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琅號航母

施琅號航母

2002年3月3日,歷盡艱險的“瓦良格”號航母終於抵達大連。 2010年12月20日,瓦良格號開始安裝錨鏈,火控雷達也已安裝。 2011年5月10日,瓦良格號艦島前方相控陣雷達安裝完畢。

中國新航母――“施琅”號(前“瓦良格”號)是由遼寧大連造船廠改造瓦良格號而來,所有艦載武器日前已安裝完畢。
瓦良格號是前蘇聯按照1143.5設計方案建造的第三代航母,姐妹艦即為如今俄羅斯海軍的獨苗――庫茲涅佐夫號航母。該級航空母艦的滿載排水量為67000噸,全長310米,比美國“尼米茲號”航空母艦僅短22米;艦艏飛行甲板高度距離水面有七層樓高,艦艉飛行甲板寬度75米,最多可容納大約60架戰機。
1985年,瓦良格號航母正式在黑海造船廠開工建造,至1991年11月,建造率已達65%。但1992年蘇聯解體後,瓦良格號由於缺乏經費陷入停工狀態,並於1998年公開拍賣,由澳門創律旅遊娛樂公司以“賭船”名義投得。2002年3月3日,在經歷諸多波折後,瓦良格號航母最終抵達大連港。2005年4月26日,瓦良格號被拖進大連造船廠第一工場的30萬噸級船塢,開始改建工程。2009年8月,瓦良格號艦島改建作業開始,相控陣雷達基座隨之出現,呈現明顯的軍用特徵。購買歷程

