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孜

林秋孜

林秋孜(英語:Christiana Lin, Christiana Chiu-shih Lin),奧籍華裔國際鋼琴家暨大鍵琴家,史坦威藝術家,萊比錫巴赫音樂協會永久會員,琴吟雅韻樂集創辦人暨藝術總監。目前任職於東吳大學音樂系暨研究所及台灣藝術大學音樂系暨研究所,擔任鋼琴、大鍵琴副教授。常年在德奧研究管風琴、大鍵琴、古鋼琴、鋼琴音樂,為國際上鍵盤音樂權威之一。

『音樂是靈性和諧的語言,代代薪傳是人間至美。』 ——林秋孜

早年生活

林秋孜出生於台灣台北 ,自幼受徐欽華教授啟蒙指導,並就讀於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即“北一女中”。15歲於台北實踐堂舉行第一次個人鋼琴獨奏會,備受矚目。

根植維也納

1978-1992年間,於奧地利維也納、巴洛克城市茵斯布魯克、德國慕尼黑等地深造,獲頒奧地利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演奏家文憑 、及奧地利提洛爾邦立茵斯布魯克音樂學院雙碩士學位 。她的鋼琴演奏,師承奧籍鋼琴家Prof.NoelFlores、法裔德籍鋼琴家Prof.Claude-FranceJournès,如此師承延續承襲了法國鋼琴大師JacquesFévrier與德國鋼琴大師HugoSteurer的門派傳統。
她的大鍵琴演奏,師承奧籍大鍵琴暨管風琴家Prof.MichaelJaud;作曲師承奧籍作曲家Prof.ErichUrbanner
旅奧期間,林秋孜多次於薩爾茲堡國際音樂夏令營,跟隨美國傳奇鋼琴教父LeonFleisher研習琴藝。

1995年起,多次親赴莫斯科音樂學院,隨Prof.Monov及Prof.NatalieTrull研習深造。
2013年起,追隨奧地利國寶級鋼琴大師MaesteroPaulBaduraSkoda深研琴藝。

與奧地利國寶級大師Paul Badura-Skoda與奧地利國寶級大師Paul Badura-Skoda

林秋孜精通中、德、英、法、俄等語言,歐洲的人文背景使她深得維也納古典樂派的真傳,詮釋樂曲功力承襲德、奧、法、俄國樂派,兼具了寬廣與精深,數十年來經常應邀至歐洲、亞洲多地演出。作為自小在歐洲接受教育的東方人,中西合併的背景也讓林秋孜在教導學生時,有自己獨樹一幟的風格,深受學生與家長的愛戴。

音樂生涯

1984年,於“台北市藝術季”與指揮家張文賢及台北室內樂團合作演奏莫札特《A大調第二十三號鋼琴協奏曲》K.488。
1989年應“維也納藝術季”之邀,於維也納Urania音樂廳舉辦鋼琴獨奏會,特別演出香港作曲家周書紳的作品《龍舞》。
1991年與指揮家EdgarSeipenbush和茵斯布魯克交響樂團(InnsbruckSymphoniker)合作演奏舒曼《a小調鋼琴協奏曲Op.54》
1992年8月參加“奧地利青年音樂家慈善音樂會”演出,擔任鋼琴獨奏與鋼琴大提琴合奏;9月與茵斯布魯克室內樂團(InnsbruckChamberOrchestra)合作韋瓦第《四季協奏曲》(A.Vivaldi–TheFourSeasonsOp.8)。
1993年於國家音樂廳與指揮家MarkGraveson和華岡交響樂團合作巴赫《F大調第二號布蘭登堡協奏曲》BWV1047。
1993年起,策劃四屆“大溪音樂季”並擔任藝術總監,演出多場鋼琴獨奏與室內樂合奏。
199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Dr.MertonMiller訪台,為唯一受邀之歡迎會演奏音樂家;同年榮獲德國史坦威鋼琴公司(Steinway&Sons),列入國際施坦威藝術家名錄 。
1996年12月1日於台北國家音樂廳舉辦【豐富的琴籟─林秋孜大鍵琴鋼琴獨奏會】。
1997年【國際巨星音樂節】,與指揮家JaimeLaredo、大提琴家馬友友和小提琴家林昭亮同台演出韋瓦第《a小調雙小提琴協奏曲》。

