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零式戰鬥機

太平洋戰爭日本海軍的主力戰鬥機。生產年為1939年是日本紀年2600年,因此被稱為零式戰鬥機,正式名稱是「零式艦上戰鬥機」簡稱零戰。

簡介

0式戰鬥機是二戰時期日本最出名的戰機,幾乎成了日軍二戰戰鬥機的代稱,性能特點是爬升率高,轉彎半徑小,速度快,航程遠,在太平洋戰爭初期沒有空中對手,說的極端一點0戰就是日本敢於發動太平洋戰爭的本錢,因為有了0戰日本才敢於發動太平洋戰爭
0戰於1940 年首次出戰時,零戰的卓越表現使它不遜色於世界上任何優秀的戰鬥機。速度,航程,爬升率,機動性和可操作性結合在一起鑄成了一件日本海軍手裡無敵的戰機。1940年8月19日,12架0戰從漢口起飛,掩護50架G3M2對重慶進行空襲。這次襲擊未能和中國空軍接戰。9月13日,13架0戰在重慶以東空域和27架中國空軍的I-15、I-16混和機群遭遇。中國空軍27架飛機被全部擊落擊傷(被擊落13架,擊傷11架),0戰則無一損失。在隨後的幾個月里,一共有99架中國飛機被0戰擊落擊毀,而0戰僅有兩架在地面事故里被焚毀。
當0戰在中國出現後,當時任中國航空委員會顧問的陳納德曾向美國軍方提出警告,可惜這份本可以挽救許多美國飛行員生命的情報卻被打入冷宮,結果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西方對0戰的情況仍然一無所知。在太平洋戰爭初期,0戰對盟軍飛行部隊造成了空前的災難,給予了盟軍最大的震撼,戰爭初期日軍僅有300架0戰,其中250架投入了太平洋戰場,就憑藉這區區250架0戰,日軍在開戰後幾個月時間把盟軍在太平洋地區的戰鬥機部隊消滅了2/3,當時盟軍飛行員架機起飛迎擊0戰時,無論飛行員還是指揮官都明白,戰機飛出去以後8成是回不來了
0戰的創造者是三菱重工著名的設計師堀越二郎,他1927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航空工業科,曾在德國容克斯公司和美國寇蒂斯公司深造,他吸收了世界最先進的設計思想,在海軍的96艦戰的設計經驗基礎上設計出了這種全新飛機。
0式戰鬥機於1937年開始設計,1939年4月1日由三菱重工業公司首次試飛。由於1939年是日本紀年2600年,因此被稱為0式戰鬥機,簡稱0戰。0戰是日本飛機設計的重要里程碑,它實現了多個第一,如首次採用全封閉可收放起落架;電熱飛行服,機關炮,恆速螺鏇槳,超硬鋁承力構造,大視界座艙和可拋棄的大型副油箱等設備。0戰21型採用了950馬力的中島榮12星型氣冷發動機,時速達到了533千米
0戰設計期間,三菱公司召開的新戰鬥機性能取向會上軍方代表曾有過爭論,一派認為;空戰能力主要取決於轉彎格鬥性能,為了格鬥性能必需犧牲航程與速度。而另一派則認為;日本戰鬥機的格鬥性能優越,足夠對抗世界任何戰機,差的就是速度,新戰鬥機應該著重解決速度與航程的問題,至於格鬥性能可以適當犧牲。一時會上出現了2種截然相反的觀念,誰也無法說服誰,只得休會。然爾出乎意料的是當新戰機試飛時,性能竟然同時滿足了高速派與格鬥機動派的需求。
0戰設計成功一個關鍵因素是日本住友金屬公司當時合成了一種超級鋁合金,日本稱50風金屬,這種鋁合金比鋼還硬,因為有了這種金屬0戰設計時就採用了很細的飛機框架,並且敢於在上面鑽孔減重,此外鉚釘尺寸也非常小,在能保證戰機強度的情況下大大減輕了飛機重量,如果沒有住友金屬的這種鋁合金,0戰是根本生產不出來的。因為有了超硬鋁合金,對飛機主桁梁進行革新,其抗拉強度好,耐疲勞強度更好,而且機體重量極輕,空重(21型)僅1570千克。零式的性能優勢最大來源就是輕,特別輕,翼載極小,完全彌補了發動機動力的不足,而且保證了極大的續航力
1942年6月,對於盟軍打破0戰稱霸天空所向無敵的局面來說是個重要日子,當天日本對阿留申群島進行了攻擊,意欲牽制美軍,掩護日本對中途島的襲擊。6月3日,小賀忠義兵曹長駕駛一架0戰從龍驤號起飛對荷蘭港進行襲擊,返航途中發現飛機燃料發生泄漏,無法返回母艦,不得不緊急迫降在一個荒島阿庫坦島的苔原上。鬆軟的苔原陷住了機輪,機身翻倒,折斷了小賀的脖子。5星期後,一支美國搜尋隊發現了這架飛機和倒吊在座椅上死去的小賀。飛機除了燃料箱上被地面機槍擊穿兩個洞外,幾乎完好無損。這是美軍在太平洋戰爭期間最重要的繳獲品。美軍立即將飛機裝箱運回美國,修復並進行試飛,通過試飛尋找對付0戰的辦法和針對0戰的特點設計新型戰鬥機。

