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秋月級驅逐艦

日本秋月級驅逐艦

秋月級驅逐艦,是日本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建造的為保護艦隊免受敵方自空中攻擊的一種防空驅逐艦,二戰後日本為了反潛需要,於上世紀50年代繼春風級後又開始第二代秋月級驅逐艦的建設,該型艦總共只建造了兩艘。第三代秋月級驅逐艦是日本最新建造的多用途驅逐艦。2012年10月17日,日本海上自衛隊秋月級飛彈驅逐艦三號艦“涼月”號下水,舷號DD-117。

概述

日本秋月級驅逐艦日本秋月級驅逐艦
日本秋月級驅逐艦,從二戰開始日本前後共建造三代秋月級驅逐艦,第一代秋月級驅逐艦是日本帝國海軍在二戰中為保護免受來自空中攻擊的一等驅逐艦,按日本當時的驅逐艦劃分屬於“乙型驅逐艦”(防空艦),也是二戰中唯一的一級乙型驅逐艦,總共建造13艘;二戰後日本為了反潛需要,於上世紀50年代繼春風級後又開始第二代秋月級驅逐艦的建設,該型艦總共只建造了兩艘。在2007年為了滿足初雪級驅逐艦退役的空缺,日本又開始第三代秋月級驅逐艦的建設,如今已經下水4艘,其中兩艘在建中。

建造歷程

1936年之後,英國和美國開始設計建造新型防空巡洋艦。
1937年日本海軍提出了護衛航空母艦的防空軍艦的構想。海軍軍令部要求這種軍艦具備強大的防空火力、良好的耐波性、相對較高的航速、較長距離的續航能力,以跟上航母編隊的需要。要達到這些要求,艦型必須大型化,至少是輕巡洋艦的級別。

日本秋月級驅逐艦日本秋月級驅逐艦

1938年,軍令部提出了具體的設計指標:航速35節,續航力10000海里/18節,4座雙聯裝100毫米65倍口徑高射炮。要求這種軍艦具備較強的防空火力、較長距離的續航能力,以適應為航空母艦編隊護航的要求。日本海軍稱為“防空直衛艦”。最初計畫未安裝魚雷和深水炸彈等裝置,考慮到在作戰使用中兼顧魚雷攻擊能力及強化反潛能力,後經修改增加了四聯裝魚雷發射管和深水炸彈投射裝置。
1939年第四次軍備充實計畫中,這種防空艦被歸入驅逐艦一類,正式稱為“乙型驅逐艦”(“甲型驅逐艦”即陽炎級驅逐艦)。
1940年7月30日首艦“秋月”於開工,日本海軍訂購了6艘秋月級驅逐艦,1941年計畫中又追加了10艘,有4艘取消建造計畫(包括開工後停止建造的滿月)。
1942年的戰時艦船補充建造計畫,準備再建23艘。由於太平洋戰爭局勢以及日本造船工業能力,建造計畫被取消。最終秋月級一共完工12艘。秋月級雖然總體評價不錯,但是限於日本造船工業生產能力,建造數量不多。

