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中文學科基礎教材·文學理論基礎

文學的功能 文學與歷史的交融 文學與歷史的想像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7月1日)
平裝: 328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301137499
條形碼: 9787301137499
商品尺寸: 22.6 x 15.2 x 1.6 cm
商品重量: 381 g

內容簡介

《普通高校中文學科基礎教材?文學理論基礎》主要內容:文學是什麼?如何研究文學?這是文學理淪作為一個學科所要回答的基本問題。《普通高校中文學科基礎教材?文學理論基礎》從對作家、文本、修辭等問題的分析人手,回答了前一個問題,又通過對文學與歷史,文學與宗教、文學經典、讀者接受等方面的考察回答了後一個問題,從而建構了一個簡明清晰的文學理論基礎知識世界。

目錄

《普通高校中文學科基礎教材》總序 溫儒敏
上篇 文學是什麼
引言 文學與世界
第一部分 文學的構成
第一章 文學的功能與機制
一 文學的再現
二 文學的功能
三 文學的機制
第二章 作者
一 作者的個性
二 文學的想像
三 無意識
第三章 文本
一 從作品到文本
二 互文性
三 作為話語的文本
第四章 文類
一 什麼是文類
二 文類的劃分
三 文類的變遷
第五章 敘事話語
一 敘事話語
二 故事與情節
三 敘事功能
四 敘事聲音
第六章 抒情話語
一 抒情話語與抒情詩
二 詩歌的語言組織
三 詩意
第七章 修辭
一 什麼是修辭
二 修辭與文類
三 修辭中的權力和意識形態
第八章 傳播媒介
一 電子媒介與文化
二 文字與影像
三 電子時代的文學
第二部分 文學與文化
第九章 文學與歷史
一 文學與歷史的交融
二 作為野史的小說
三 文學與歷史的想像
第十章 文學與宗教
一 原始宗教與文學的起源
二 宗教文學與藝術宗教
三 宗教象征與文學象徵
四 佛禪思維與超現實主義
五 宗教與文學價值的構成
第十一章 文學與民族
民族與民族主義
二 文學的民族性與民族主義文學
三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四 後殖民批評與民族主義文論
第十二章 文學與地域
一 地域與文學風格
二 地域及其超越
三 “批判的地域主義”
第十三章 文學與道德
一 道德的批評
二 道德與審美
三 道德與歷史
第十四章 文學與性別
一 性別的文化屬性
二 文學與性別
三 女性文學或女性寫作
四 性別觀點的超越
下篇 如何研究文學
引言 文學性與開放的研究
第一部分 文學史與文學理論
第十五章 文學史與經典
一 文學史的興起
二 經典、經典化與權力
三 壓抑與反叛
四 經典、文學教育與文化認同
第十六章 文學史與大眾文學
一 經典體系與大眾文學
二 大眾文學的傳播
三 大眾文學的兩種涵義
四 批判與肯定
第十七章 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
一 西方術語的引入
二 廣義的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
三 文學史中的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
四 從古典主義到浪漫主義的範式轉換
第十八章 現實主義
一 現實主義概念的緣起
二 現實主義的理論涵義
三 現實主義的泛化
四 被質疑的現實主義
第十九章 現代主義
一 現代主義的歷史
二 現代主義與現實主義的分歧
三 現代主義的理論難點
第二十章 後現代主義
一 後現代主義概念之源
二 從現代主義到後現代主義
三 後現代主義的理論難點
第二部分 批評與闡釋
第二十一章 文學批評的功能
一 文學批評與文學理論
二 中國古代文學理論資源與“現代轉換”
三 判斷的意義
20世紀的文學批評
第二十二章 文學批評與作家中心傳統
一 作家中心的觀念
二 批評的挑戰
三 精神分析學與作家研究
四 對話關係
第二十三章 文學批評與作品的研究
一 現實主義文學批評的視野
二 典型環境與典型人物
三 從新批評到結構主義
四 作品形式分析的層面
第二十四章 文學批評與接受理論
一 接受理論與闡釋學
二 讀者的積極意義
三 問題與展望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