蘇聯解體後,在分家時出於“因地制宜的考慮”,“瓦良格”號由今天的烏克蘭共和國獲得(在最初的幾年之內名義上仍歸屬俄黑海艦隊)。但由於烏克蘭經濟狀況不佳,無力繼續建造,工程於1992年1月停工,就此半途而廢。
據說,烏克蘭前任總統克拉夫丘克在1991年競選第一屆總統時,曾面對黑海造船廠的工人們滿懷信心地說:“烏克蘭需要‘瓦良格’號,我們一定能建成它!”在場的所有人誰也不願意將傾注了成千上萬人心血的航母從此廢棄。然而,即使克拉夫丘克連任了兩屆總統,“瓦良格”號航母依舊在舾裝碼頭上任憑風吹日曬,沒有得到撥款。
1993年,俄羅斯總理切爾諾梅爾金、海軍司令格魯莫夫在烏克蘭總理庫奇馬的陪同下來到黑海造船廠,研究把“瓦良格”號航母建造完畢、並移交給俄羅斯的可能性。這條航母本來是蘇聯政府撥款建造的,烏克蘭方面要求俄方付出全部造價,即以一條完整的軍艦出售,而不是俄方認為的未付的30%。廠長馬卡羅夫此時報告道:“‘瓦良格’號不可能再完工了……”大家問道:“為了將艦完工,工廠究竟需要什麼?”馬卡羅夫回答道:“蘇聯、黨中央、國家計畫委員會、軍事工業委員會和九個國防工業部。”馬卡羅夫說,只有偉大的強國才能建造它,但這個強國已不復存在了。所有在場的人終於明白了:在國家解體的情況下,再要將“瓦良格”號建成已經沒有可能。此後俄烏之間對此船仍有協商,但都是無果而終。1995年,烏克蘭總統決定將“瓦良格”號的命運交給黑海造船廠處置。
1995年12月,已經成為烏克蘭總統的庫奇馬訪問了北京。1996年1月,國際文傳電訊社(InterFax)引述隨總統出訪的副總理阿那托利・基納赫的話說,中烏正在為烏克蘭未完成的航空母艦“瓦良格”號運往中國造船廠一案進行談判,他表示“瓦良格”號最終有可能在中國進行解體作業。
1998年,澳門創律旅遊娛樂公司(Agencia Turisticae Diversoes Chong LotLimitada)通過競標,以2000萬美元(實際總共花了一億美元)的代價買下“瓦良格”(籌款過程可謂艱難,曾先後兩次向烏國申請延期付款,當然代價是要罰息,又是一筆額外的支出。之後因為欠債又和國內公司打了多年官司),聲稱要將其改造成一個大型海上綜合旅遊設施――包括迪斯科舞廳、旅館和博彩設備等,日後將其停泊於澳門附近海域。當時有人質疑,說澳門附近海水淺,停不下這種大船,除非以後還要深挖航道云云。而澳葡當局則明確表示,拒絕“瓦良格”號未來在澳門停泊。
1999年7月,澳門公司雇用International Transport Contractors(ITC)公司的SableCape號拖船,拖著“瓦良格”號開始了漫長的航程。啟航前,買方要求在艦艉的明顯位置標明即將落戶的新港名稱。因此,在“瓦良格”的名字旁邊,出現了英文“KINGSTOWN”字樣(金斯敦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首都)。據說,在航母被拖走的那天,身患重病的船廠廠長馬卡羅夫曾淚流滿面,在位於海邊的造船廠療養院目送了"瓦良格"號的“最後一程”。
不料,當該船駛抵土耳其北部黑海水域,準備通過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魯斯海峽時,“在第三國的提醒下”,土耳其政府加以攔阻,強行命令“瓦良格”號退回黑海。隨後在8月,“瓦良格”號又試圖通過海峽,再次遭到土政府的攔阻。“瓦良格”號被阻擋在黑海中,漂蕩了很長時間後,又返回原海港……
土耳其方面以“船體過大、影響博斯普魯斯海峽其它船隻正常航行”等為理由,拒絕“瓦良格”通過。西方媒體也藉機紛紛大肆炒作“中國航母威脅論”。中國與土耳其從此開始了長達一年半之久的談判……
“瓦良格”受困黑海期間,創律公司每天向ITC公司支付8500美元,每個月還必須向烏克蘭港口當局繳付1.7萬美元的停泊費。ITC的拖船船員因為長期無法脫身而深為不滿,徐增平總裁更是因此損失慘重。徐總後來回憶說,當時可謂是內外交困,屋漏偏逢連夜雨。因為恰好當時是金融風暴之後,“香港困難重重,內地的東西還得維持住,我們採取了很多措施,以降低成本和費用。”
