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體系

時間體系,即時間存在於世界乃至宇宙的一種形態,一種方式。這是以一類叫做鐘的東西作為工具,並輔之一整套時間和時間量單位以及計算方法所構成的體系。這裡所說的鐘,當然不是指某一隻具體的鐘,而是指所有的一類理想的鐘,包括現實存在的以及過去未來存在過或者將存在的所有可以叫做鐘的東西(就是不包括不能準確計時的壞鍾)。時間體系只是一個體系而已。時間體系既不是時間,也不是時間量,當然也不是時間過程。

概念

時間體系:即時間存在於世界乃至宇宙的一種形態,一種方式。

時間體系與事件物質和關係:是隨事件和物質來發展,事件和物質也是由時間體系來約束的,沒有什麼事件和物質能離開這個時間體系的。

概述

人們出於認識的需要,創造了一種體系,用來認識和反映時間和時間量。本文作者稱之為時間體系。這是以一類叫做鐘的東西作為工具,並輔之一整套時間和時間量單位以及計算方法所構成的體系。這裡所說的鐘,當然不是指某一隻具體的鐘,而是指所有的一類理想的鐘,包括現實存在的以及過去未來存在過或者將存在的所有可以叫做鐘的東西(就是不包括不能準確計時的壞鍾)。時間體系是一個以鍾為物質基礎建立起來的體系,源於鍾而高於鍾。沒有鍾就沒有這個時間體系。

時間體系只是一個體系而已。時間體系既不是時間,也不是時間量,當然也不是時間過程。

本質

時間,人們都知道。一點,兩點,三點......一分,兩分,三分......而時間體系正是由秒,分,時,天,周,月,年,世紀,這些組成。其實小於秒的還有,大於世紀和也有。就像一個物體,比如石頭,石頭塊,石頭分子,原子,質子,量子等。時間正同於此。不同的是,石頭是可以看的見模的著的,而時間則無色,無味,無形。卻生活在我們身邊每一處,每一個角落。它所存在的地點也是組成體系的一部分。時間體系是隨事件和物質來發展,事件和物質也是由時間體系來約束的,沒有什麼事件和物質能離開這個時間體系的。在無形的時間體系中,任何物質,事件都是無條件,自動遵循規律的,它不是條約,不是法律。如果說時間是一個系統,那么則是一個最完美的系統。不存所謂的漏洞,升級。這個時間體系沒有頭,沒有尾,即使人類全都滅亡,所有生物都消失,時間依然存在於每個角落。

關於返回歷史和去往未來,在這個時間體系中那也是不可能的,時間體系不存在“撤銷”這一說法。只能再電視上看到歷史和未來。科學家聲稱超越光速就能回到歷史。但是光是一種物質,它是人能看的見的物質。在人類眼裡在,它就是速度很快,沒有發現比光更快的物質(大眾眼裡)。上面提到了“時間體系是隨事件和物質來發展,事件和物質也是由時間體系來約束的,沒有什麼事件和物質能離開這個時間體系的”,而光是物質,那么它就不能離開這個時間體系,即使超越光束,也不能超越時間。為什麼呢?因為任何一件事還是要用時間來衡量它的速度,事件發展進程,物質的變化等。至於好萊塢的那些科幻電影,也只能拿出來讓人開開心心地看一看,搞一下氣氛罷了。

特點

時間體系純粹是一個由人們的主觀意識創造的精神的東西,而不是所謂的“客觀實在”的物質的東西。時間體系是存在的,而不是虛無的;時間體系是精神的東西,而不是物質的東西;時間體系是主觀的創造物,而不是一個客觀的自然存在的東西。

客觀認識

時間體系的特點就在於它是一個理想的體系。所謂理想的時間體系,一方面是時間體系是在主觀理想化的基礎上建立並完善起來的;另一方面是時間體系給與人們客觀的理想認識效果。具體體現如下。

具有穩定、均衡的時間間隔的時間體系

在《時間系列之二 * 鍾》裡邊指出了,被人們利用來作為的東西,一般而言,都具有相對穩定、均衡特點的運動過程。正是由於鍾具有相對穩定、均衡的特點。鍾才得以作為中介的時間量基準,來間接比較兩個過程持續的長短,其結果與將兩個過程直接比較的結果相等或者近似.這就給人們的認識帶來了方便。如果沒有一種具有相對穩定、均衡特點的鐘作為中介的時間量基準,要間接比較兩個過程持續的長短就成為幾乎不可能的事情。可見,用間接的方法比較兩個過程的時間量長度的話,只能利用具有相對穩定、均衡的特點的過程,一切不具有相對穩定、均衡的特點的過程是不能作為間接的方法來比較兩個過程的時間量長度的。

