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為主要特徵的數位化校園,已成為高校信息化建設的主流;信息標準體系、安全保障體系、運維保障體系,已成為今後學校信息化建設與運行維護的重點;校園信息門戶、統一身份認證、數據交換與共享(數據中心平台)等基礎平台建設;為學校各部處建設相關的管理套用系統;數據資源庫建設;公共通訊平台(郵件、即時通訊、簡訊等)和校園電子商務(與一卡通結合)將是今後信息化建設的熱點;對師生用戶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信息服務和培訓是今後信息化校園的工作重心

數位化校園管理平台的套用數位化校園管理平台的套用

數位化產業已經由原來的注重產品價格向著注重產品質量和服務方向轉型,尤其是教育

領域。教育涉及千家萬戶,教育信息化已成為為人民民眾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機會,解決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滿足民眾對發展教育的期望,推動教育在更高起點上實現更大發展的重要力量。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已成為我國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的必然選擇。

從總體上看,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取得了重大歷史性突破,但同時面臨著一系列突出的問題。一是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仍處於低水平狀態,缺乏統籌有效的投入機制。信息化基礎設施不能有效滿足各級各類教育的發展需求。在投入內容上,重建設輕套用的現象也普遍存在。

設計原則

數位化校園解決方案數位化校園解決方案

高校數字校園綜合管理平台的建設須堅持“先進性、

實用性、開放性、標準化、可靠性、穩定性、可擴展性、易升級性、安全性、保密性、易維護性、可管理性”的設計原則。

先進性

高校數字校園綜合管理平台建設採用先進的思想、成熟的技術與設計方法,符合當前潮流與未來發展趨勢,以便跟上信息技術的發展,具有較強的生命力,具有長期使用價值。

實用性

高校數字校園綜合管理平台建設的核心目的就是“套用”,須堅持實用的設計原則,緊緊圍繞學校的實際需求。在能夠滿足學校數字校園綜合管理平台建設要求的前提下,以儘可能以少的投入,取得儘可能大的效益。

開放性

高校數字校園綜合管理平台具有良好的開放性和兼容性。採用面向服務的公共管理平台,通過信息門戶、統一身份認證和公共數據交換,整合、集成各類套用系統和各種信息資源,以尊重歷史、滿足現狀、適應發展。

標準化

高校數字校園綜合管理平台符合業界主流標準與規範,包括基礎架構與各個套用系統,包括系統集成與數據整合,均遵循標準化原則,不依賴特定的網路、系統軟體與硬體,能夠部署並運行在各種主流的軟硬體環境中。

可靠性

高校數字校園綜合管理平台支撐著整個學校的日常管理,必須具有高可靠性、高容錯性和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使用成熟的熱備份技術和集群技術,以確保不間斷運行、確保局部出錯不影響整體、確保快速回響。

穩定性

高校數字校園綜合管理平台必須具有良好的穩定性,保證持續運行時間長、故障間隔大、無故障時間長。

可擴展性

高校數字校園綜合管理平台必須具有良好的可擴展性,對於管理模式的變化、組織機構職能的調整、業務流程的改變等,能夠通過規則引擎簡便配置即可快速適應變化、滿足需求。

易升級性

高校數字校園綜合管理平台採用獨創的版本控制機制與更新包技術,能夠簡便快捷地完成平台整體或部分的版本升級。

安全性

高校數字校園綜合管理平台涉及到學校各個職能部門的大量敏感數據,安全運行至關重要。必須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完善的安全保障體系,通過安全制度建設和安全教育培訓,在保證物理安全和網路安全的基礎上,保證數據安全。根據基礎架構及各個套用系統的設計要求,採取不同的安全策略與安全措施,保證系統安全。

保密性

高校數字校園綜合管理平台通過身份認證、角色定義與許可權分配,確保每個用戶能且只能訪問相應的信息資源與套用服務。

易維護性

高校數字校園綜合管理平台的用戶包括校領導、各個職能部門的管理人員、教師教輔人員和學生,必須堅持易維護的設計原則,確保結構清晰、界面友好、操作簡單、維護方便。

可管理性

高校數字校園綜合管理平台具有高可管理性,使得平台管理員和運行維護人員的管理簡便快捷,降低運行維護費用。

數位化校園涵蓋校園生活的諸多方面,應進行統一規劃、承前啟後、分步實施。數位化校園從總體規劃建設上分為三層結構:服務接入、校內管理層、基礎設施層。滿足以Internet、移動計算機、行動電話以及校內師生員工在任意時間(AnyTime),任意地點(AnyWhere),任意方式(AnyType)的訪問及套用(AAA套用)。