當時,土國總理府和外交部都傾向放行,但主管海洋事務的國務部長米爾札歐魯(RamazanMirzaoglu)堅決反對。1999年12月19日,美國由幕後轉到台前,駐土耳其大使皮爾森會見了米爾札歐魯,表達了美國政府對“瓦良格”號的關切。2000年3月3日,米爾扎歐魯應美國政府的邀請訪美兩周。臨行前,他向總理艾西費特呈交報告,詳述“瓦良格”號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可能發生的技術問題,建議拒絕中國的要求,禁止讓“瓦良格”號通過海峽。
ITC公司的 Joop Timmermans先生據理力爭,他說將“瓦良格”號拖過海峽其實比駕駛一艘15萬噸油輪穿越海峽更容易也更安全。但米爾扎歐魯則說,要么你讓這艘船自身擁有動力,要么你把它拆成碎塊運走,否則別想通過海峽。Timmermans先生還說,2001年3月發生了一件怪事:一架不明國籍的直升機降落在“瓦良格”號的飛行甲板上,三個人跳出來進行了一番測繪後又駕機飛走了,臨走前還用粉筆在甲板上寫下“法國人到此一游”("The French was here." )。
在此前後,中國與土耳其之間一直進行外交接觸。中國承諾,將完全負擔“瓦良格”號通過海峽的安全保險以及可能造成損失的賠償責任,並且將從中國派遣幾艘大馬力的拖船,協助拖行“瓦良格”號,以保證通過海峽的航行安全。
2001年7月,原本站在米爾扎歐魯一邊的土耳其軍方,態度開始轉變。總參謀長凱維芮柯魯應邀訪問北京,受到中國領導人的接見,軍方立場改變(眾所周知的軍火出口),並在8月初照會總理府,“建議放行”。而土政府也提出,要求中國開放對土耳其的旅遊,爭取每年有200萬人次中國觀光客到土耳其,可為土耳其創造20億美元的外匯。
2001年8月25日,土耳其國家安全委員會作出決議,同意讓“瓦良格”號通過其海峽。土耳其國務部長兼政府發言人居瑞勒代表總理艾西費特,當天啟程前往北京,向中國政府告知這項結果。
另一方面,土耳其海洋署向中國提出“瓦良格”號通行海峽時必須具備的20項安全條件:
1. 10億美元的“風險保證金”;
2. 中國官方提供書面保證;
3. 必須委由國際認可的保險公司擔保;
4. 護航“瓦良格”號通行海峽拖船數量必須增加一倍(即由中國最先提出的8艘增加為16艘,並且必須是高馬力拖船);
5. 通行海峽時,全艦四周必須燈火通明;
6. 艦上必須配置錨鏈及拖纜收放機械組及人力組以備必要;
7. 艦上因此必須安置發電機以啟動機械及照明;
8. 艦上必須成立無線電通訊網以保持安全聯繫;
9. 在通行海峽之前,土方得派技術監督小組至艦上檢查安全條件是否齊備;
10. 中國安排之拖船須由土耳其海洋署及海岸防衛隊專家指揮;
11. 為防範未然,艦上及陸上均須配備消防隊應變;
12. 通行海峽時,如海面起霧必須停航;
13. 通行海峽時,如海峽遇大風必須停航;
14. 通行海峽時,如遇水流洶湧突變時,必須停航;
15. 海峽視線不及五公里時,必須停航;
16. 艦上必須有領港員;
17. 通行時,海峽兩端禁止其它船舶通行;
18. 艦上不得裝載油料或爆炸物;
19. 通行時,有關航行安全、裝備、技術及人員調度指揮均須聽從土耳其方面指揮;
20. 通行曲折狹長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時必須在白晝進行,通行寬廣的馬爾馬拉海峽得在夜間進行。
2001年9月,中國政府派出一個由交通部官員和航運專家組成的代表團訪問土耳其,就“瓦良格”號通過海峽問題進行具體磋商,並作出了全面的安全承諾。在極短期間,中國備妥了土耳其當局要求的多項安全措施:租用了世界上最大馬力的希臘籍拖船;同意給予“國家擔保”,負責可能涉及的賠償問題。
