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空軍

東北空軍

東北空軍,是奉系軍閥張張作霖、張學良父子傾注心血、苦心建設的航空作戰力量。全盛時期(即張作霖統治時期)裝備飛機近300架,共5個航空兵隊。東北空軍的飛機全為購買和列強贈送,或是戰場繳獲的,產地主要為法國和捷克兩國。東北易幟前,東北空軍還有200架左右,其中戰鬥機150架。

簡介

東北空軍,是奉系軍閥張張作霖、張學良父子傾注心血、苦心建設的航空作戰力量。全盛時期(即張作霖統治時期)裝備飛機近300架,共5個航空兵隊。東北空軍的飛機全為購買和列強贈送,或是戰場繳獲的,產地主要為法國和捷克兩國。東北易幟前,東北空軍還有200架左右,其中戰鬥機150架。

沿革

東北空軍基地 東塔機場東北空軍基地 東塔機場
早在1920年7月,張作霖就在奉天東塔農業試驗場曠地修建了飛機場,並在東三省巡閱使公署內設立了東三省航空處。擁有4架大威梅雙翼三百六十馬力旅客運輸機,4架小威海單翼三百六十馬力偵查教練機,當時,這8架飛機就是他們的整個家當,這還是直皖戰爭後,皖系戰敗,張作霖從段祺瑞那裡繳獲來的。
1923年9月,張學良任東三省航空處總辦。他一上任,就把東北航空處整編為五個大隊:飛虎隊、飛鵬隊、飛鷹隊、飛豹隊,張學良兼任“飛鵬”隊隊長,為了把這個航空處辦得更好,張學良不僅從日本、俄國高薪聘請外國教官,他還把一批優秀的青年送到國外深造。
張學良在積極擴充軍備的同時,自始至終十分注重航空人才的培養。 1922年9月,東三省航空學校在奉天成立。次年,張學良親任航校校長。聘請法國教官2人,英國教官1人,白俄教官4人。航校第一期學員共40人,於1924年8月畢業。
當時,東北航空處已擁有五十多架飛機,僅飛行員就近百人。此後,張學良又擴充了航空軍,他不僅組建了水上飛機隊,還先後從義大利、德國、英國、日本等國購進偵察機9架、水上飛機8架、轟炸機9架、戰鬥機5架、教練機8架,基本上搭起了東北空軍的架子。
二次直奉戰爭中,奉系空軍發揮優勢,給直軍以很大打擊。於是,張作霖對空軍更加重視,增加經費,擴大規模,並對空軍進行了重新整編。
東北空軍經過張學良的整頓和訓練,無論是技術、戰術、還是裝備、配置都有了顯著的提高,因此,在東北空軍鼎盛時期,已擁有100多名飛行員、近300架飛機。作為奉系擴張勢力工具的東北空軍,當時在軍事上,還只能起偵察、對地掃射、小規模投彈轟炸等作用。但面對著多數尚無飛機的其它軍閥,卻充分顯示了自己的優勢。東北空軍經過幾年的軍閥混戰,戰鬥技術有了一定的提高。
東北空軍飛機東北空軍飛機
1928年,張作霖遇害身亡,張學良將空軍的全班人馬撤到關外,將航空處縮編為東北空軍大隊。這次空軍的縮編是和陸軍一道進行的。縮編後,飛鵬等五個隊改稱為第一、第二、第三……還是五個隊。徐世英任大隊長,其餘各隊隊長分別是陳鴻陸、姜興城、葛世民、雷根、聶恆玉。
東北易幟後,張學良按照南京政府空軍的番號,成立東北邊防軍航空司令部,撤銷航空大隊的編制,並設立航空教導隊,聘請多名日本教官任教,要求飛行員輪番參加,接受最新式的航空教育。張學良親自兼任航空司令部司令,以張煥相任代司令,徐世英任副司令。
1931年“九一八事變”中東北空軍奉命不準抵抗,不戰而潰,隨著東三省的淪陷,東北空軍260架飛機被日軍繳獲,40餘架成套從捷克購來的尚未啟封安裝的機件及附設工廠的全套設備也落入敵手。散了伙的飛行員,陸續匯集於原北平東北航空軍司令部。三四個月後,連同平定石友三尚留在關內的12架飛機,大都改屬南京政府。
1933年,熱河失守,張學良赴歐洲考察。在國民黨政府的覬覦下,東北空軍被逐步分化。當時任軍委會北平分會的委員長何應欽命令東北空軍併入中央空軍,而這些曾經夢想打回老家去的飛行員們,有的改任教官,有的改為地勤。與此同時,各地的軍閥也採取各種方式與南京政府爭奪這些張學良精心培養的空軍人才,沒過多久,這些曾經叱吒藍天的飛行員就已各奔東西。
就這樣,張氏父子苦心經營、曾經輝煌的東北空軍還沒來得及發揮它的作用,就無聲無息地消失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