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竹子

木竹子

木竹子用於清熱;生津。主治胃熱津傷;嘔吐;口渴;肺熱氣逆;咳嗽不止。... 木竹子木竹子用於清熱;生津。主治胃熱津傷;嘔吐;口渴;肺熱氣逆;咳嗽不止。【異名】嶺南倒捻子(《中國樹木分類學》),嶺南山竹子(《廣州植物志》),木竹果、冬竹子、龍檬果、羅楝子、黃牙果、染牙果(《廣西野生資源植物》),竹橘(《陸川本草》)。單葉對生;具短柄;倒卵狀矩圓形或倒披針形,長5~10厘米,寬2~3.5匣米,先端鈍或尖,基部漸狹,全緣;革質。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拉丁名】:原植物嶺南山竹子Garcinia oblongifolia Champ.

【異名】嶺南倒捻子(《中國樹木分類學》),嶺南山竹子(《廣州植物志》),木竹果、冬竹子、龍檬果、羅楝子、黃牙果、染牙果(《廣西野生資源植物》),竹橘(《陸川本草》)。

【中藥化學成分】木竹子含雙黃酮甙:3,8〃-雙柚皮柴油-7〃-O-葡萄糖甙(3,8-binaringenin-7〃-O-β-glucoside),福樹甙(spicataside),福木甙(fukugiside),香港倒(木念)子甙(xanthochymusside),倭氏藤黃雙黃酮[(+)-volkensiflavone],藤黃雙黃酮(morelloflavone)。還含芹菜素(apienin)和1,3,6,7-四羥基噸酮(1,3,6,7-tetrahydrodyxanthone),3,8〃-雙柚皮素(3,8〃-binaringenin),4〃-羥基(3,8〃-雙柚皮素[4〃-hydroxy-(3,8〃)-binaringenin],GB-1、GB-2。

【來源】為藤黃科植物嶺南山竹子的果實、果核、樹皮。

【植物形態】嶺南山竹子常綠喬木,高5~15米。單葉對生;具短柄;倒卵狀矩圓形或倒披針形,長5~10厘米,寬2~3.5匣米,先端鈍或尖,基部漸狹,全緣;革質。花單性,橙色或淡黃色,通常頂生,但亦有腋生;雄花3~7朵聚生,有總梗,萼片4,圓形,花瓣4,例卵形,雄蕊多數。合成一肉質體,位於花的中央;雌花較小,單生,無花梗,萼片4,花辯4,子房卵圓形,無花柱,柱頭盾狀。漿果近球形,黃綠色,直徑2~4厘米。味酸可食。花期5月。果期10月。生於平原或山地下部的樹林中。分布廣西、廣東等地。本植物種仁的脂肪油(木竹子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採集】果實冬季成熟轉黃色時採摘,樹皮全年可采。

【性味】①《桂海虞衡志》:甘。 ②姚可成《食物本草》:味甘,平。

【功用主治-木竹子的功效】①姚可成《食物本草》:主清熱,利百脈,通調水髒,止渴生津,解暑,消酒。 治吐逆不食,關格閉拒不通,脾虛下陷,肛門墜脫不斂。清熱,涼大腸,去積血,利耳目,治咳逆上氣。②《廣西中草藥》:消炎止痛,收斂生肌。

【選方】

①治燒傷,燙傷,濕疹,口腔炎,牙周炎,癰瘡潰爛:山竹子果核或樹皮粉末撒患處。(《廣西中草藥》)

②治鐵砂入肉不出:山竹子鮮果搗爛敷患處。(《廣西中草藥》)