中國在“瓦良格”號上裝設了小型雷達、全球衛星定位系統、VHF無線電通訊設備、電子羅盤及發電機等航行安全設施,土耳其政府對此表示滿意。
“瓦良格”號原定10月25日啟航通過土耳其海峽,不料風浪突起,拖帶“瓦良格”號的拖船纜繩也因風浪太大而斷裂。“瓦良格”號通過土耳其海峽的第一關――博斯普魯斯海峽,自24日起也陣雨不斷,視野狹窄的坎德里彎角,彎度80度,暗流洶湧,不適龐大且無動力的“瓦良格”號通行。土耳其海洋署下令停航,等待天氣好時再說。為了確保“瓦良格”號在“最低危險程度”下通過海峽,中方多次組織拖船在黑海口演習拖帶“瓦良格”號的作業。
11月1日,土耳其天氣晴朗,博斯普魯斯海峽風平浪靜。土有關當局從凌晨起暫時關閉了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的海峽,以便讓中國澳門創律公司購買的“瓦良格”號航空母艦船體通過。上午8時,晨霧散盡,這艘沒有動力的龐然大物,在11艘拖船拖行和12艘救難、消防船的前呼後擁、護航拖帶下,進入曲折狹長的博斯普魯斯海峽。“瓦良格”號以4節航速緩緩前進,到下午2時30分,終於安全駛過海峽最後一個危險的灣角,順利通過了這一狹窄的水道,進入寬廣的馬爾馬拉海。船隊繼續在夜晚時間通過,2日早晨進入狹長但曲折較少的達達尼爾海峽,當天下午進入愛琴海。
11月3日,由6艘拖船拖曳的“瓦良格”號航母在愛琴海斯基羅斯島附近的國際海域遭遇前所未有的風暴,它與拖船連線的拖纜相繼被刮斷。這個龐然大物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在海上失去了控制,橫衝直撞。“瓦良格”號脫離拖船之後漂向埃維亞島,距該島岸邊只有80公里。不過,希臘商業海運部表示,這艘航母並無沉沒或擱淺的危險。救援人員竭盡全力拯救,花費很長時間,基本控制了船隻。一架希臘救援直升機在航母甲板上著陸,把船上的七名船員,包括三名俄羅斯船員、三名烏克蘭船員和一名菲律賓船員送到雅典以西的一個軍用機場。經體檢,醫生證明他們情況良好。11月6日,拖船Haliva Champion號上的水手Aries Lima在試圖固定拖纜時殉職。11月7日,3艘拖船和1艘希臘船隻用拖纜固定住“瓦良格”號,最終將其控制住。
這艘航空母艦船體從風暴中脫險後,經地中海,穿直布羅陀海峽(蘇伊士運河不允許其通過),出大西洋,經加那利群島的拉斯帕爾馬斯,2001年12月11日繞過非洲好望角進入印度洋,經莫三比克的馬普托,2002年2月5日通過馬六甲海峽。2002年2月11日晚抵達新加坡外海,2月12日進入南中國海,2月20日進入中國領海。
2002年3月3日,歷盡艱險的“瓦良格”號航母終於抵達大連。早晨5時許,她在6艘拖輪拖行及1艘引水船的帶領下,離開了大連港外錨區,徐徐向內港進發。這6艘拖船前3後3排列,使得“瓦良格”保持平衡。在此期間,海面上的交通受到管制,任何船隻都不能進出。
上午9時許,“瓦良格”抵達內港。中午12時正,“瓦良格”號安全靠泊在大連內港西區4號散貨碼頭,勝利結束了航程15200海里、耗時4個月(123天)的艱難遠航。
“瓦良格”遠航抵達,創律集團主席徐增平和其他負責人心情激動。徐增平坦言,當時的感覺是猶如見到了終於安全返家的失散多年的兒子。
第二天,徐增平表示:昨日天公作美,天朗氣清,陽光明媚,風平浪靜,為迎接“瓦良格”號的歸來創造了很好的條件,“它的神秘面紗終於解除了,讓人民可以一睹它的雄姿。”他說,“過去幾天由於焦急等待而引起的疲勞,終於一掃而光了。”
徐增平說,“瓦良格”安抵大連,並不是整項計畫的完結,而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他指出,整個計畫已成功了99%,但最後的1%,也是最艱巨的,不能掉以輕心,他今後將為搞活“瓦良格”的商業模式而奮鬥。他說,今後將要經常前往大連,以了解有關改造工程的進展。
順便說一下,“澳門創律旅遊娛樂公司”的博彩許可證已於“瓦良格”號靠泊大連的當天被吊銷。