服務層:包括門戶接入、目錄服務、WWW服務,其中WWW服務涵蓋校內管理的諸系統套用。

△校內管理層:主要由校內信息服務(包括辦公系統、人事、財務、教務、學生、科研、物資儀器設備管理系統、校園地理信息系統等)、數字圖書館、數字檔案館、數字博物館、遠程教育、校園一卡通、身份認證系統、知識管理系統等構成。

△基礎設施層:包括網路基礎平台、最佳化配置的資料庫群、E-mail、DNS、FTP等網路基礎服務設施。

建設內容

大學數位化校園建設應首先提出總體解決方案,確定數位化校園的體系結構,制定數位化校園的信息標準,以及各系統之間的接口標準。

網路安全

建立全校的網路安全體系,保證校園網路的安全,保證關鍵數據、關鍵套用的安全以及關鍵業務部門的安全,實現校園網路及其套用系統的安全高效運行。

校園信息管理

建設一整套校園信息管理系統,為實現“網上辦公、網上管理、網上教學、網上服務”提供全面的系統支持。

數據中心建設

建設一個為全校服務的數據中心,保證數據實時更新和高度一致。

統一信息門戶

建立一個信息的集成平台,將分散、異構的套用和信息資源進行聚合,通過統一的訪問入口,實現結構化數據資源、非結構化文檔和網際網路資源、各種套用系統跨資料庫、跨系統平台的無縫接入和集成。

身份認證

建立統一的身份認證中心。集中進行身份認證,保證用戶電子身份的唯一性、安全性、便捷性、真實性與權威性,提高數位化校園套用系統的安全性。

校園一卡通

校園一卡通校園一卡通

校園一卡通建設,必須滿足數位化校園的整體規劃設計,一卡通的設計要架構在校園網上,不僅具備消費功能,而且還要具備身份識別和校務管理功能。正確處理好一卡通與其他已有的信息系

統(如圖書管理系統、人事、財務、教務等管理系統)的對接和系統數據共享問題是“數據集中”和“套用集成”的重要關鍵。

校園一卡通系統以學校校園網為載體進行建設,是集身份識別、校內消費、校務管理、金融服務為一體的新型數位化校園核心套用項目,它不僅是數位化校園系統的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之一,是數位化校園的基礎工程,是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基礎支撐點之一,也是學校“數位化校園”建設的切入點。

“通”什麼

“校園一卡通”系統的目的是實現“一卡在手,走遍校園,一卡通用,一卡多用”。校園卡可以作為借書卡、上機卡、就餐卡、醫療收費卡、洗澡卡、購物卡、門禁卡、存車卡、乘車卡等。

功能和用途

“校園一卡通”的功能和用途主要體現在校園消費、管理和金融套用(銀行)兩方面。

消費:可直接支付在校內的各種費用,如食堂就餐、商店購物、班車乘坐、上機上網、醫院診療、資料複印、檔案傳真、洗衣、洗澡、理髮、體育、禮堂等等;

管理:可用於身份識別、圖書借閱、腳踏車存放、門禁出入、考勤考績、教學科研、學籍學分、醫療信息等管理工作。因此,校園卡既可以作為現代化的電子支付工具,又可以作為校內個人身份的證明。

金融套用(銀行):由於我校校園卡一期工程未與銀行連線,此項功能暫不能實現。由於我校校園卡在設計上採用兩張卡,一張銀行卡,一張校園卡,這兩張卡在物理上分離,邏輯上一體。校園卡具有校內消費、管理功能,銀行卡具有金融套用功能。待我校一卡通系統與合作銀行連通後,由合作銀行發行的銀行卡可在國內該合作銀行各營業網點、櫃檯、ATM機進行存/取款,也可在設有該合作銀行POS的商業、飲食、娛樂場所消費、購物。

其他

建設數字圖書館、校園無線網、構建遠程教育平台、教育資源建設等也是數位化校園建設的重要內容。

數位化校園數位化校園

院校通系統是針對學校的信息化管理,將學校的信息數位化共享,從而達到數位化校園的體系。

“院校通”完成後,學校將會形成一個跨平台、跨資料庫的可自我發展的數位化校園信息平台。

“院校通”是一款院校綜合管理系統,針對院校的數位化校園而研發,使用的是現 在主流的PHP語言+Mysql資料庫,採用“先進性、實用性、開放性、標準化、可靠性、穩定性、可擴展性、易升級性、安全性、保密性、易維護性、可管理性”的設計原則。經過多家院校使用中不斷的完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