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粒鬼傘

晶粒鬼傘

晶粒鬼傘,拉丁學名Coprinus micaceus,傘菌目、鬼傘科、鬼傘屬菌類植物,子實體小。該菌試驗抗癌,對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為70%,對艾氏癌的抑制率為80%。據記載,此菌還可產生腺嘌呤,膽鹼和色胺等生物鹼。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晶粒鬼傘晶粒鬼傘
子實體單生、群生。菌蓋肉質,初卵形、鐘形,漸開傘,蓋高1.5~3.5cm,伸展後直徑5cm左右,表面淡棕黃色或黃褐色,被雲母狀發亮小顆粒,脫落性,邊緣有條紋。菌肉白色,薄。菌褶凹生,幼時白色,漸灰色、紫黑色,最後為黑色,密集,不等長,自溶緩慢。菌柄圓柱形,4~10cm 0.25~0.7cm,白色,中空,基部稍粗壯,並生有白色絨毛。孢子印黑色;孢子暗褐色,光滑,橢圓形,7~9.5 m 4.5~6 m。有囊狀體,卵圓形,無色,透明,60~200 m 40~65 m。

生活習性

春末~秋季生於楊、柳、構、桑、梧桐、刺槐、法國梧桐、千年桐等樹幹基部腐朽處或樹樁周圍。

地理分布

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甘肅、青海、四川、貴州、河南、江蘇、湖南、福建等地。

經濟價值

可食,味道一般。有人食前或食後飲酒會出現中毒症狀,應慎重採食。

菌物界(二)

“菌物界”這個名詞是我國學者裘維蕃等於1990年提出的,並已得學術界的一定支持,這是指與動物界,植物界相併列的一大群無葉綠素,依靠細胞表面吸收有機養料,細胞壁一般還有幾丁質的真核微生物。一般包括真菌,粘菌和假菌(卵菌等)3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