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雲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

李易[雲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

李易,男,1964年生,雲南大理人,中共黨員,醫學碩士,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雲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是雲南省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主任委員、起搏電生理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雲南分會常務理事,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分會全國委員、中華醫學會起搏電生理分會全國青年委員、《中華高血壓雜誌》編委等。

基本信息

簡介

李易同志1989年畢業於雲南大理醫學院,在校時,任學院學生會主席,品學兼優,吃苦耐勞,被中共雲南省團委評為“新長征突擊手”,198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以省級優秀畢業生留校執教。其後在大理漾鼻縣醫院鍛鍊工作1年,任組長,做了大量臨床實踐工作,熟悉了常見多發病的診治,培養了組織管理能力及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被評為“下鄉鍛鍊先進工作者”,更體會到基層民眾的疾苦,堅定了從醫的決心。1992年考入昆明醫學院攻讀心內科碩士研究生學位,任班級學習委員,在導師的悉心指導下,醫學基礎知識進一步豐富,掌握了動態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及心導管技術的知識,提高了臨床技能,豐富了處理心血管疑難疾病的經驗,虛心好學、刻苦鑽研的精神得到同學和老師的稱讚,被評為“優秀學生幹部”。

1995年到北京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心臟監護病房(CCU)及心導管室學習並完成研究生課題,犧牲所有節假日跟著老師查房做手術,觀察記錄搶救治療過程,臨床技能和專業素質大為提高,掌握了冠狀動脈造影等心導管術,冠心病的診治視野更為開闊,對職業更加熱愛,想要為人民服務的信念更加堅定。

經歷

1995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回到大理醫學院工作,同年11月晉升為講師,併到昆明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心內科工作,履行主治醫師之職,業務水平快速提高,熟練掌握了心室晚電位、食道調搏等無創診治技術,很快具備了獨立工作能力,在上級醫師的指導下,主做了大量心臟病的介入診治手術,成為科內臨床及心導管工作的主要技術骨幹,工作表現突出,於1999年破格晉升為副主任醫師,並擔任臨床組長,同年11月被選為雲南省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才,昆明醫學院學科帶頭人。2000年遴選為碩士研究生導師。2002年到美國拜倫醫學院心內科深造,醫學知識、科研管理及外語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得到了美國學校的認可,面臨留美還是回國的選擇,這個關鍵時刻,最後選擇了回報祖國,建設家鄉。2003年在雲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的召喚下回國,組建了心臟中心內科,任科主任,當時有病床15張,設備簡陋,條件艱苦,帶著10餘個醫護人員從病人入院到出院一一認真查看,有危重患者,必親自值班,連續幾天幾夜守護在床旁,直到病人轉危為安,親自參與疑難患者診治方案討論,為來就診的每位患者提供最優的治療方案和最好的服務,讓患者賓至如歸。多次深夜趕來醫院為患者做急診手術,爭分奪秒的挽救患者的生命。帶領整個集體以病人為中心,細心診治,廉潔行醫,定時電話隨訪病人,為病人和家屬提供健康諮詢服務,多次到社區開展冠心病健康講座,親自為患者量血壓,與患者面對面的交流,與患者面對面的討論病情,為患者答疑解難,在當地百姓中有口皆碑,很多當地和外地的患者紛紛慕名而來。1年後病床發展到36張,並逐步開展了冠脈造影、支架、射頻消融、起搏器置入、先心病封堵等心臟介入手術,逐漸承擔了大量疑難危重病人的分析討論及搶救工作。仍秉承“技術優、服務好、費用低”的路線,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充分讓患者享受到技術創新和服務創新帶來的諸多益處,患者讚不絕口,感謝信、牌匾、錦旗紛紛而至,總計110份,2004年選拔為雲南省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005年予以省政府特殊津貼。2007年為來自雲南怒江少數民族的先天性心臟病小女孩免費實施救治,受到上級相關部門好評。每個休息日必到科室查看病區動態和危重患者,,即使到外地進行學術報告也不忘電話詢問科室情況,討論治療方案。到外國參加學術研討時,還帶著疑難複雜病例向世界級專家詢問請教。與美國加州大學教授聯合展開中國農村高血壓調查,到雲南偏遠少數民族地區調查研究,為當地百姓排憂解難,還培養了部分鄉村醫生。多年來不斷送年輕醫師到北京、上海、廣州、大連等地進修業務,為心血管內科培養了大批後繼人才。成為雲南省繼續醫學教育基地後,在雲南省文山、麗江等地區先後舉辦8次國家級、省級繼續醫學教育學習班,每次參加人數200多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省醫學會和廣大基層醫生的好評。多次被邀請到大理、曲靖、昭通、彌勒、普洱及西雙版納等地醫院指導心導管術,還接收了30餘名基層醫生和護士的進修,在全省範圍內普及了經橈動脈行冠脈造影術,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患者的痛苦。

2008年心內科已有病床106張(CCU11張),醫護人員81人,配有12導心電圖、心臟超聲、動態血壓、動態心電、早期動脈硬化檢測儀等兩個心功能檢查室,擁有主動脈內球囊反搏(IABP)、64導電生理標測儀、CARTO三維標測系統等設備。培養了13名優秀碩士研究生,主編和參編專著4部,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6次獲得雲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1998年,“冠狀動脈側支血管橋價值的臨床研究”獲雲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2001年,“rhbFGF促冠狀動脈血管新生的實驗研究”獲雲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2001年度,“特殊人群快速心律失常經導管射頻消融治療的臨床研究”獲雲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2001年度,“心電圖心肌缺血與冠脈造影及OSAS的相關性研究”獲雲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2002年,“rhbFGF基因及其蛋白促兔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研究”獲雲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6次獲得雲南省衛生科技成果獎勵(2005年度,“bFGF基因促豬冠狀動脈血管新生的實驗研究”獲雲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2005年度,“多沙唑嗪對兔腹主動脈球囊成形術後血管狹窄的影響”獲雲南省衛生科技成果三等獎;2006年度,“高海拔地區急性冠脈綜合徵經橈動脈冠脈介入治療套用研究”獲雲南省衛生科技成果三等獎;2006年度,“易化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獲雲南省衛生科技成果三等獎;2007年度,“冠脈介入術中無複流現象的綜合處理”獲雲南省衛生科技成果三等獎),3次得到雲南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1999年,藥物血管搭橋治療冠心病的實驗研究;2000年,微創基因冠狀動脈搭橋的實驗研究;2005年,微創法骨髓間充質細胞聯合bFGF導入治療心梗的研究)。目前承擔4項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合作項目:冠心病早期診斷和綜合治療技術體系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糖耐量異常的登記及干預研究;高血壓綜合防治(CHIEF)研究及藥物經濟學子課題;射頻消融導管研製。多年來,科室在臨床、基礎、功能室、科研、教學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進步,成為醫院重點培養發展科室。現年門診3萬餘人,出入院人數3000多人,年介入手術1500台以上,已經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和技術培訓於一體的有影響力的心血管病專科和碩士學位授予權學科,並被評為雲南省冠心病介入診治研究中心,被雲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委員會“雲嶺青年先鋒工程團員先鋒授予崗”、共青團雲南省省直機關工作委員會“青年文明號”、中國老年學學會“先進集體”、雲南省教育衛生科研工會“先進集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