試飛結果

美軍的試飛證明,0戰的確是當時世界上最優秀的戰鬥機;試飛得到結果如下
1,爬升率和轉彎半徑極好,能輕易超過F4F野貓和P-40,在低空時用這兩種飛機和0戰進行纏鬥無異於自殺。但如果在高空時,0戰優異的垂直機動性能開始惡化,原因是副翼的動作出現呆滯,反應變緩
2,0戰的俯衝速度不快,在戰鬥中如果被0戰咬尾,應立即以高速度俯衝並滾轉,通常可以擺脫,但切記不可使用爬升手段擺脫,也不要追擊急劇爬升的0戰,否則死路一條。
3,0戰沒有任何裝甲保護飛行員和油箱,油箱也沒有自封裝置和滅火設備,很容易被擊中起火。
當0戰性能解密以後,美軍在設計新式戰機時就有了針對性的設計,並且在專門對付0戰的新式戰機問世以前,美軍也找到了立足現有裝備對抗0戰的有效戰術,挽救了成百上千的盟軍飛行員生命,並及時制止住了因0戰造成的盟軍空中局勢進一步急劇惡化的局面
在專門克制0戰的F6F設計投產以前,美軍飛行員利用0戰俯衝能力不好的特點,對0戰護航的日軍轟炸機採取打了就跑的突擊手段,可以避免0戰的截擊,使得0戰的護航效果大大降低,並且通過俯衝逃跑的手段避免了被0戰擊落,這個戰術的套用使美軍在F6F與P47/51服役以前,成千的飛行員得以在0戰的炮口下逃生,並且給予了日軍轟炸機部隊沉重打擊,有效的扭轉了空中不利局面,可以說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之一
當美軍專門對付0戰的F6F問世以後,0戰的快樂時光就一去不復返了,最後淪為自殺飛機,0戰最大的問題是當初設計時沒有留下足夠的升級空間,飛機設計的太小,無法安裝體積較大的發動機,而小尺寸的發動機提升功率技術上很困難,而且功率提升有限,所以後期的0戰在安裝了裝甲以後,雖然換了功率更大的小型發動機,但單位功率並沒有提高,格鬥性能無法因改進而繼續提高反有所下降,不但如此0戰多數後期型除了俯衝速度得到了提高了以外,所有的飛行性能都在下降,後期型0戰的爬升率比前期型下降25%以上,至於航程下降近40%,0戰空戰性能最好的型號實際是早期的21/22型與最後才出現的54丙型
戰爭中後期隨著美軍戰機格鬥性能的不斷進步,0戰就逐漸喪失了技術優勢,當美軍專門用來克制0戰,具有0戰水平的格鬥性能,而且有更強的裝甲,更高的速度的F6F潑婦戰鬥機出現以後,0戰就完全失去了威力。而0戰設計之初三菱公司曾對0戰到底是按裝小型的瑞星發動機還是大型金星發動機來設計,後來三菱公司有人提出,如果裝金星發動機的話,飛慣了小飛機的軍方試飛員在初期肯定不習慣,會有怨言可能會影響軍方的購買興趣,所以最後0戰就按裝瑞星發動機進行了設計,如果當初選用了金星發動機來設計0戰,那么後果不堪構想,0戰裝大型發動機的後續型正是以後因東海地震難產的A7M烈風,如果當初0戰選用了金星,那么以後就沒必要再設計烈風了,烈風戰鬥機的威力比0戰大的多,二戰期間沒有能與其抗衡的美軍戰機,如果開戰時日軍投入的是裝金星發動機的重型0戰,那么就沒有辦法對付了
0戰從1939年原型機試飛以後在整個戰爭期間一直在生產,是日本二戰期間產量最大的機型
飛機資料 (0式艦上戰鬥機 52型甲 【 A6M5A 】 )
翼 面 積
21.30m2
自 重
1,876kg
最大重量
2,733kg
最大航速
556km/h(高度6,000m)
續航距離
1,900km
上升限度
11,740m
螺 鏇 槳
3葉定速變矩螺鏇槳
發 動 機
標稱1100馬力 中島 【 榮 】 21型複列星型氣冷14缸發動機 ×1
乘 員
1名
武 裝
20MM機炮×2 ,7.7MM機槍×2 航空炸彈 60kg×2
總生產數
10449架
主要型號
12試艦戰(A6M1):原型機型號,裝 【 瑞星 】13型(標稱875馬力)發動機
11型(A6M2A):裝 【 榮 】12型(標稱950馬力)發動機
21型(A6M2B):機翼翼端可摺疊的艦上使用初期生產型
22型(A6M3):裝【 榮 】21型(標稱1100馬力)發動機,機體與21型相同
22甲型(A6M3A):裝陸軍99式長身管20MM機炮的22型
32型(A6M4):裝【 榮 】21型發動機。翼展縮小,航程縮短
32甲型(A6M4A):裝陸軍99式長身管20MM機炮的32型
52型(A6M5):發動機採用推力排氣管,翼展縮小,副翼擴大
52甲型(A6M5A):裝長身管20MM機炮的52型
52乙型(A6M5B):52型右機翼機槍換成13MM機槍的武器強化型
52丙型(A6M5C):取消7.7MM機槍,全部用13MM機槍取代,安裝防護裝甲
53丙型(A6M6C):52丙型機體安裝【 榮 】31型發動機
54丙型(A6M8C):52丙型機體安裝 【 金星 】62型(金星的體積縮小型,標稱1500馬力)發動機
62型(A6M7):安裝轟炸設備的戰鬥轟炸機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