戰爭經歷

1942年6月,在中途島戰役後,秋月級首艦“秋月”加入了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完工服役的12艘秋月級驅逐艦大多數被編入日本聯合艦隊第41和第61驅逐艦隊。1942年9月29日,“秋月”從特魯克開往肖特蘭島時遭到B-17轟炸機的攻擊,“秋月”擊落了一架B-17轟炸機。美國海軍第一次發現艦體龐大的秋月級驅逐艦時,認為其水線設計和單煙囪看起來和夕張級輕巡洋艦很相似,一度認定是輕巡洋艦。
1942年10月,“秋月”和“照月”加入了機動部隊,承擔航母艦隊防空任務,並參加了聖克魯斯海戰。11月12日,“比睿”號和“霧島”號戰列艦炮擊瓜達爾卡納爾島亨德森機場,夜間與美軍艦隊發生混戰。次日,“照月”負責掩護受重傷的“比睿”號,抵抗來襲美軍飛機。最終“比睿”號被鑿沉。14日,“霧島”號戰列艦再次進入瓜島水域,“霧島”號受重創時,“照月”號負責救援,隨後“霧島”號沉沒。初月1943年7月,“新月”號作為第3水雷戰隊的旗艦,掩護驅逐艦運輸隊增援新喬治亞島,在庫拉灣被美國巡洋艦擊沉。
1944年6月,秋月級的“秋月”、“初月”、“若月”和“霜月”參加了馬里亞納海戰。1944年10月,4艘秋月級驅逐艦參加了雷伊泰灣海戰,在恩加諾角海戰中為小澤治三郎中將指揮的航空戰隊護航,“秋月”、“初月”被擊沉。
1945年4月,美軍在沖繩島登入後,兩艘秋月級“冬月”和“涼月”編入特攻艦隊,掩護大和號戰列艦出動進行自殺性攻擊。秋月級驅逐艦有6艘在戰鬥中損失,有6艘倖存到戰爭結束,最後建成的四艘從沒有離開過日本本土海域。戰爭結束後,倖存的6艘秋月級被盟軍作為戰利品進行處理。其中2艘作為防波堤被鑿沉,4艘作為賠償艦分給了美國、英國、中國、蘇聯。秋月級第10艘艦宵月於1947年8月移交給中華民國海軍,被命名為“汾陽”號。

第一代

艦艇概況

驅逐艦驅逐艦

秋月級驅逐艦是日本海軍為伴隨航空母艦編隊作戰設計的防空直衛艦(防空驅逐艦)。全長134.26米,最大艦寬11.58米,吃水4.15米,設計標準排水量2700噸。秋月級比陽炎級驅逐艦長50英尺。秋月級驅逐艦採取長艏樓船型,艦艏水線以下呈圓滑曲線向艦底過渡。
秋月級和陽炎級驅逐艦一樣,採用3台艦本式重油專燒水管鍋爐,鍋爐蒸汽壓力達到30公斤/平方厘米,蒸汽溫度達350度,鍋爐艙為前後兩個,前鍋爐房安裝兩台,後鍋爐房安裝一台。三台鍋爐使用3個排煙煙道合併成一個大而傾斜的的煙囪,使上層建築顯得簡潔而獨特。主機室採用交錯布置,高/中/低壓蒸汽輪機各兩台,前主機室安裝是左舷推進主機,後主機室安裝的是右舷推進主機。雙軸推進,單舵。
主機輸出功率52000馬力,最大航速達到33節。載重油1,080噸,續航力實測結果達到了9000海里/18節。安裝10門雙聯裝九八式100毫米口徑火炮,火炮身管為65倍口徑,四座全封閉式炮塔,迴旋部分重33噸。艦體前後各兩座,呈背負式布置。彈藥半自動裝填。火炮俯仰角-10度~+90度。炮口初速達到1000米/秒,超過八九式雙聯裝127毫米口徑高射炮的720米/秒。射速達到15發/分。
炮塔迴旋速度、火炮仰俯速度比八九式高射炮反應更快。其專門為艦隊防空而設計,雖然性能優異但構造複雜因此製造周期長不易大批量生產,而且身管磨損增大壽命減短(身管壽命350發,八九式高射炮身管壽命達到1000發)。秋月級最初安裝2座九六式雙聯裝25毫米口徑防空機關炮。秋月級驅逐艦雖然是防空艦,也兼備反艦和反潛作戰能力,安裝了四聯裝610毫米口徑魚雷發射管以及再裝填設施(在發射管後左側甲板室內),除魚雷管中攜帶4條93式"長矛"魚雷外,還儲存4條魚雷可再裝填。艦尾裝有兩種深水炸彈投射裝置。裝備了九三式水中探信儀。秋月級防空能力較強,反潛能力相對較弱。

