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斌

李生斌

李生斌,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1992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7年獲陝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人物履歷

1978-1983年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醫療專業學習,獲醫學學士學位。
1983-1985年 中山大學教育部助教班結業。
1985-1998年 西安醫科大學法醫學院歷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院長、書記。
1996-1998年西安醫科大學基礎醫學專業獲醫學博士學位。
1998-2004年 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人類基因組中心博士後、兼職教授、實驗室主任。
2004-2006年西安交通大學科技處副處長。
2006-2012年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法醫學系主任。
2012-2018年教育部恢復法醫學院建制,歷任西安交通大學法醫學院院長,(為踐行國家創新創業號召,探討校、政、企合作新模式,西鹹新區、華大基因、西安交大戰略合作協定簽署,2014-2018年期間深圳華大法醫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2013年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研修班結業。
2019-至今年西安交通大學生物證據研究院院長 。

擔任社會職務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西安市第十三屆、第十四委員,法制宗教文化委員會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法醫教育指導委員會歷任委員、副主任委員(1994~2018)。
中國法醫學會物證委員會副主任、主任。
中國生物識別標委會基因特徵識別分會執行主任委員。
國際絲路法醫聯盟執行主席

主要學術貢獻

李生斌教授長期致力於醫學、法醫學、遺傳學、基因組學的教育、科研事業,帶領合作團隊從遺骸遺傳標記到群體基因組多態性,從胚胎細胞到游離降解污染生物樣本,從基因敲出小鼠到成癮基因機理,從基因組多態性到瀕危遺傳資源保護等研究方向,為法醫遺傳學和法醫基因組學的建立與發展奠定了關鍵的理論基礎和核心技術,有利的推動了學科進步。
在分子水平描述了中華民族群體遺傳特異性本質和民族間遺傳變異規律;建立了中華民族93個群體遺傳資源DNA資料庫和國家共享平台;發現遺骸骨、牙樣本中存在核DNA的科學現象;提出了絨毛遺傳標記完全可以代表胚胎個體的理論;多巴胺獎賞系統基因在成癮機理扮演重要角色;創建了遺骸核DNA識別、母血游離DNA親權鑑定、黃種人基因組分型、XY分型試劑盒、線粒體基因組分型等項新技術;主持起草國家DNA分型數據的標準,使基因組分型實現了核心技術、國家標準、專用試劑的重大跨越,為偵查和審判提供了科學證據,整體提升了司法安全推廣套用。
在人類基因組計畫(HGP)和中華民族基因組多態性計畫以及朱䴉基因組研究中為國家遺傳資源保護、研發、套用作出了主要貢獻,指導朱䴉育種挽救國寶朱䴉擺脫滅絕,還先後主持國家863、95攻關、211、985、科技平台、NSFC項目等所屬13個項目,在本領域國際期刊《Genomebiology》、《Gigascience》、《ForensicSciInt》、《Nuroscience》、《Nature》、《Science》等雜誌共同發表論文70餘篇,授權發明專利、著作權20餘項 。

學術出版

主編國家規劃教材《法醫學》、《刑事科學技術》。著有《人類DNA遺傳標記》、《法科學-物證鑑識技術》、《法醫基因組學》、《成隱基因組學》、《中華民族基因組多態現象研究》等 。

學科建設

1996年創建衛生部首家西安醫科大學法醫學院;
2000年創建法務部首批第三方法醫學司法鑑定(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北京方瑞司法鑑定中心、西安交通大學法醫學司法鑑定中心-交大司法);
2001年建設教育部首個法醫學國家重點學科;
2004年創立西安交通大學基因組與法科學研究所(交大基因);
2009年建設教育部法醫學國家精品課程;
2010年發起海峽兩岸首屆法醫學術交流會(中國台北);
2014年發起國際絲路法醫聯盟(註冊國家自貿區);
2018年交大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和神經科學與行為科學被評ESI全球排名前1%學科的主要共獻者,第三方評價法醫學國家重點學科連續多年全國排名第一 。

獎勵和榮譽

1992年獲國家突出貢獻政府特貼專家;
1995年由人事部、教育部、科技部、財政部、國家計委、中國科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等七部門授予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
2003年分享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2009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2年獲全國司法鑑定先進個人;
2014年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2015年獲國家先進科技工作者以及寶鋼教育特等獎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