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音樂廳

天津音樂廳

天津音樂廳始建於1922年,原名為平安電影院。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平安電影院一直從事電影放映事業。1956年平安電影院進行了簡單的改造,增大了舞台面積並於當年更名為“天津音樂廳”。平安電影院(天津音樂廳)從1922年建成後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始終是天津電影放映業的排頭兵,在幾十年的經營中創造了天津電影業的多項“之最”,許多演出及電影的放映開闢了天津電影放映業的先河。

基本信息

見證天津輝煌電影業

天津音樂廳外景天津音樂廳外景

平安電影院

據楊文書老人介紹,1922年始建之初,天津音樂廳叫做平安電影院,總建築面積達3434平方米,只是播放電影沒有其他演出活動。因為地處天津市中心,且影院始建之初放映世界一流的好萊塢大片,上座率極高,因此名聲大噪。1956年,平安電影院收歸國有後,定名為天津音樂廳。楊文書介紹,關於音樂廳最初那些年播放電影以及演出活動的記載,原本非常詳細全面,但很多珍貴的資料都在“文革”期間被毀掉了。不過,曾經的平安電影院在那個文化生活相對匱乏的年代,創造了天津電影業的輝煌歷史。

據悉,平安電影院是天津市創建最早的電影院,也是第一家由外國人開辦的電影院,經過四次搬遷才最後落址小白樓。在平安電影院播放電影的歷史中,1900年曾經用手搖放映機放映了無聲電影短片。1924年,列寧逝世後的3月23日,中共天津地委領導的社會主義青年團和各界愛國青年五百餘人在這裡舉行追悼大會,會後放映了紀錄影片《列寧的葬儀》,當時所用的片名是《列寧出殯記》,共六本,這是蘇聯影片最早在天津放映的記錄。1929年年末的一天,在這裡放映了有聲電影,美國福克斯公司影片《歌舞昇平》。這是天津第一次播放有聲電影,開創了天津放映有聲電影的先河。除此之外,在宣傳方面,當時的管理者也是別出心裁。為了使電影更賣座,在放映第一次世界大戰紀錄片時,工作人員從美國軍營(位於今馬場道與廣東路交口的天津醫大河西院址)借來了鐵甲車擺放在影院門口做影片的活廣告,這也是天津電影界以實物當電影廣告的第一次。這些已經被塵封的往事,都已經成為記錄平安電影院歷史的點滴。

天津音樂廳天津音樂廳

天津音樂廳

1956年,平安電影院收歸國有後定名為天津音樂廳,從此,這裡不僅僅播放電影,而是開始舉行音樂演出以及各種紀念活動。

近年來,在堅持高雅文化演出的同時,音樂廳也繼續為市民保留了一個看電影的場所。1999年9月,天津音樂廳花費10萬元買斷電影《春天的狂想》在天津市的播放權。這一舉動又開創了天津市電影業的一個先河。出於對這部由滕文驥執導、邵兵和瞿穎主演的影片市場反饋的自信,該片在音樂廳獨家上映後獲得了不錯的效果。

藝術演出

輝煌階段

在楊文書老人的記憶中,1985年音樂廳進行改造之後,進入了一個輝煌階段。楊文書老人說:“經過改造,將原有舞台擴大,使其能夠容納百人的大型交響樂隊。音樂廳這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音樂廳。” 音樂廳改造之後,當時天津人藝、中央音樂學院交響樂團、天津交響樂團等眾多文藝團體紛紛來這裡演出。1983年,天津市與日本神戶市建立友好城市十周年的紀念會在這裡進行,眾多國內外著名藝術家來到這裡與天津觀眾見面。之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國在這裡舉辦獨奏音樂會,演出門票緊俏到千金難求的地步。演出中,台下的觀眾凝神聆聽,安靜得掉一根針都能聽到。世界著名指揮家朱暉先生指揮演出的《歐洲之旅———大型交響音樂會》,也在當年的天津引起熱潮。除盛中國外,劉詩昆、鮑惠蕎、郎朗等鋼琴家也多次登上音樂廳的舞台,舉辦個人獨奏音樂會。除此之外,北京交響樂團、維也納青年交響樂團等也紛紛來此演出。那些年,不管是什麼演出,音樂廳總是場場爆滿、座無虛席。 楊文書老先生介紹,近年來,為了給高雅文化開闢專有演出場地,即使是經濟利益受到影響,音樂廳也堅決不接通俗演出。音樂廳成為天津交響樂團的專門演出場地之後,更為本市百姓帶來了無數的好作品,讓越來越多的人有了了解和享受高雅藝術的機會。

