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縣

昌江縣

昌江縣位於海南島西北偏西部,東與白沙縣毗鄰,東北部隔珠碧江同白沙縣、儋州市相望,南與樂東縣接壤,西南與東方市以昌化江為河界,西北瀕臨北部灣。總面積1596平方公里,海岸線長52.2公里。南北邊境由昌化江和珠碧江夾持,地形狹長。地勢為西北低東南高,西北海拔30米,東南高達1654米。地貌為西北平原,中部台地,東南山區,背山面海。東漢建武帝年間屬崖州地。隋大業三年(公園607年),改為昌化縣。1961年6月,三縣分設,新置昌江縣。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昌江縣昌江縣
昌江縣昌江縣

昌江古稱至來,後稱昌化,為漢武帝開拓之疆域。西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置至來縣,屬儋耳郡地,昭帝年間屬珠崖郡地,東漢建武帝年間屬崖州地。隋大業三年(公園607年),改為昌化縣(將至來縣拆義倫、昌化、吉安三縣,昌化、吉安設在今昌江縣境內)。唐貞觀年間撤昌化,置吉安縣,轄於嶺南道,五代屬儋州,歸南漢。宋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改儋州為昌化軍,廢昌化併入藤橋鎮,元豐年間復置昌化縣。元、明、清因之。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昌化縣易名為昌江縣,隸屬廣東省管轄。1949年1月,昌江縣與感恩縣合併為昌感縣。1958年12月,昌感、白沙、東方三縣合併為東方縣(時稱東方大縣)。1961年6月,三縣分設,新置昌江縣。1988年4月海南建省後,直轄於海南省。昌江境內,世居著漢、黎、苗等民族。現轄8個鎮,77個村(居)委會,187個自然村,境內有紅田、紅林2個國營農場和海鋼公司、國投水泥廠、華盛水泥廠等大型廠礦企業,總人口24萬,其中黎族人口占人口總數的三分之一。

自古以來,昌江縣城屢經變遷。西漢置至來縣,縣治設在今昌化鎮舊縣村,宋代昌化縣移昌江二水州中(即今東方市四更鎮旦場村東側),明正統八年(公元1443年)又遷千戶所(即今新城村),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84年)又重遷回昌化城。1961年6月後,昌江縣人民政府一直設在石碌鎮。石碌鎮以石碌嶺得名,1964年7月,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為昌江縣縣城。石碌鎮位於海南島西部距海口市190公里處,坐落在石碌河中游,原是黎族居住得山區,300多年前因在此發現銅礦,民間開採,始有儋州人遷居,爾後遷居者眾,設店營商,漸成集鎮。新中國成立後,隨著海南鐵礦得恢復建設,集鎮不斷擴大,經濟日趨繁榮,經過幾十年得開發建設,石碌鎮如今成為昌江經濟、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從此,昌江成了海南西部對外經濟交往得一個重要"視窗",海南西部的開放地帶逐步形成。海南省的"九五"規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勾畫出了具有海南特色的"一省兩地"(新興工業省、熱帶高效農業基地和度假休閒旅遊勝地)產業格局和發展藍圖。昌江的目標是依託資源優勢,重點發展成全省的重工業區和熱帶高效農業基地,並為瓊台經濟合作開闢出一條新路。

資源概況

全縣土地面積239萬畝,

昌江縣棋子灣霞光

耕地面積21萬畝,可開發利用的土地有69萬畝,尚未利用的土地有22.3萬畝。全縣森林面積56.12萬畝,其中天然林39.63萬畝,森林覆蓋率達42%,曾獲"全國城鎮園林綠化先進單位"。

昌江縣位於海南省西北偏西部,地處熱帶北緣,屬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區,全年長夏無冬,基本無霜害,光照充足,年均氣溫24.3℃,≥8℃年積溫8400-9100℃,年日照2000-2600小時,太陽輻射總量為135千卡/厘米2,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為1676毫米,雨量分布:東南山區1600至1800毫米,南北沿海地帶900-1200毫米,每年5月至10月為雨季和颱風季節,年平均颱風次數3.3次;但風力不大,是發展熱帶農業的黃金區域。