1943年後,由於空中威脅的加大,為防空需要秋月級各艦大量加裝了數目不等的25毫米口徑高射炮,並加裝了雷達。從該級第8艘冬月之後在建造時即安裝21號對海雷達;加裝25毫米機關炮;艦艏線形進行了修改。部分軍艦還加裝了13號對空雷達和22號對海雷達,此外,由於最初裝備的九三式水中探信儀使用效果不佳,後來加裝了九三式水中聽音器。

主要參數

排水量:2,700噸(設計標準排水量),3,451噸(公試排水量),3,700噸(滿載排水量)

秋月級驅逐艦秋月級驅逐艦

尺寸:全長134.26米,最大艦寬11.58米,吃水4.15米。
動力裝置:3台艦本式重油專燒水管鍋爐;艦本式蒸汽輪機,主機輸出功率52000馬力,雙軸推進最大航速33節;
續航力:18節航速航行時達到9000海里 
武備:九八式雙聯裝100毫米口徑防空炮4座,最初時九六式雙聯裝25mm口徑機關炮兩座,1943年後增至13門-54門;部分艦隻加裝12.7毫米口徑高射機槍4挺。四聯裝610毫米口徑發射管1座,深水炸彈發射器6座,艦員250人
排水量:2701噸(基準)/3470噸(公試)/3878噸(滿載)
主尺度:134.2米(全長)/11.6米(寬)/4.2米(吃水)
動力:2台艦本式蒸汽輪機,3台艦本式重油專燒鍋爐,52000馬力
航速:33節
續航力:8000海里/18節
火力:竣工時4座雙聯裝九八式100毫米L/65高炮;2座雙聯裝九六式25毫米高炮,1944年4座雙聯裝九八式100毫米L/65高炮;5座三聯裝、13座單裝九六式25毫米高炮 
魚雷:四聯裝九二式610毫米×1,九三式魚雷8條
深彈:投射機×6,滑軌×2
艦員:263人

一代戰艦

艦名 日文名 拉丁名 下水日期 戰績和結局
秋月あきづきakizuki1941.7.21944.10.25在恩加諾角東北被美“庸鰈”號潛艇(halibutss-232)擊沉
照月てるつきterutsuki1941.11.211943.2.1在domacove(薩沃島西南)觸雷沉沒
涼月すずつきsuzutsuki1942.3.41945.8.在佐世保向盟軍投降,1948年解體
初月はつつきhatsutsuki1944.4.31944.10.25在恩加諾角東北被美艦隊炮火擊沉
新月にいづきniizuki1942.6.291943.7.6在庫拉灣夜戰中被美巡洋艦隊擊沉
若月わかつきwakatsuki1942.11.211942.12.12在埃斯帕恩斯角被美魚雷艇擊沉
霜月しもつきshimotsuki1942.8.171943.7.20在choiseul以南被美機炸沉
冬月ふゆづきfuyuzuki1944.1.201945.8.向盟軍投降,1948年解體
春月はるつきharutsuki1944.8.345.8.在吳港向盟軍投降,47年作為戰爭賠償轉交蘇聯,改名pospeschny
宵月よいづきyoizuki1944.9.2545.8.在吳港向盟軍投降,47年作為戰爭賠償轉交中國,改名“汾陽”號
夏月なつづきnatsuzuki1944.12.245.8.在吳港向盟軍投降,47年作為戰爭賠償轉交英國,次年解體
花月はなつきhanatsuki1944.10.1045.8.在吳港向盟軍投降,47年作為戰爭賠償轉交美國,改為dd-934,1948.2.3被用作靶艦沉沒
滿月まんげつmangetsu1945.1.31945.3.停工後拆毀