正因為如此,即鍾具有相對穩定、均衡的特點,所以人們構想了由一類穩定、均衡的鐘構成了一個具有穩定、均衡的時間間隔的時間體系。所謂的穩定、均衡當然只是一種理想,而且只是指時間體系,而不是指時間,也不是時間量。世界上是沒有所謂穩定、均衡流逝的時間的。

虛擬的連續無限一維過程

在《時間系列之一 * 時間和時間量》曾經說過時間順序的先後是指同一個過程之中位置先後的不同。如果位置不是在同一個過程上的話,那就不能直接確定時間順序的先後,而得使用間接的方法才能確定時間位置順序的先後。如果有哪一位高明不同意本文作者的這個觀點,不妨嘗試列舉一個反例就可以了。

所謂位置不是在同一個過程上,因而不能直接確定時間順序的先後,須得使用的間接方法,最普遍常用的最簡單方法就是利用時間體系的虛擬過程。我們只要對照事物存於時間體系的虛擬過程中所處的相應位置,就可以輕而易舉地知道順序的先後了。

與時間概念有關的所謂“一維”的實質。在這裡需要鄭重指出的是,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所謂的“一維”只能是指表現為虛擬過程的時間體系,而不是時間或者時間量。世界上是沒有所謂的一維時間的,所謂“時間是一維的”這種說法是沒有根據的。

方便的時間體系

人們為了方便認識世界、認識客觀事物而創造了時間體系,人們創造的時間體系確實方便了自己認識世界、認識客觀事物。一方面時間體系是在主觀理想化的基礎上建立並完善起來的,目的是為了方便認識世界、認識客觀事物;另一方面是時間體系給與人們客觀的理想認識效果,方便了自己認識世界、認識客觀事物。

了方便對於時間和時間量的認識,人們規定了時間體系的時間單位。就好比一條數軸必然少不了單位長度一樣,時間體系也必然應該有它的時間單位。
很多事物的運動過程表現為周期,人們往往利用相對穩定、均衡的事物運動周期作為時間單位。

比如從天文角度說,人們把地球環繞太陽公轉一圈的周期稱之為一年;將月盈月虧的一個周期稱之為一月;日至正午,即太陽投影最短的時候,至下一次正午的過程間隔周期稱之為一天。

但是我們不能認為,時間單位一定就是某種事物的周期,其實某些時間單位只是將另一個層次的時間單位等分量化而成的。比如將一天分為二十四小時;一小時等於六十分鐘等等。這樣做當然是為了人們認識上的方便。

而且也不能認為某種事物的周期本身就一定是時間單位。是否作為時間單位,還要看對於人們的認識方便不方便。比如天文上的一年等於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強。為了方便,人們用曆法將一年調整為三百六十五天,並每隔四年設一個閏年,加上一天,成為三百六十六天。因此曆法上的一年就不再是嚴格意義上的地球環繞太陽公轉一圈的周期了。

注意,千萬不要再將時間、時間量、時間體系(鍾)三者相互混淆不清了!

證明實驗

這是個假設:有一個人和一束光(物質);在一條筆直的道上,周圍是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條件);進行賽跑(事件);註:這裡的人眼睛不做指路嚮導,只做輸入圖形設備。

好,都具備了。我們開始:

1.在正常情況下,人是比光慢的,所以光會先把終點的情況傳到人的眼裡。這個很正常了。

2.我們假設,人比光快了,這個時候,我比光先到了終點,然而他卻什麼都看不到。

就這樣,兩種情況,結論是:超過光速,你什麼都看不到,什麼都沒有,但是這還是用了時間來計算了,我們還是生存在時間體系中。就是說我們無論怎么跑都城出不了這個圈(時間體系)。

那有人會說了在現實中,到處都是光,又不是一處有的,我們到哪不是照樣有能看到的東西?

是的,現實中,是哪都有光的存在,但是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坐在火車上,看窗外的風景,車開的那么快,你看到什麼了?看到的是被時間扭曲的圖片,對於時間來說,光又算得了什麼?不過是一個想和它賽跑輸了的傢伙。

這個世界宇宙生存的一個體系就是:時間體系。

時空穿越相關術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