海洋開發前景廣闊,主要港口有昌化港、海尾港、新港和沙魚塘港。昌化港是昌江主要通商港口,昌化漁場是天然漁場,也是華南四大漁場之一,水產品有馬鮫、鯧魚、石斑、青鱗、白卜、紅魚等30多種。全縣適宜養殖鮑魚的淺海海域有11處,面積2662畝;養種麒麟菜的主要海域有5處,面積1109畝;可開發建塘種養江籬、魚、蝦、蟹的主要灘涂有6處,面積3550畝;可開發利用淡水面積4.5萬畝,發展海洋捕撈和海水養殖業,條件優越。

礦產資源十分豐富,主要礦藏有鐵、銅、鉛、金、石灰岩熔岩石英砂、花崗岩等。石碌鐵礦是亞洲最大的露天鐵礦,也是亞洲第一富鐵礦,累計探明儲量為4.04億噸,平均品味達49.2%,最高品味為68%。石灰岩儲量豐富,探明B+C+D級儲量9800萬噸。全縣有大小河流17條,總流域5381平方公里,已建成蓄水工程38宗,設計總蓄水量3.2億立方米,其中省內四大水庫之一的石碌水庫庫容量為1.42億立方米,總產量9.2億立方米。

陸路交通十分便捷,縣城石碌鎮距省會海口190公里、距三亞市210公里(全程高速公路),縣內公路四通八達,全縣各鎮已全部實現公路通車;工業區內的工業大道於2005年9月動工興建;昌江縣城有鐵路直達海口、三亞和八所港,粵海鐵路貫穿全境,工業開發區內設貨運及客運站點。

發展概況

昌江立足本地自然資源,充分發揮區域優勢,確定“兩條腿(工業和農業)走路,四個輪子(旅遊業、海洋業、畜牧業、服務業)齊驅動”發展思路,高舉工業牌,精心打造西部工業走廊。2004年2月,海南省批准成立昌江工業開發區,昌江縣加大工業開發力度,啟動昌江工業開發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工業發展勢頭迅猛,主要工業企業有海南鋼鐵公司(年產鐵礦石400萬噸)、國投水泥海南省有限公司(年產水泥90萬噸)、昌江糖業公司、昌江智源鋼鐵有限公司(年產生鐵35萬噸),鋰電池廠(日產鋰電池25萬隻)、鑽銅)台煉廠、石英砂廠、鐵礦石破碎加工廠、紅林橡膠廠。

昌江縣昌江縣
昌江通過四年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業發展形勢喜人,已建立了十大熱帶高效農業生產基地。最大的生產基地有3個,即:10萬畝芒果生產基地、5萬畝香蕉生產基地和5萬畝鳳梨基地。打造海南省農業兩大品牌(即“昌香”牌芒果和香水鳳梨),是海南“香蕉大縣”和“香水鳳梨生產基地縣”。曾獲“全國高產優質高效農業(芒果)標準化示範縣”稱號,是全國著名的“芒果之鄉”。

全縣8個鄉鎮,83個村居委會,180個自然村。全縣土地總面積為15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1.7萬畝,水旱田面積10.4萬畝,坡地面積11.3萬畝。總人口2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4.6萬人,農業人口平均耕地面積1.49畝。昌江縣基本形成了三條區域經濟帶,即東南山地林果區域經濟帶,如七叉鎮主要發展林業和畜牧業,以種植芒果、熱帶名優水果、甘蔗為主;中部的山地丘陵區域經濟帶,包括叉河鎮、石碌鎮、十月田鎮;叉河鎮、石碌鎮主要以發展甘蔗、水稻、芒果為主;十月田鎮以種植香蕉、香水鳳梨、甘蔗、瓜菜為主;西北濱海平原區域經濟帶,包括烏烈鎮、昌化鎮、海尾鎮,以發展水稻、瓜菜、甘蔗、水產為主。特色高效農業高速發展,建立了芒果香蕉鳳梨甘蔗、瓜菜、柚子楊桃、鳳梨蜜、海水養殖、畜牧養殖。十大生產基地。昌江縣農業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地位不斷提升,先後獲得"全國優質芒果生產基地"、"全國高產、優質、高效芒果標準化示範區"、"全國芒果生產十強縣"等榮譽稱號。昌江縣與全國各地的客商建立長期的熱帶高效農業產品銷售網路,形成“產、供、銷”一條龍服務體系。2003年昌江縣國民生產總值166800萬元,財政收入一億元。