天津音樂廳始建於1922年,同時具備歷史底蘊和文化底蘊,是天津的地標性建築。2014年底,經過市文廣局與天津北方電影集團協商,將天津音樂廳承租給天津交響樂團,作為打造高雅藝術精品的演出陣地。
2015年恰逢天津交響樂團建團30周年,同時也是“天津文化惠民卡”的首發之年。天津交響樂團團長肖嘉喜介紹,天津交響樂團過去的演出只能租用其他演出場館,演出排期受到限制,宣傳長度和力度無法得到保障。如今,天津交響樂團以天津音樂廳作為自己的主場,面向廣大天津市民推出了兼具藝術性和普及性的演出。他說:“天津音樂廳對於天津人來說是一種情懷,但絕大部分的天津市民從沒有真正走進過天津音樂廳,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為高水平的演出找到觀眾,讓更多的天津市民走進高雅藝術的殿堂。”
近些年,隨著天津交響樂團實力的不斷增強,尤其是在指揮湯沐海擔任天津交響樂團音樂總監之後,天津交響樂團逐漸壯大。2015年,天津交響樂團推出貝多芬與馬勒交響樂作品全集系列音樂會。演出時間長,作品跨度大、技術難度高,令這場系列音樂會在全國範圍內引發轟動。在音樂總監湯沐海的精心編排下,每場音樂會都會演出兩位大師各一首編號相同的交響曲,現已成功演出三場,贏得了觀眾的肯定與讚賞。
自2015年2月正式接管去天津音樂廳以來,天津交響樂團著重在音樂普及上做文章,全年推出43場“市民假日音樂會”系列演出。第一季度推出的“名曲賞析”弦樂四重奏專場音樂會、“宮崎駿動漫主題”弦樂五重奏音樂會、“夢回草原”弦樂重奏專場音樂會備受歡迎。為了讓觀眾近距離接觸高雅藝術,“市民假日音樂會”加強了樂團與觀眾的互動,將觀眾請上台參與其中。豐富的演出內容配合“天津文化惠民卡”,可讓天津市民僅需花幾十元便可欣賞一場高水平音樂會。此外,天津交響樂團不斷開拓演出市場,“中華情——名家名曲系列音樂會”通過對樂曲巧妙處理,演繹了不同曲風的改編民族音樂作品。

演奏台設在觀眾席一側,寬 20 米,深11 米,可容納 120 人的樂團演奏。演奏台共有5塊升降台,演奏台前部設有大型樂器升降台,演奏台後設有可供80人合唱隊使用的合唱區。 音樂廳的觀眾坐席設計非常人性化,使得場內觀眾坐在任何一個位置都能清晰地看到舞台上演員的表演,座椅的設計也很特殊,材料質地不僅可以吸音,而且每個座椅下均設有通風口,以此來調節溫度,確保每位觀眾都能充分享受一流的演出環境。 演出活動 音樂廳自2009年8月28日重張開幕以來,眾多國際國內知名院團及藝術家前來演出,湯沐海、餘隆、王健、殷承宗、丁毅、袁晨野、李光羲、盛中國、才旦卓瑪、濮存昕、肖雄、丁建華、梅婷、中國愛樂樂團、德國萊比錫廣播交響樂團、哥倫比亞國家愛樂樂團、維也納管弦樂團、海頓四重奏、賈科米尼等都曾來此表演,並獲得巨大成功。

百度地圖

地址:和平區建設路88號小白樓朗香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