與國際知名大提琴家馬友友與國際知名大提琴家馬友友

1997年於“台北市傳統藝術季”音樂會【四季與春江花月夜-揚琴與大鍵琴的反向對話】,與大陸揚琴名家李小剛合作,改編中國古曲《春江花月夜》用大鍵琴演出,為國際首演。並應鳳凰有線電視台之邀,於音樂節目“禮樂春秋”接受專訪,於東吳大學介紹大鍵琴並演奏示範。
1998年【吳三連百年冥誕紀念音樂會-感動生命的音符】,與指揮家蘇正途和沛思管弦樂團合作演奏作曲家郭芝苑的《小協奏曲》。
2005年於【國立海洋大學藝術季】,與旅奧聲樂家林采華合作獨唱會,內容包括歌劇、藝術歌曲和音樂劇。同年應德國施坦威公司(Steinway&Sons)之邀,參加施坦威公司(Steinway&Sons)德國漢堡發展一百二十五周年慶典,並接受漢堡電台專訪。
2008年應台灣故宮博物院邀約,擔任【和光剔采─故宮藏漆特展】影像紀錄鋼琴演奏,此為故宮博物院首度邀請鋼琴家參與影像製作。
2008年底應台灣公共電視台之邀,於東吳大學音樂廳拍攝歲末名人公益短片。
2008年發起“2008德國大師國際音樂營”,擔任藝術總監以及現場課程德文解說,邀請鋼琴家暨慕尼黑音樂大學校長Dr.SiegfriedMauser、法裔德籍鋼琴家Prof.Claude-FranceJournès、聲樂家Prof.IngridKremling來台指導大師班課程,此為台灣大學首度舉辦國際性音樂營。
2009年於【交響樂之夜】,與首位獲得國家文藝獎的知名指揮家廖年賦及大觀交響樂團,合作演奏《貝多芬第一號鋼琴協奏曲》Op.15,林秋孜親自譜寫裝飾奏,為國際首次演出。
2009年舉辦【豐富的琴籟‧母親節感恩特別音樂會-林秋孜大鍵琴鋼琴獨奏會】發表鋼琴創作曲《幻想曲》首演,又特別演出許常惠《賦格與展技》,音樂會獲總統馬英九先生賀電祝福。
2010年,應中國北京大學之邀,於“名人講座系列”演講【恍惚的慢板─古典樂中的愛情命題】,得到北大學生熱烈支持。
2010年11月應邀於香港芝蘭音樂廳舉行鋼琴獨奏會。
2011年於北京大學百年講堂多功能廳舉辦【自維也納至北京──鋼琴與古琴的對話】音樂會 ,與中國當代古琴家王鵬合作,兩岸首次以鋼琴與古琴進行文化交流,並首創鋼琴與古琴的即興演奏對話。
2012年起受邀擔任【史坦威國際鋼琴大賽】評審。
2013年8月31日應邀於維也納克林姆莊園與奧地利知名鋼琴家約范卡·班亮克(JovankaBanjac)舉辦【維也納迴響─鋼琴二重奏音樂會】(EchoausWien─Klavierduo)
2013年10月12日應邀於天津音樂廳舉辦【豐富的琴籟─林秋孜羽管鍵琴·鋼琴獨奏會】上半場以大鍵琴演奏經典的巴洛克曲目,下半場以鋼琴演奏豐富的德奧作品,此創舉令觀眾耳目一新,為中國第一人。
2013年11月23日應邀於北京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廳舉辦【禮讚經典─林秋孜鋼琴獨奏會】
2014年2月16日於台北巴赫廳舉辦【豐富的琴籟─林秋孜鋼琴獨奏會】
2014年4月19日應邀於廈門閩南大戲院舉辦【維也納經典之美─林秋孜鋼琴獨奏會】
2014年7月4日應邀於上海音樂廳舉辦【魅力經典─林秋孜鋼琴獨奏會】
2015年11月應邀於維也納愛樂廳舉辦【BEGEGNUNGEN(邂逅)鋼琴獨奏會】 由奧地利國寶級大師PaulBadura-Skoda開場推薦,並與林秋孜合奏Mozart《G大調鋼琴二重奏》K.381/123a。
2016年5月7日於台大藝文中心雅頌坊舉辦【愛之光-獻給母親的詩心琴韻音樂會,與余光中教授一同演繹音樂與文學的跨界,並發表以余教授的《母難三日題》為靈感的新譜《愛之光》 。
愛之光-獻給母親的詩心琴韻音樂會愛之光-獻給母親的詩心琴韻音樂會

