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灣遺址

柳灣遺址

位於青海省樂都縣東17公里的柳灣。原始社會晚期氏族公共墓地,包括馬家窯文化和辛店文化。距今4500-3500年遺址內發掘各種文化類型墓葬一千七百餘座。有大批貧富分化墓、夫妻合葬墓和殉人墓等。出土文物近4萬件。其中陶器1.7萬餘件,石器、骨器共一千三百餘件,裝飾品1.8萬餘件,反映了當時的農業、手工業分工和制陶手工業已達到一定水平。

簡介

1974年春天,青海省東部農業區發現了一處古代文化遺址,這就是名聞遐邇的樂都柳灣原始社會氏族公共墓地。

柳灣遺址柳灣遺址

青海省文物管理考古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青海工作隊經過連續六年發掘之後,清理墓葬1700餘座,出土珍貴文物35000餘件,其中各種形制的彩陶器皿達15000件之多,真是一個絢麗多彩的彩陶王國。

柳灣墓地在樂都縣高廟鎮東面兩公里處的柳灣村。村北有一處東西走向的旱台,氏族墓地就在這裡。

柳灣墓地按考古學文化分期,分別為馬家窯文化半山、馬廠類型和齊家文化,屬於新石器時代。馬廠類型文化因1924年首先發現於青海民和馬廠塬而得名,廣泛分布在甘肅西部和青海河湟地區,距今約4000年。柳灣出土的彩陶器中,以馬廠類型最豐富、珍貴,其數量之眾,造型之美和花紋之繁縟,為其他古文化之冠。

柳灣遺址柳灣遺址

陶器是先民們的日常生活用具,彩陶得體地把器形和優美的花紋融為一體,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品,不但是制陶工藝發達的標誌,更是古代人民智慧創造的結晶。彩陶表面為桔紅色或紫紅色,配上黑色線條的幾何形花紋或動物形花紋,更加光亮艷麗。彩陶的器形主要有盆、壺、罐、瓮、豆、碗,顯得新穎多樣。

柳灣墓地發掘馬廠類型墓1000餘座,占總墓葬60%,由於墓主人生前身份和擁有財產不同,墓室規模和隨葬之彩陶數量也各異,一般可分為大、中、小3種類型。小型墓隨葬陶器10多件,最多也只30多件,中型墓隨葬器則達五六十件左右,70餘件以上的可謂大型墓。發掘出的第564號墓,墓室全長約5米,寬和深各3米左右,墓主人為40多歲之男性,這個墓隨葬文物頗多,除了石刀、石斧、石鑿和一件綠松石裝飾品外,僅陶器就有91件之多,這些陶器中,彩陶又占絕對優勢。

值得重視的是,柳灣墓地馬廠彩陶不但以數量和花紋著稱,而且一部分彩陶壺的腹下部,繪有各種不同的符號。這些符號是陶器製造者的記號,或代表氏族的徽號,還是我國最原始的古文字?對於這些內容的探討,將為研究彩陶王國增添新的課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