改造歷程

2005年4月26日早上,“瓦良格”在大批拖輪的護航下,被緩緩地拖進了大連造船廠第一工場2003年建成的30萬噸船塢,整個過程約3個小時。大連港輪駁公司的六艘大馬力拖輪全部出動,大連港航道全部封鎖,大連造船廠也加強了保衛措施。
2005年8月初,瓦良格以標準的PLA海軍灰的新鮮塗裝出現在30萬噸船塢泊船碼頭。
2005年12月,飛行甲板大部已經漆上黃色的底子,甲板上有汽車吊在活動。
2009年4月27日早晨,瓦良格在多艘拖輪的推動下離開了原來的泊位。當天上午,瓦良格就進入了剛剛落成的大連船舶重工在香爐礁新建的第三工場30萬噸級船塢。
2009年5月底,艦艏的蘇聯海軍航空兵徽章正在拆除,舷側的俄文艦名瓦良格――“ВАРЯГ”也被鏟去。
2009年8月21日,瓦良格的艦橋改造作業正式開始。
2009年9月初,瓦良格的艦橋上又一次出現了腳手架。
2009年10月初,瓦良格修補後的艦橋上出現了相控陣雷達的安裝基座。
2009年12月4日,瓦良格的艦橋上開始吊裝塔狀桅桿。
2010年3月19日上午,瓦良格在拖輪的推動下,離開了度過近11個月的船塢,停泊在距原船塢僅“一牆之隔”的30萬噸南舾裝碼頭。飛行甲板上出現了新的起倒式護欄。船體的艙室改為全封閉設計,原有的舷窗全部取消,將大大改善居住性和三防能力,尤其適合炎熱的南海海域。
2010年4月3日,瓦良格的艦橋已經開始塗裝灰色的無機富鋅底漆。 
2010年5月16日,瓦良格號艦橋的灰色底漆已基本刷完,煙囪部分則為白色塗裝。
2010年5月30日,瓦良格號汽輪機組的鍋爐開始點火吹管。
2010年8月20日,瓦良格航母蒸汽試驗排煙囪井。
2010年9月,瓦良格號滑躍甲板前端和飛行甲板尾部的人員防墜網支架已經安裝完畢,相控陣雷達的支架正在安裝中。
2010年10月下旬,瓦良格號左舷中部和尾部的近防武器平台安裝了726-4型艦載干擾彈火箭發射炮。
2010年11月2日,塔狀桅桿上的“頂板”三坐標雷達天線和“塔康”相控陣戰術空中導航系統信標天線安裝完畢,左舷前部的近防武器平台安裝了國產海紅旗-10艦艇自衛防禦飛彈武器系統。右舷前升降機前方的起重機安裝完畢。
2010年11月18日,尾部近防武器平台上的海紅旗-10飛彈發射器和近防炮也已安裝。
2010年12月10日,瓦良格號上錨鏈筒的噴水孔開始噴水,標誌著甲板水管系已正常使用。
2010年12月15日,瓦良格號艦島後部的衛星通信球形天線罩已經安裝。
2010年12月20日,瓦良格號開始安裝錨鏈,火控雷達也已安裝。
2010年12月24日,制冷機和No.2 動力艙的蒸汽發電機組啟動運轉成功,低頻段雷達信號干擾機已安裝。
2011年1月,瓦良格號艦島中部安裝了“燈泡”數據鏈天線,一台利勃海爾LR1350型履帶式起重機上艦施工。
2011年2月,瓦良格號艦島一前一後安裝了兩座364雷達,艦島側面安裝了多套電子戰系統天線。 2011年3月初,瓦良格號艦島後部安裝了兩部347G型火控雷達。 2011年3月中旬,瓦良格號艦島塗上新漆,煥然一新。
2011年3月下旬,瓦良格號拆除艦島上的腳手架,露出真身,同時著陸攔阻裝置安裝中。
2011年4月2日,瓦良格號艦島前方的導航雷達安裝完畢,著陸攔阻裝置的液壓油罐安裝完畢。
2011年4月29日,瓦良格號艦島側方相控陣雷達(中華神盾)安裝完畢。
2011年5月10日,瓦良格號艦島前方相控陣雷達安裝完畢。
2011年5月11日,瓦良格號艦島後方相控陣雷達安裝完畢。

改造參數

據美國環球戰略網報導,在過去幾個月里,中國新航母――“瓦良格”所有艦載武器顯然已安裝完畢。中國政府也公開承認了“瓦良格”號的存在。“ 瓦良格”號全艦長304.5米, 水線長280米, 總寬70米,
瓦良格號航空母艦
水線寬37米, 吃水10.5米. 飛行甲板長304.5米, 寬70米. 8台鍋爐4台蒸汽輪機, 採用兩套現代級相同的動力, 總功率200000馬力, 航速30節. 主搜尋雷達採用了052C的有源相控陣雷達, 備用雷達為頂板, 安裝在主桅頂端. 其下面是飛機戰術導航指揮通訊系統天線, 與庫茲涅佐夫上的相同. 艦橋前後兩端各裝備一部短程對空/對海搜尋雷達, 與052C主桅頂的雷達相同, 其它電子設備與系統都是由052C艦移植過來.