教育事業

林秋孜目前任職於東吳大學音樂系暨研究 所及台灣藝術大學音樂系暨研究所 ,擔任鋼琴、大鍵琴副教授 。於2004-2008年擔任台灣大學鋼琴社指導教授。林秋孜致力於提升青年鋼琴家的發展,將水準提升至國際水平。歷年培養的人才在世界各地服務,如英、美、俄、法、加等地。1987年前往奧地利格拉茨(Graz)參加為期四天之歐洲鋼琴教學會議(EPTA),為第一位參與此國際會議的華人。
林秋孜亦為常年應邀功學社“音樂講堂系列講座”的鋼琴家,並經常應邀至各大學術單位及文化單位包括北京大學、廈門大學舉辦系列演奏和講座。
2014年,應閩南大劇院之邀,到廈門大學舉辦“高雅藝術進校園”系列講座 。
2014年、2016年,應邀至中央音樂學院附屬鼓浪嶼鋼琴學校舉辦大師班。
應文化界之邀,於林語堂故居舉辦【音樂-生命旅程的心靈結晶】講座,以及功學社音樂講座等。
應企業界之邀,於洪建全基金會的敏隆講堂舉辦【送人文到企業】系列講座。
應國際性社團演講,包括國際崇她社,國際扶輪社等。

琴吟雅韻

1994年,林秋孜創辦【琴吟雅韻樂集“CantabilePiano”】,擔任“琴吟雅韻系列音樂會”藝術總監,以“我彈,大家彈”的信念,用辦校的理念,薪傳樂藝,積極培養人才。至今2017年,已舉辦共25屆“琴吟雅韻音樂會”,其中第21屆在維也納的St.Peterskirche舉辦,第22屆琴吟雅韻結業音樂會於維也納音樂學院舉辦。讓愛樂的年輕人擴大視野,在寬廣的舞台上茁壯成長。
為提升鋼琴老師的演奏與研究風氣,實際針對鋼琴音樂教育議題,“琴吟雅韻樂集”於1997年、2000年、2008年持續舉辦“林秋孜鋼琴音樂教育研習營”,其中2008年為【巴赫創意曲作品研究研習營】,分別在大鍵琴及鋼琴上演奏巴赫創意曲,獲得廣大迴響與好評。
並於2012年,在台北史坦威鋼琴中心舉辦為期四天的“貝多芬夏季音樂節──林秋孜鋼琴大師班”帶領精研貝多芬經典鋼琴作品,音樂營結業音樂會,提供年輕優秀藝術家彼此交流切磋的演出舞台。

專欄著作

1993-1995年,任《鴻禧大溪月刊》【音樂與愛】專欄主筆。
2001年,為寫作《巴赫六首鍵盤組曲研究與詮釋》,前往德國萊比錫巴赫協會進行學術研究,且為德國萊比錫巴赫協會永久會員。《巴赫六首鍵盤組曲研究與詮釋》是此研究範疇的第一部中文著作,具國際性的學術意義,得眾多世界級圖書館收入館藏,有美國國會圖書館、大英國家圖書館、德國國家圖書館、奧地利國家圖書館、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圖書館、上海音樂院圖書館等。
林秋孜長年投注心血於巴赫研究,演奏與學理兼修,從而奠定其詮釋巴赫的權威地位。
2003年匯整了多年的演講與教學心得,出版了三本著作,《巴羅克鍵盤音樂的光采》、《音樂悟性的啟發》、《認識音樂中的人文精神》。

評價

「林秋孜是位有極高天份的音樂家,且具有真正的藝術特質。」
─慕尼黑音樂大學鋼琴家Prof.Claude-FranceJournès

「她的天賦和敏感特別表現在吟唱的音樂性和精緻的演奏風格。」
─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鋼琴家Prof.NoelFlores

「擁有充滿音樂性的靈魂」
─《Steinway&SonsPiano史坦威鋼琴月刊》

「林秋孜對樂曲的背景、風格、詮釋法、和技巧的表現,肯下功夫研究,提升自己的藝術水平。」
─維也納烏拉尼亞音樂廳(WienerUrania)報導

「鋼琴家林秋孜於維也納等地精研音律十數載,深得德奧音樂精髓,節奏穩健成熟,旋律明晰踏實,觸鍵色彩出色。」
─北京大學百年講堂新聞報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