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香兔耳風

杏香兔耳風

為菊科兔耳風屬植物。,以全草入藥。夏秋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備用。【來源】為菊科兔耳風屬植物杏香兔耳風Ainsliaea fragrans Champ.,以全草入藥。【性味歸經】苦、辛,平。【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積散結,止咳,止血。【用法用量】 3~5錢;外用適量,鮮全草搗爛敷患處。藥品成份:杏香兔耳風;輔料為糊精,硬脂酸鎂。性狀:本品為膠囊劑,內容物為棕黃色至棕褐色粉末;氣微得,味微苦。

基本信息

名詞解釋

【中藥名】杏香兔兒風

杏香兔耳風杏香兔耳風

【別名】一支香[浙江、福建]、兔耳風[廣東]、兔耳一支香、朝天一支香、四葉一支香、撲地金鐘。

性狀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短或伸長,有時可離地面近2厘米,圓柱形,直或彎曲,直徑1-3毫米,根頸被褐色絨毛,具簇生細長鬚根。莖直立,單一,不分枝,花葶狀,高25-60厘米,被褐色長柔毛。葉聚生於莖的基部,蓮座狀或呈假輪生,葉片厚紙質,卵形、狹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2-11厘米,寬1.5-5厘米,頂端鈍或中脈延伸具一小的凸尖頭,基部深心形,邊全緣或具疏離的胼胝體狀小齒,有向上彎拱的緣毛,上面綠色,無毛或被疏毛,下面淡綠色或有時多少帶紫紅色,被較密的長柔毛,脈上尤甚;基出脈5條,在下面明顯增粗並凸起,中脈中上部復具1-2對側脈,網脈略明顯,網眼大;葉柄長1.5-6厘米,稀更長,無翅,密被長柔毛。頭狀花序通常有小花3朵,具被短柔毛的短梗或無梗,乾花葶之頂排成間斷的總狀花序,花序軸被深褐色的短柔毛,並有3-4毫米長的鑽形苞葉;總苞圓筒形,直徑3-3.5毫米;總苞片約5層,背部有縱紋,無毛,有時頂端帶紫紅色,外1-2層卵形,長1.8-2毫米,寬約1毫米,頂端尖,中層近橢圓形,長3-8毫米,寬1.5-2毫米,頂端鈍,最內層狹橢圓形,長約11毫米,寬約2毫米,頂端漸尖,基部長漸狹,具爪,邊緣乾膜質;花托狹,不平,直徑約0.5毫米,無毛。花全部兩性,白色,開放時具杏仁香氣,花冠管纖細,長約6毫米,冠檐顯著擴大,於管口上方5深裂,裂片線形,與花冠管近等長;花葯長約4.5毫米,頂端鈍,基部箭形的尾部長約2毫米;花柱分枝伸出藥筒之外,長約0.5毫米,頂端鈍頭。瘦果棒狀圓柱形或近紡錘形,栗褐色,略壓扁,長約4毫米,被8條顯著的縱棱,被較密的長柔毛。冠毛多數,淡褐色,羽毛狀,長約7毫米,基部聯合。花期11-12月。

功能主治

杏香兔耳風杏香兔耳風

【來源】為菊科兔耳風屬植物杏香兔耳風Ainsliaea fragrans Champ.,以全草入藥。夏秋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備用。

【性味歸經】苦、辛,平。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積散結,止咳,止血。用於上呼吸道感染,肺膿瘍,肺結核咯血,黃疸,小兒疳積,消化不良,乳腺炎;外用治中耳炎,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3~5錢;外用適量,鮮全草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方劑

杏香兔耳風膠囊

批准文號:國藥準字Z20060142

劑型:膠囊

規格:0.4g*48s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濕。用於濕熱下注之帶下病。表現為白帶過多,色黃稠粘。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6粒,一日3次。

藥品成份:杏香兔耳風;輔料為糊精,硬脂酸鎂。

性狀:本品為膠囊劑,內容物為棕黃色至棕褐色粉末;氣微得,味微苦。

注意以下事項:

1.忌食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杏香兔耳風杏香兔耳風

2.糖尿病或患有其他疾病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3.帶下伴陰癢或有赤帶者應去醫院就診。

4.服藥2周症狀無緩解,應去醫院就診。

5.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6.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7.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8.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菊目百科(二)