試航

2011年4月初,一些國內的網路軍事論壇紛紛登載了在我國大連造船廠改建的“瓦良格”號航空母艦的照片,從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到該工程正在進入收尾階段,該航母的大型艦橋(除主動相控陣雷達系統外)已接近完工。該航母已被塗裝成標準的中國海軍淡灰藍色塗裝。4月號的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雜誌認為,改建後的“瓦良格”號航空母艦將在今年進入海上試航階段,這將標誌著中國擁有航母――這一歷史時刻的到來。

外媒體看待中國第一首航母

路透社23日報導,中國軍方和政界的訊息人士當天透露,中國可能在2011年7月前後讓首艘航空母艦下水,這比美國軍事分析人士的預計提前了一年。首艘航母由“瓦良格”號改裝首艘國產航母要等到2015年?路透社23日援引一位跟中國領導層有關係的訊息人士的話報導,2011年7月1日,中國共產黨建黨節前後是中國首艘航母下水的一個時機,以慶祝建黨90周年。對此,中國國防部發言人辦公室尚無回應。訊息人士說,300米長的“瓦良格”號目前正在東北部城市大連的一個國有造船廠進行改裝。1998年,中國一家企業以2000萬美元價格,從烏克蘭購進了當時沒有裝備引擎的 “瓦良格”號(蘇聯航母),打算把它改裝為澳門的一個海上娛樂場,但中國軍方後來買下了這艘軍艦。分析說,改裝後的“瓦良格”號航母,如果明年下水進行訓練和技術測試,那將是朝著打造一個航母作戰群邁出的一步。報導說,首艘航母下水將標誌中國海軍正式成為一支“藍海艦隊”,中國將成為繼印度和泰國後,亞洲第三個擁有航母的國家。美國海軍部情報局此前預計,改裝後的“瓦良格”號航母2012年將作為訓練平台投入使用,中國將在2015年以後擁有一艘國產航母。日本媒體和俄羅斯研究機構近日也稱“中國確認建造航母”。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海軍副政委鄔華揚去年3月說,中國已經具備自主建設航母的經濟與技術能力。“很多記者問我到底什麼時候能夠建成?”鄔華揚說:“我覺得不要把關注的重點放在建成的時間上,關鍵問題是我們已經下定決心,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建成航母。” 中國發展航母不是為了稱霸保能源供給安全、保衛主權報導說,中國正試圖從俄羅斯進口蘇-33艦載戰鬥機,並開發國產殲-10戰機的艦載型。分析人士預計,中國將把第一艘可實際使用的航母,用於確保印度洋上的石油供給線安全,並增加對南沙群島的控制力。外電說,美國和中國的鄰國對中國打算如何利用自己實力不斷壯大的海軍感到緊張不安,中國加快籌備航母作戰群可能加劇這種不安情緒。中國一位軍方訊息人士說:“‘瓦良格’號能讓我們熟悉航母戰術。有了航母,我們就能保衛南海主權。”他強調:“中國沒有稱霸野心,中國建造航母不是為了與美國競爭。” 外媒說,中國航母要達到全面作戰能力仍需幾年時間,現在還需要硬體、軟體和飛行員培訓。中國空軍飛行員目前尚未熟練掌握在航母上的起飛和降落,“他們一直在進行訓練,但與美國飛行員相比,他們的飛行時間遠遠落後”。加拿大資深防務分析人士羅伯特・卡爾尼奧爾說:“擁有航母不等於掌握能力――即有效利用航母的能力。後者需要一個過程,可能得花數十年時間。” 分析認為,中國不大可能對航母項目傾注過多資源,海軍發展重點仍將是擴充潛艇艦隊。美國海軍作戰學院的埃里克森說:“中國軍方在逐漸增強反航母作戰能力的同時,也日益深刻認識到航母的弱點,因而不會在發展航母方面投入太多資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