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縱隊公園

惠州為紀念東江縱隊成立七十周年,弘揚東江縱隊革命精神、緬懷東縱英烈,決定在羅浮山籌建東江縱隊公園。

基本信息

簡介

東江縱隊公園位於惠州博羅縣羅浮山沖虛觀景區南面約1公里處的瀾石麻姑峰村小組,規劃用地面積約610000平方米。
為紀念東江縱隊成立七十周年,弘揚東江縱隊革命精神、緬懷東縱英烈,惠州市委、惠州市政府決定在羅浮山籌建東江縱隊公園。

方案

1號方案:
規劃以北部自然山體為背景,利用場地內豐富的水系營造優美的自然景觀,將各功能區有機串聯,通過田園風光、凱旋船、得勝渠、行軍路、萬方來聚、水下通道、星火燎原等景觀空間節點的有序組織和紅色文字雕塑等景觀小品的塑造,將紅色紀念主題與現代觀光、旅遊、休閒、養生融為一體。將東江縱隊公園分為紀念園核心區、民宿區、野戰體驗區、配套服務區四大功能區。
陳列館由三棟單體建築組成,明確區分陳列、貯藏、辦公等功能,通過廊道、水下通道連線和內部天井的設計使各功能區既相對獨立又有機結合,同時在建築物內、外部空間的不同部位不同高度,穿插設計紅色的短牆構件,以喚起人們對紅色年代的記憶,建築採用灰色斜坡屋頂形式,通過建築形體相互穿插組合設計,使建築整體布局靈活,將傳統建築元素與現代紅色紀念元素較好地結合在一起。
2號方案:
規劃以“路”為主題,以景觀空間系列組合體現革命道路的艱辛和敘述革命的歷史過程。通過對場地現狀的詳細分析和各要素的疊加,探尋自然與規劃布局、單體設計的融合,用現代景觀的設計理念作為承載歷史要素的載體,以與時俱進的方式延續革命精神。規劃結構為“二軸一心三片區”,“兩軸”分別為紀念園景觀主軸線和連線黃龍觀與沖虛觀的副軸線,“一心”指紀念核心區,“三片區”分別為民俗旅遊小鎮、主題山居休閒區、生態旅遊體驗區。
陳列館建築整體依據周邊的地形及環境特點,採用簡約的現代建築設計手法,強調空間上的圍合感和形式上的流動感。建築整體造型像一把鋒利的“利刃”,以水體產生的鏡面效果襯托其形體,形成獨特的建築形態。
3號方案:
充分考慮場地北高南低的山勢和水系分布,順勢布局。主題景區採用院落式和中軸對稱形式,營造強烈的紀念氛圍,採取“一軸七區”的規劃布局。“一軸”指順合山水走勢布局的入口景觀步道廣場以及陳列館建築,“七區”分別指入口廣場步道及主題紀念館區、嶺南村落休閒區、民俗文化體驗區、旅遊管理服務中心區、書畫藝術展示區、養生文化休閒區、森林公園區。
陳列館採用院落組合、中軸對稱的形式強調其紀念性,通過對建築布局及嶺南建築細部構造研究,採用交融、綜合、提煉的手法,展現傳統建築優美雅致的風格。
4號方案: 
圍繞東縱紀念文化的核心主題,以遊客的文化感悟體驗過程和核心文化的拓展引申為線索,深入細緻把握羅浮入口、前平後山、溪澗長流的場地環境特徵,構築紅色文化主題鮮明的活動聚合空間。規劃結構為“兩軸三片”,“兩軸”分別是以山谷度假區、東縱陳列館沿線形成的景觀主軸和區內服務上商業節點連成的文化副軸;“三片”分別是東縱文化展示片、東江民俗文化展示片和自然生態展示片。
陳列館造型設計採用“三疊坡”屋頂形式,應韻朱明洞區山體走勢,層巒疊嶂,通過折線形式,體現革命時期的曲折歷史背景。建築形體採用兩個方形體塊,交錯層疊,聚合形成“軸線關係”
5號方案: 
東江縱隊公園規劃以紅色文化為主題,民俗公園、休閒農家為依託,以英雄、故鄉、幸福作為整體構思,採用“起”、“承”、“轉”、“合”的空間序列手法,將英雄廣場、紅旗台、戰役石、東江水、陳列館建築、英雄園、勝利台等主要景點有機串聯起來。規劃結構為"一軸一帶三區"。“一軸”是以入口廣場、英雄廣場、陳列館及後廣場形成的紅色主題軸,“一帶”是以沖虛觀、民俗村及入口廣場形成的藍色帶,“三區”分別是以紅色記憶為主題的主題園區、英雄故里為主題的配套服務區和美好河川為主題的休閒旅遊區。
陳列館設計以“船”作為主題創作構思,反映東江縱隊獨特之處,寓意東江流域的交通工具,承載羅浮山和東江流域的歷史和未來。陳列館採用半覆土形式,猶如從羅浮山破土而出,代表土生土長的東江縱隊,內部空間也以“船”的龍骨肋條等為主題元素進行內部空間變換,組織有序合理。

意義

東江縱隊是與八路軍和新四軍相提並稱的華南抗日武裝的主力,在抗日戰爭中屢立奇功。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共在廣東東江地區創建和領導的一支人民抗日軍隊,是開闢華南敵後戰場,堅持華南抗戰的主力部隊之一。歷史地位決定了東江縱隊公園有鮮明的歷史特色,東江縱隊公園應有還原歷史的功能,讓遊客在參觀的時候能夠認識歷史,接受教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