菊目為顯花植物的一目,僅菊科一科,是顯花植物最大的科。分部廣布全世界,熱帶較少。

木春菊
莽山紫菀
毛脈紫菀
毛枝變種
密毛紫菀
密葉紫菀
毛藍鐘花
毛細鐘花
脈萼藍鐘花
牧根草
美麗藍鐘花
毛葉藍鐘花
密毛山梗菜
毛瓣山梗菜
毛葉雞蛋參
蔓莖藍鐘花
毛萼山梗菜
脈花黨參
毛葉甘菊
蒙古沙地蒿
米蒿
密毛蒙古蒿
毛華菊
密毛四川艾
密毛奇蒿
毛蓮蒿
密毛廳蒿
毛蒿蒙菊
密毛白蓮蒿
蒙古蒿
密序陰地蒿
牡蒿
密腺毛蒿
美葉蒿
毛柄蒲公英
毛果橙舌狗舌草
美麗匹菊
綿毛黃鵪菜
母菊
玫瑰色蒲公英
毛葉蒲公英
毛果一枝黃花
密絨亞菊
穆坪兔兒風
馬邊兔兒風
木茼蒿屬
木茼篙怒江紫菀
寧夏沙參
南亞蒿
南艾蒿
南毛蒿
南牡蒿
怒江蒿
內蒙古旱蒿
擬亞菊
怒江黃鵪菜
牛蒡
能高香青蒲公英
匍生紫菀
婆羅門參屬
泡沙參
片馬蒿
彭錯蒿
披散直莖
帕米爾蒿
普氏蒲公英
蒲公英屬
匹菊
鋪散矢車菊
匍枝狗舌草
匹菊屬
屏邊兔兒風
珀菊
珀菊屬
鋪散亞菊青蒿
奇形變種
奇形銀鱗紫菀
黔中紫菀
秦中紫菀
琴葉紫菀
青海紫菀
全茸紫菀
莕菜
球花黨參
秦嶺黨參
雀斑黨參
秦嶺沙參
球果牧根草
球花蒿
歧莖蒿
青藏蒿
奇蒿
千山蒿
青海龍蒿
秦嶺蒿
黔狗舌草
千花亞菊
槭葉兔兒風
青海二色香青
軟毛紫菀
日喀則蒿
柔毛蒿
絨毛蒿
肉質葉蒿
絨毛甘青蒿
日本蓍
濕生鼠麴草
三基脈紫菀

三頭紫菀
少毛變種
少毛褐毛紫菀
舌葉紫菀
蛇岩變種
蛇岩高山紫菀
濕生紫菀
石生紫菀
四川紫菀
睡菜屬
三角葉黨參
蘇南薺苨
松葉沙參
沙參屬
山梗菜
掃帚沙參
絲莖風鈴草
山紫錘草
四川山梗菜
水皮蓮
思茅狹葉山梗菜
閃毛黨參
少花山梗菜
束花藍鐘花
絲裂沙參
四葉參
石生風鈴草
素花黨參
水金蓮花
松葉雞蛋參
石沙參
神農架香菊
山艾
蒔蘿蒿
濕地蒿
神農架蒿
商南蒿
四川艾
神農香菊
山西南牡蒿
蘇聯肉質葉蒿
深裂蒲公英
絲葉匹菊
少花黃鵪菜
矢車菊
鼠冠黃鵪菜
山地蒲公英
山西蒲公英
濕生狗舌草
傘房匹菊
雙角蒲公英
山東蒲公英
石龍芮
三脈兔兒風
疏齒亞菊
蓍狀亞菊
蓍屬
三裂葉豚草
四川兔兒風
絲葉蓍
莎菀
四川香青
莎菀屬茼蒿
騰越紫菀
台灣紫菀
台岩紫菀
天全紫菀
陀螺紫菀
橢葉變種
橢葉小舌紫菀
唐松草黨參
天藍沙參
頭花風鈴草
台灣黨參
天山沙參
禿葉黨參
同鐘花屬
同鐘花
台灣沙參
塔花山梗菜
銅錘玉帶草
銅錘玉帶屬
太魯閣艾
台灣狹葉艾
台灣菊
鐵桿蒿
太白山蒿
天全蒲公英
天山蒲公英
天山矢車菊
同花母菊
托毛匹菊
台東狗舌草
天山狗舌草
豚草
鐵燈兔兒風
兔兒風屬
萬壽菊
五膜草
微糙變種
微糙三脈紫菀
偽形變種
偽形高山紫菀
萎軟亞種
萎軟紫菀
無毛小舌紫菀