【臨床套用】

①治療小兒消化不良內服50%山竹樹皮溶液,每次30毫升,每天2次。嬰兒酌減。治療170例,用藥3~5天即痊癒。單純性及中毒性均可使用。

②用於拔子彈取山竹樹內皮研碎,加入海棠油,熬成膏狀,外敷患部。用於戰傷拔子彈、彈片,觀察3例,均有效。

【用法用量】內服:生食,適量。外用:適量,搗敷。

植物形態

木竹子木竹子

喬木,稀灌木,高(3-)5-15米,胸徑20-40厘米;樹皮灰白色,粗糙;小枝綠色,具縱槽紋。葉片革質,卵形,長圓狀卵形或長圓狀倒卵形,長7-16(-20)厘米,寬3-6(-8)厘米,頂端急尖,漸尖或鈍,基部楔形或寬楔形,邊緣微反卷,乾時背面蒼綠色或褐色,中脈在上面下陷,下面隆起,側脈纖細,10-15對,至近邊緣處網結,網脈在表面不明顯;葉柄長0.6-1.2厘米。花雜性,同株。雄花序成聚傘狀圓錐花序式,長5-7厘米,有時單生,總梗和花梗具關節,雄花直徑2-3厘米,花梗長0.8-1.5厘米;萼片2大2小,花瓣橙黃色,倒卵形,長為萼片的1.5倍,花絲合生成4束,高出於退化雌蕊,束柄長2-3毫米,每束約有花葯50枚,聚合成頭狀,有時部分花葯成分枝狀,花葯2室;退化雌蕊柱狀,具明顯的盾狀柱頭,4裂。雌花序有雌花1-5朵,退化雄蕊束短,束柄長約 1.5毫米,短於雌蕊;子房長圓形,上半部略寬,2室,無花柱,柱頭大而厚,盾形。果卵圓形至倒卵圓形,長3-5厘米,直徑2.5-3厘米,成熟時黃色,盾狀柱頭宿存。種子1-2,橢圓形,長2-2.5厘米。花期6-8月,果期11-12月,同時偶有花果並存。

產地生境

產台灣、福建、江西、湖南(西南部)、廣東、海南、廣西、貴州南部、雲南等省區。本種適應性較強,生於山坡疏林或密林中,溝谷邊緣或次生林或灌叢中,海拔100米(廣東封開),通常為44d-1200米,有時可達1900米(雲南金平)。越南北部也有。模式標本采自香港。

生境 常綠闊葉林中, 林緣, 林中, 密林中, 山谷, 山坡, 山坡林中, 山坡疏林中, 溪邊林中
海拔下限 400
海拔上限 2100
是否中國特有
是否引種栽培 非人工引種栽培
國外分布 越南; 越南北部
國內分布 江西省, 福建省, 台灣省, 湖北省, 湖南省, 海南省, 廣東省, 廣西自治區, 貴州省, 雲南省

實用價值

種子含油量51.22%,種仁含油量55.6%,可供制肥皂和機械潤滑油用;樹皮入藥,有消炎功效,可治各種炎症;木材暗黃色,堅硬,可供舶板,家俱及工藝雕刻用材。

相關的種

大苞藤黃Garcinia bracteata C. Y. Wu ex Y. H. Li

雲樹Garcinia cowa Roxb.

山木瓜Garcinia esculenta Y. H. Li

廣西藤黃Garcinia kwangsiensis Merr. ex F. N. Wei

長裂藤黃Garcinia lancilimba C. Y. Wu ex Y. H. Li

蘭嶼福木Garcinia linii C. E. Chang

莽吉柿Garcinia mangostana L.

木竹子Garcinia multiflora Champ. ex Benth.

怒江藤黃Garcinia nujiangensis C. Y. Wu & Y. H. Li

嶺南山竹子Garcinia oblongifolia Champ. ex Benth.

單花山竹子Garcinia oligantha Merr.

金絲李Garcinia paucinervis Chun & How

大果藤黃Garcinia pedunculata Roxb.

紅萼藤黃Garcinia rubrisepala Y. H. Li

越南藤黃Garcinia schefferi Pierre

菲島福木Garcinia subelliptica Merr.

尖葉藤黃Garcinia subfalcata Y. H. Li & F. N. Wei

雙籽藤黃Garcinia tetralata C. Y. Wu ex Y. H. Li

大葉藤黃Garcinia xanthochymus Hook.f. ex T. Anders.

版納藤黃Garcinia xipshuanbannaensis Y. H. Li

雲南藤黃Garcinia yunnanensis Hu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