基礎設施

昌江縣昌江縣
全縣已開通了無線尋呼、行動電話,實現電話交換程控,國內外長途傳輸數位化。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通訊網路覆蓋全縣,用戶可直撥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縣內寬頻網路也已開通。

昌江電力充足,現有22萬伏電壓供電中心和13座小型水電站,主變電容合計31.98萬千伏安,與全省聯網供電。全縣自然村已經全部實現村村通電;東方洋浦海口的天然氣管道網已於2003年9月實現輸氣,年供氣24億立方米,並沿西線高速公路穿越昌江境內。

昌江工業開發區(循環經濟工業園區)是海南省西部工業走廊的主要組成部分。2007年第一季度,工業實現增加值38007萬元,同比增長21.3%,占全縣GDP的比重達55.7%。

是第一個在全國率先免除中國小生學費和書本費的縣實現“學生上學,政府買單”政策;為進一步落實“科教興縣,人才強縣”戰略,我縣通過實行“四免一補”(免除學雜費、住宿費、信息費、課本費,補助住校生活費)、“一包”(對未升入普通高中中專、中師的應、往屆國中畢業生以及農民職教班招收的部分農村青年進入職教中心讀書)、“一合”(與省內外中專學校聯合辦學)、“一幫”(幫助就業)政策,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縣文明生態村建設如火如荼,全縣183個自然村中,文明生態村達103個,在全省率先提前兩年實現過半的目標。積極推行扶持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辦法。由縣政府按每人10元的標準統一扶持全縣農民繳交參合金,降低了住院補償起付線,提高補償比例。擴大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藥品目錄範圍,和住院補償病種範圍等,努力讓農民享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帶來的實惠。

旅遊資源

昌江縣昌江縣
棋子灣位於海南昌江西部,在昌化鎮北3公里處,距昌江縣城石碌鎮55公里。此灣東倚昌化嶺,西連大海,東西長約20公里,呈S狀,石多沙白浪靜。該灣水清見底,沙細質軟,潔白如銀。海岸奇峰林立,怪石磷峋多姿,林木蒼翠,山花爛漫,清泉歡暢,陽光明麗,四季如春,是難得的天然浴場,也是光浴和沙浴的理想之地。怪石嶙峋,色彩各異,林木茂密,綠草如茵,清泉歡歌,銀色的沙灘與湛藍大海面連成一片。

棋子灣最吸引人的是它的渾然天成,“帆船石”,仿佛天然的屏障,把灣內外分割開來,灣外波瀾壯闊,灣內水面波瀾不驚,遊人臨石望海,無不嘆為奇觀。“治癬溝”,一道源於昌化嶺的山泉小流,經山岩間千迴百轉於灣內入海,流水常年不枯,成為天然的淡水浴場,泉水含有優質硫磺礦物質,能治療皮膚病。“棋子籃”,當站在高處觀賞海景時,那弧形的沙灘宛若一個巨籃,灣內紅藍綠黃白紫青七色石塊星羅棋布、塊塊光滑潤潔、晶瑩透亮,故人們稱海灣為“棋子籃”。除此之外棋子灣還有許多優美的天然景觀,如:海灣大角、海灣小角、祭海石、觀魚石、望郎灘、怪石群、仙浪洞、觀音潭、仙人足跡、火焰石等數不勝。

銀色的沙灘也是棋子灣的一大特點之一,在棋子灣徒步到滑沙場一試身手,重新領略兒時戲沙的樂趣,感受大自然沙漠的氣息。在灣邊光潔細軟的沙灘上可以篝火賞月或來個沙灘迪斯科,盡情地放鬆心態,沉浸於娛樂的喜悅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