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第一次北征

明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至十一月,明朝政府為肅清漠北故元殘餘部隊而進行的統一戰爭。

詳情

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元惠宗放棄大都(今北京)北逃後,一直滯留在近塞地區,並多次舉兵南犯,以圖復辟,均被明軍擊敗。元朝殘餘勢力雖由此日漸衰弱,但在北方近塞仍盤踞若干要地。明太祖朱元璋為徹底消滅元朝殘餘勢力,統一漠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地區),遂遣軍北征。洪武三年正月初三日,命右丞相徐達為征虜大將軍,浙江行省平章李文忠為左副將軍,都督馮勝為右副將軍,御史大夫鄧愈為左副副將軍,中山侯湯和為右副副將軍率軍往征沙漠。對於北征沙漠的戰略方針,朱元璋根據元主滯留塞外之和林(今蒙古烏蘭巴托西南之哈爾和林),擴廓帖木兒駐兵定西(今屬甘肅),不斷南犯的情況,決定:“分兵為二道:一令大將軍自潼關出西安搗定西,以取王保保(即擴廓帖木兒);一令左副將軍出居庸關入沙漠以追元主,使其彼此自救,不暇應援。況元主遠居沙漠,不意吾師之至,為孤豚之遇猛虎,取之必矣,事有一舉而兩得者,此是也。”並命大同指揮金朝興、大同都督同知汪興祖(張興祖)等先期進攻山西、河北北部元軍,以吸引元軍注意力,策應主力作戰。諸將受命而行。二月二十五日,金朝興攻克東勝州(今內蒙古托克托)。三月二十三日,汪興祖攻克武州(今山西五寨)、朔州(今山西朔縣)。二十九日,徐達率師進抵定西。四月八日,大敗元軍於沈兒峪(在定西北),王保保逃往和林。五月初一日,徐達分遣鄧愈招諭吐蕃,自率大軍南向攻克略陽(今屬陝西)、沔州(今陝西勉縣)、興元(今陝西漢中),二十三日,回軍西安。李文忠部出居庸關以後,於五月初,經野狐嶺連敗元太尉蠻子、平章沙不丁朵耳只八刺於白海駱駝山,再敗元平章上都罕於開平(今內蒙古多倫西北)。五月二十一日,進逼應昌(今內蒙古阿巴哈那爾旗轄境),大敗元軍,繳獲甚眾。李文忠在回師途中還攻克興州(今河北灤平),降其兵民3.69萬餘人。至紅羅山(今遼寧錦州境內)又降其居民6000餘人。十月初六日,朱元璋徐達李文忠等班師回朝。明軍此次北征,兩路皆獲大勝,元朝在近塞的殘餘勢力遭到沉重的打擊。

明朝戰爭列表

北京保衛戰 | 明滅元之戰 | 明攻山東之戰 | 明平閩廣之戰 | 明攻福建之戰 | 明攻河南之戰 | 明攻河北、大都之戰 | 明攻山西之戰 | 太原之戰[明朝]| 明攻陝甘之戰 | 明太祖第一次北征 | 明滅夏之戰 | 階、文之戰 | 明太祖第二次北伐 | 明太祖第三次北伐 | 明太祖第四次北伐 | 明平雲南之戰 | 曲靖之戰 | 明太祖第五次北伐 | 明太祖第六次北伐 | 明太祖第七次北伐 | 明太祖第八次北伐 | 靖難之變 | 真定之戰 | 北平之戰 | 鄭村壩之戰 | 白溝河之戰 | 夾河之戰| 滹沱河之戰 | 明平交阯之戰 | 明成祖第一次親征漠北之戰 | 神投海之戰 | 明成祖第二次親征漠北之戰 | 海堝之戰 | 明成祖第三次親征漠北之戰 | 明成祖第四次親征漠北之戰 | 明成祖第五次親征漠北之戰 | 麓川之役 | 狼山、兀魯乃池之戰 | 麓川之戰 | 貴州、湖廣各族人民大起義 | 土木之變 | 大藤峽之戰 | 紅鹽池之戰 | 劉六、劉七起義 | 春西海之戰 | 秋黑河墩之戰 | 明抗倭的戰爭 | 王江陘之戰 | 乍浦、東沈莊之戰 | 台州之戰 | 新河之戰 | 花街之戰 | 上峰嶺之戰 | 長沙之戰 | 橫嶼之戰 | 林墩之戰 | 仙遊之戰 | 明滅吳平之戰 | 萬全右衛之戰 | 明平定都掌部落之戰 | 明平岳鳳叛亂 |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的戰爭 | 鎮北關之戰 | 兆佳城之戰 | 渾河之戰 | 明平楊應龍之戰 | 明平哱拜叛亂 | 壬辰衛國戰爭 | 平壤之戰 | 古勒山之戰 | 露梁海戰 | 明與後金戰爭 | 撫順之戰 | 清河城之戰 | 薩爾滸之戰 | 葉赫城之戰 | 明平奢崇明之戰 | 河西之戰 | 明平安邦顏之戰 | 貴陽之戰 | 兩河之戰 | 永、藺、尊之戰 | 寧遠之戰 | 寧錦之戰 | 明末農民起義 | 永寧之戰 | 京畿之戰 | 尊永之戰| 孔有德叛亂 | 崇禎明荷海戰 | 鳳陽之戰 | 珠江口海戰 | 酆家店之戰 | 松錦之戰 | 開封之戰 | 朱仙鎮之戰 | 汝州之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