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市政公園

松山市政公園

松山市政公園(英語:Guia Municipal Park)是位於澳門[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別行政區]東望洋山山頂的多功能公園。占地約14.3萬平方公尺。是澳門半島的“市肺”,從澳葡時期的總督羅沙(Tom de Sousa Rosa, 1883年 ﹣1886年)開始,便在松山展開連串綠化工作,遍植華南的松樹,因而得名松山。由於松山位於澳門半島中央位置,交通便利,加上市政公園有大量植被覆蓋,空氣清新。因而是此公園是澳門市民平日運動的首選的地點,尤其是在早上和傍晚時份,有不少的澳門市民來此公園跑步徑運動。而且因為東望洋燈塔也位於此公園中,所以也有不少遊客來到此公園。

基本信息

沿革

(圖)聖母雪地殿教堂和東望洋燈塔聖母雪地殿教堂和東望洋燈塔

原因形似臥琴,故稱琴山,本為荒蕪山岡。澳葡政府早在19世紀,已在此山進行綠化工作,由於以松樹為種植對象,故被稱為松山。

1931年,由葡萄牙軍人庫尼亞少尉在此建造防空洞隧道,部分地區成為軍事禁區。

其後於1997年,山頂部分被開闢為松山市政公園。

特色

松山市政公園松山市政公園
松山市政公園沿東望洋山而建,面積為143000平方公尺, 是澳門規模最大的公園。

公園四周景色很優美,園內設有跑步徑、健康徑、兒童遊樂園、露天劇場、大型壁畫及登山纜車。松山的山頂還保存著燈塔、炮台和教堂三大古蹟,各項娛樂、康體、休憩設施,與濃厚的大自然氣息融為一體,綠樹掩映,景色怡人是人們運動、消閒及觀光的好地方。

於1997年10月投入動作的松山纜車,大大增加了公園裡的觀光趣味。遊人乘坐纜車只需短短2分鐘時間,便可從二龍喉公署到達松山公園並可同時飽臨四周景色。

設施

松山軍用隧道

原稱松山防空洞展示廊的A組隧道原稱松山防空洞展示廊的A組隧道
松山防空洞是有地理上的軍事防禦設施,四組軍事隧道與貫通的炮台和兵房等設施,組成軍事防禦網。防空洞隧道建成於1931年,由葡萄牙軍人庫尼亞少尉設計和指揮建造。四組防空洞隧道最長為456公尺,最短則只有47公尺。防空洞內曾存放發電機海岸炮和各樣的武器彈藥。防空洞隧道建成後,隧道及附近範圍乃軍事禁區。直至1962年,葡萄牙軍隊撤離;1980年代開始向遊人開放。澳門政府對軍事隧道進行修葺並改成旅遊展示廊,擺放珍貴歷史圖片和介紹,整個松山軍用隧道分為A、B、C、D共4組,其中A、B、C組由民政總署管理,現時A、B兩組軍用隧道免費對外開放。

松山軍用隧道A組

A組隧道啟用時稱為:松山防空洞展示廊,位於松山炮台正下方,是松山軍用隧道中最短的一條,全長47米,設有兩個入口,於2003年10月初正式對外開放。現時9:00至17:30開放,逢星期一休息。

松山軍用隧道B組

B組隧道入口B組隧道入口
B組隧道,位於松山自然資訊站附近,長度是松山軍用隧道A組的4倍,全長207米,設有7個入口,於2013年11月2日正式對外開放。逢周六、日15:30至17:00開放,並提供免費導賞服務。

松山露天廣場

松山露天廣場,俗稱:鱷魚潭,是松山市政公園中的一個多功能的綜合活動場地,廣場中設有一個兒童遊樂區,四個羽毛球場,一個門球場,一個回力球場以及觀眾看台。

松山自然資訊站

松山自然資訊站,位於山上纜車站旁邊,2003年開放。館內定期設有不同主題展覽以及舉辦自然工作坊,讓澳門市民和遊客能夠認識及了解本地動植物的資訊。

其他設施

(圖)松山市政公園松山市政公園

健康徑

貯水庫

綜合廣場

綜合球場

兒童遊樂場

觀景台

燒烤區

歷史文物

東望洋燈塔

東望洋炮台

聖母雪地殿教堂

松山防空洞

相關訊息

門票纜車票價;單程3元澳門幣,雙程5元。

相臨景點

澳門公園百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