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代史

斷代史

斷代史是史書的一種體例,與通史相對,指只記載某一段時代歷史的史書。在中國古代大部分的史書都是斷代史,斷代史是古時中國史家最常採用的體例。以朝代為斷限的史書。始創於中國東漢班固所著的《漢書》。二十四史中除《史記》外均屬此體。編年體和紀事本末體的史書,以朝代為斷限的,也屬斷代史。

定義

它是相對於“通史”而言的。以朝代或時代為斷限,並對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均作敘述之史書。東漢班固作《漢書》,首創其例。此後大部分紀傳體、編年體和紀事本末體史書都屬斷代史性質之史書。

特點

斷代史斷代史

斷代史:主要特點是只記錄某一時期或某一朝代的史實的史書。斷代史是古時中國史學家最常採用的體例,由於自秦漢以來,均為君主本位政體,本朝人往往不敢直評本朝政治,忌諱甚多。而斷代史較合著者之心理,因前朝已亡,評述前朝政治,危疑較少,較易發揮。唐朝史家劉知幾最為推崇斷代史,認為斷代史“言皆精練,語甚該密,學者尋討,易為其功”。

著作

斷代史斷代史

如《漢書》,《宋史》,《明史》。

《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分為12篇紀、8篇表、10篇志、70篇傳,共100篇,80來萬字。記事上起漢高祖元年,下至王莽地皇4年,共229年歷史。

從《史記》到《明史》的二十四史,除了《史記》以外,均為斷代史。

以上的六種體例是按不同的標準分的。實際上,同一史書按不同標準可同時歸入不同的體例。

如《三國志》,就既是紀傳體史書,又是國別體史書,同時還屬斷代史史書體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