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氏獵豹

柯氏獵豹

2009年初,有科學家提出,在甘肅發現的“新種柯氏獵豹”,是世界上最原始的獵豹,從而推翻了已有的關於“最古老獵豹來自於北美”的假說。

基本信息

簡介

臨夏西瓦獵豹的頭骨和下頜骨化石資料圖片臨夏西瓦獵豹的頭骨和下頜骨化石資料圖片

2009年初,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了丹麥科學家梅·克里斯琴森和中國上海科技館黃驥的一篇文章,他們根據一件據稱產自中國甘肅臨夏盆地的獵豹頭骨化石,建立了一個新種柯氏獵豹,並認為這是世界上最原始的獵豹,由此得出“最古老的獵豹來自中國,而不是北美!”的結論。這一發現為“獵豹舊大陸起源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背景

2008年初,黃驥得到了來自甘肅和政地區的一個完整獵豹頭骨化石,全長18厘米左右。經過引用古地磁分析資料判斷,這個化石距今至少有250萬年,這和此前在北美大陸發現的最古老獵豹化石的“年齡”不相上下。更可貴的是,這具頭骨化石,堪稱世界上已知的最原始、最完整的獵豹化石。

質疑

2011年3月4日出版的《科學》雜誌2011年3月4日出版的《科學》雜誌

1,獵豹化石是拼湊標本

來自中國的專家對“最古老獵豹”化石提出質疑,認為化石涉嫌造假,其研究過程也有漏洞。對以上研究提出質疑的是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鄧濤說,“我是在2008年年底發現‘最古老獵豹’化石的問題的。” 作為在“最古老獵豹”化石發現地臨夏盆地工作多年的古脊椎動物學工作者,鄧濤接到了美國《國家地理》新聞欄目的邀請,為一篇即將在兩天后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有重要發現的論文配發評論。“我仔細地讀過這篇論文後,當時就發現他們唯一的依據只是一塊獵豹的頭骨化石,單是從論文中提供的化石插圖,我就初步認為這件化石是有問題的拼湊標本。”鄧濤說。鄧濤立刻與化石保存單位、該文第二作者上海科技館黃驥聯繫,希望通過對標本進行直接觀察進一步確定真相,但黃驥當時以“化石是我們的鎮館之寶,須經領導批准才能看”為由拒絕了這一要求。

2,腦顱就是一個石膏模型

雖然沒能親眼看到化石,但是,鄧濤認為,作為從事化石研究的專家,從其文章的插圖也可以很容易地看出這件標本的問題。鄧濤介紹:“比如說,頭骨的側面照片清晰地顯示顴弓不僅不自然的又高又寬,缺乏獵豹具有的突出的尖角狀眶後突,而且還有與頭骨拼接的明顯界線,由此證明,顴弓不僅不屬於這個頭骨,甚至根本就不是食肉目動物的顴弓!”“再看看化石頭骨的背面照片,頂骨區域模仿現代獵豹的頭骨,明顯是由骨片粘接而成的,但作偽者沒有造出獵豹應有的頂嵴,從而露出了破綻。” “還有化石的腦顱部分,也是模仿現代獵豹的。由石膏塑造並上色,而頂部和枕部的一些大的圓形石膏斑和未上色部分清晰可見,頭骨後部還有許多塗抹石膏的痕跡,說明其腦顱就是一個石膏模型。”

“化石腹面照片顯示,整個基枕部完全由石膏填充,我判斷可能是因為化石的這個區域過於複雜,作偽者沒有辦法仿造,只好填上一整塊石膏,所以在此處看不到任何解剖結構。” 鄧濤在野外工作多年,對臨夏地區的化石販子已經非常了解。“像這件獵豹頭骨的作偽手段相當常見,我曾經看到過幾百件類似的不同動物的‘完整’頭骨。” “我在和黃驥的溝通過程中驚訝地知悉,沒有看到化石標本的不僅是他自己,論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丹麥科學家梅·克里斯琴森竟然也沒有看到過化石標本,是根據黃驥提供的照片就對化石進行描述,最後完成了論文。”鄧濤說。
3,牙齒泄露“最古老獵豹”真實身份
梅·克里斯琴森和黃驥稱這件頭骨標本來自“和政”,年齡約為220萬~250萬年,“事實上,和政不是一個地點,而是臨夏州的一個縣,那裡至今也沒有發現過黃土沉積中的哺乳動物化石。而所謂的‘化石富集地點’確實存在,但位於臨夏州的東鄉縣龍擔地點,邱占祥院士等人已經在2004年發表了龍擔動物群的專著,新種臨夏西瓦獵豹就產自龍擔,其材料包括兩個帶下頜骨的頭骨和其他一些單獨的頭骨下頜骨。”鄧濤指出。在梅·克里斯琴森和黃驥發表的論文中,作為主要發現的化石頭骨部分已經比較接近現代獵豹了,但其中的牙齒部分卻發生了某些“變形”,更接近於原始獵豹。對此,鄧濤表示,牙齒部分在獵豹的識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鑑定意義,“最古老獵豹”化石標本的第三前臼齒長度是18.6毫米,而臨夏西瓦獵豹的第三前臼齒長18~19.5毫米;前者的第四前臼齒長度是27.7毫米,而臨夏西瓦獵豹的第四前臼齒長26.9~31毫米。“對比的結果顯示,黃驥所說的‘最古老獵豹’化石的牙齒形態和大小實際上都落入臨夏西瓦獵豹的變異範圍之內。”鄧濤強調。
建議

對於問題如何解決,如何鑑別化石的真假,鄧濤建議,請一位熟悉甘肅和政地區化石的權威修復專家,對標本進行全面修理,去除掉所有造假和錯誤拼接的部分,還標本以本來面目。

作者觀點

上海科技館研究設計院的黃驥承認當時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論文的時候過於倉促,沒有將化石部分和石膏修補部分區別開來。“但是,我認為這只是當時考慮不周。”黃驥說。但他強調,這一缺陷不影響得出最早獵豹化石的結論。“因為,論文沒有對石膏部分進行分析和描述。”

黃驥同時承認,論文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丹麥科學家梅·克里斯琴森沒有親眼看到過化石標本。同時,黃驥強調,這些瑕疵都不會影響論文的結論,“後來《科學》對此事也進行了關注,我們向《科學》提供了化石的X光圖,X光圖將化石部分和石膏修補部分區分開來。我們的研究沒有對石膏部分進行過描述,我至今還認為柯氏獵豹區別於其他獵豹化石,包括與臨夏西瓦獵豹有著明顯的不同,例如,身長、頭骨的長度、第三和第四前臼齒的長度。”黃驥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