第二代

艦艇概況

二代秋月級驅逐艦是日本海上自衛隊繼春風級之後,於1958-1959年間再次建造的一種專門用於反潛作戰的驅逐艦,該級艦前後一共只建造了2艘。

性能參數

排水量(標準/全載/噸):2936/2388 
艦尺度(長/寬/吃水/米):118/12/4
航速(節):32
艦員編制(官/兵):330
動力裝置(類別/功率/匹):2座蒸汽渦輪/45000
武器系統:3門127毫米高平兩用炮;4門76毫米炮;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器;1門Mk.108反潛火箭發射器;6座深水炸彈發射裝置 
電子和雷達系統:OPS-1對空雷達;OPS-15對海雷達;MK57,MK63火控雷達
聲納系統:QQA-1聲納系統

二代戰艦

舷號 艦名 開工日期 下水日期 服役日期 退役日期
DD-161
ASU-7010
あきづき
(秋月號)
1958年07月31日 1959年06月26日 1960年02月13日 1993年12月07日
DD-162
ASU-7012
TV-3504
照月號 1958年08月15日 1959年06月24日 1960年02月29日 1993年09月27日

第三代

19DD級驅逐艦19DD級驅逐艦

2010年10月,第三代秋月級驅逐艦是日本海上自衛隊最新建造的一種多用途驅逐艦。由於其首艦預算通過年度為平成19年(即2007年),因此被稱為“19DD”.其首艦秋月號已於2010年10月下水。新一代的秋月號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配備了日本版的宙斯盾系統(先進技術戰鬥系統),這是日本在艦載武器系統領域取得一個決定性的突破。

根據日本海自一貫的“示弱”傳統,19DD被稱為“平成19年度護衛艦”,實際上其滿載排水量為6800噸,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驅逐艦。19DD配備的先進技術戰鬥系統-ATECS包括先進戰鬥指揮系統-ACDS、改進3型火控系統-FCS-3改、綜合反潛系統-AWSCS、電子戰控制系統-EWCS等組成,系統商規標準的UYQ-70顯控台,各分系統採用光纖為介質數據匯流排進行有機相聯,形成全艦的綜合武器系統,協同實施防空、反艦、反潛及電子戰,19DD最明顯的標誌就是配備的FCS-3型有源相控陣雷達。

2012年10月17日,日本海上自衛隊秋月級飛彈驅逐艦三號艦“涼月”號在進行下水儀式。舷號DD-117。至此日本四艘秋月級飛彈驅逐艦已經全部下水。

性能參數

標準排水量:5000噸

滿載排水量:6800噸

全長:150.5米

全寬:18.3米

型深:10.9米

吃水:5.3米

鍋爐:4座勞斯萊斯SM1C燃氣渦輪發動機

動力:COGAG聯合動力裝置,雙軸推進

功率:64,000匹(PS)

最高速度:30節

續航距離:浬(節)

乘員:約200人

艦載機:2架UH-60K黑鷹直升機,或1架MCH-101掃雷直升機

武器裝備:Mk45mod4一門,4連裝90式反艦飛彈發射管二具,Mk41四組32管,CIWS二門,HOS-303三連裝發射管二具,射控裝置FCS-3A火力射控系統,海軍戰術資料鏈(OYQ-11戰術情報處理系統,搭配Link11/14/16資料煉)

偵搜設備:FCS-3A雷達,OPS-20C水面雷達,OQQ-22整合聲納系統(艦首聲納+OQR-3拖曳陣列聲納

電戰系統:NOLQ-3電戰系統,Mk36SRBOC

三代戰艦

序號 建造編號 舷號 艦名 開工日期 下水日期 服役日期 建造船廠
2244 DD115 秋月號(19DD) 2009年07月17日 2010年10月13日 2012年 三菱重工,長崎造船廠
2245 DD116 20DD 2010年07月09日 2011年 2013年 三菱重工,長崎造船廠
2246 DD117 21DD 2011年 2012年 2014年 三菱重工,長崎造船廠
2247 DD118 冬月號(22DD) 2011年 2012年8月22日 2014年 三井造船,玉野事業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