微齒山梗菜
五膜草屬
霧靈沙參
無柄沙參
烏丹蒿
無毛牛尾蒿
無毛川藏蒿
無絨粘毛蒿
微刺伊朗蒿
委陵菊
無齒蔞蒿
網苞蒲公英
無莖黃鵪菜
無角蒲公英
五裂兔兒風
無翅兔兒風
雪蓮花
向日葵
星毛短舌菊
西伯利亞紫菀
西固紫菀
錫金紫菀
細莖紫菀
狹苞短毛紫菀
新疆黨參
小菱葉藍鐘花
星花草
西南風鈴草
星花草屬
狹葉花柱草
心葉珠子參
心葉黨參
細葉沙參
細鐘花屬
細鐘花
小莕菜
狹葉沙參
喜馬拉雅沙參
小草海桐
細葉藍鐘花
心葉藍鐘花
細萼沙參
西南山梗菜
線萼山梗菜
線黨參
心葉沙參
狹長花沙參
小葉藍鐘花
狹葉山梗菜
小葉輪鍾草
新疆風鈴草
新疆沙參
小花沙參
西藏黨參
西藏紫錘草
小花黨參
小花輪鍾草
西北蒿
小銀葉蒿
西南大頭蒿
小亮苞蒿
細裂葉蓮蒿
細葉菊
小紅菊
線葉蒿
湘贛艾
狹葉牡蒿
西南牡蒿
香葉蒿
細裂葉白苞蒿
小山菊
纖桿蒿
西南圓頭蒿
腺毛蒿
狹裂白蒿
楔葉菊
小葉菊
雪山艾
細葉山艾
繡苞蒿
纖梗蒿
細桿沙蒿
小指裂蒿
狹葉青蒿
銹苞蒿
小甘肅蒿
小球花蒿
腺苞狗舌草
小花蒲公英
小花矢車菊
錫金蒲公英
小果蒲公英
小葉蒲公英
新源蒲公英
細葉黃鵪菜
新疆匹菊
纖細黃鵪菜
細裂黃鵪菜
狹苞蒲公英
血果蒲公英
橡膠草
纖細兔兒風
杏香兔兒風
細穗兔兒風
下田屬 |

西藏亞菊
細裂亞菊
下田菊屬
下田菊
小花下田菊
細葉亞菊
纖枝兔兒風
心葉兔兒風
小兔兒風
秀麗兔兒風
狹葉兔兒風
新疆亞菊
狹翅兔兒風
杏香兔耳風
細莖兔兒風
細弱香青
鏇葉香青
香青棉毛變種
西藏香青
須彌香青
香青屬
狹苞香青野菊
雲南風鈴草
有梗藍鐘花
雲南沙參
銀背葉黨參
一年風鈴草
葉苞蒿
隱舌甘菊
銀蒿
玉樹龍蒿
油蒿
陰地蒿
銀背菊
異色菊
亞東蒿
野艾蒿
亞洲大花蒿
岩蒿
雲南蒿
雅致艾
伊朗蒿
玉山艾
茵陳蒿
圓葉南牡蒿
野甘菊
圓頭蒿
異葉黃鵪菜
翼柄蒲公英
岩匹菊
亞心蒲公英
亞東蒲公英
一枝黃花屬
一枝黃花
藝林黃鵪菜
羽裂黃鵪菜
異苞蒲公英
藥用蒲公英
印度蒲公英
亞洲蒲公英
雲南蓍
異葉亞菊
亞菊屬
腋花兔兒風
亞菊
異花兔兒風
葉下花
藥山兔兒風
雲南兔兒風
雲南亞菊
異葉兔兒風
亞洲蓍
玉山香青
中南蒿
掌裂蒿
指裂蒿
紫花野菊
豬毛蒿
粘毛蒿
直莖蒿
中亞草原蒿
中甸艾
浙江蒿
中亞苦蒿
中亞旱蒿
準噶爾匹菊
紫花蒲公英
紫果蒲公英
總序黃鵪菜
中亞蒲公英
窄苞蒲公英
櫛齒黃鵪菜
窄邊蒲公英
昭通黃鵪菜
準噶爾矢車菊
針刺矢車菊
紫枝兔兒風
紫花亞菊
直脈兔兒風
帚枝香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