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實在

客觀實在是哲學名詞。指獨立於人的意識之外,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並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存在,即物質。唯心主義否認物質的客觀實在性,硬說真正的實在是“絕對觀念”、意識和感覺等,而物質只是作為第二性的東西存在著。唯物主義的觀點與此截然對立。列寧曾指出:“物質是標誌著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感覺到的,它不依賴於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複寫、攝影、反映。”(《列寧全集》第14卷,第128頁)

客觀實在是物質的唯一特性,它指獨立於人的意識之外,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並能為人的感覺所感知的客觀存在,即物質世界。

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了唯物論,以實踐融入其中,使哲學不再只是哲學思辨,也避免了二律背反;無論是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都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的客觀實在。

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論概括了萬事萬物的這一共同的唯一特性,把不依賴於意識並能為人的感覺所感知的客觀實在性叫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