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屋圍

月屋圍,位於龍南鎮紅岩村境內,地處縣城東北面3公里處。 圍屋大門朝南,有一口砌有牆體的池塘。 龍南月屋圍附近,有一蒙古包式的月姓古墓,附近環有一約400米的跑馬場。

“一個絕少的姓氏,一座荒野里的奇異古墓,幾本殘破的族譜,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在全南縣燒斗村和龍南縣的紅岩月屋村,月永通和月光榮說:“全南和龍南兩縣的1100多月姓人都是蒙古人後裔”,並且指著族譜上記載的文字說:“還是元朝的皇族後裔!”
根據晉陽堂月氏族譜記載,從元代至正年間開始,這個家族已在贛南生活了600多年,但族屬為何是漢族,這空間是怎么回事呢?
讓我們一同走進“月屋圍”里去了解了解吧!
月屋圍,位於龍南鎮紅岩村境內,地處縣城東北面3公里處。月屋圍坐落於去煙園圍水泥路的西北面路旁。圍屋為乾打壘式,石灰與鵝卵石澆漿的圍牆、炮樓極為堅固。圍屋總長為126米,寬為99米,有廳廈一幢,為一門三進式,內有上、中、下三棟,“回”字型建築格局,二層樓房,有住房(地面)76間,兩層共132間。
圍屋建於明代順治年間,曾居51戶,222人,整座圍屋均為月姓。《龍南縣地名志》載,此圍始祖月延登從贛州遷此,歷經19代。
圍屋大門朝南,有一口砌有牆體的池塘。
據史料載,國民黨反動派曾利用月屋圍的全封閉和森嚴關壓過落難負傷的紅軍戰士,紅軍戰士的英勇頑強,感動圍屋百姓……
站在圍屋門前坪,仰望月屋圍,看見正大門兩側的圍屋角上的兩座炮樓,炮樓與前圍牆緊緊地連線在一起,顯得莊嚴肅穆,每當回憶起紅軍時,更顯得圍屋的悲壯。一座圍屋和四座炮樓默然地蹲在開闊的田疇里。圍牆上和炮樓的牆壁上,一個個形態各異的槍口炮眼,像一雙雙怒目圓睜的眼睛盯著敢於冒犯圍屋的惡徒。這些高聳的炮樓和槍眼也注視著圍屋內外一切的時空變化。
據《月氏家譜》載,月姓是元代蒙古族皇朝後裔。龍南月屋圍附近,有一蒙古包式的月姓古墓,附近環有一約400米的跑馬場。解放前,月屋圍上廳(祠)供桌上有一尊祖先月闊察兒的塑像,手中擎著一長柄大刀,頭戴寬邊翎毛帽,身穿戰甲,外披長袍。還有幾塊蒙文牌位。
1970年以後,月屋圍人陸陸續續走出圍屋,選址在碧溪、松林旁建造新房,組建了一幢月屋新村落,為世代牢記先輩創業的艱難,所以為這幢新村落取名為“月屋村”。
現在,月屋圍依然居住著9戶月姓人家,他們戀著故居,守望著月氏先輩創造的最後遺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