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西街道

新華西街道辦事處位於海勃灣城區西南部,轄區以老城區為主,新華西街道黨工委結合工作實際,不斷改進和完善街道工作機制,街道堅持貼近民心、貼近居民生活、貼近社區實際,找準載體,不斷擴大黨組織工作覆蓋面。

基本信息

新華西街道辦事處位於海勃灣城區西南部,轄區以老城區為主,新華西街道現有人口3.3萬人,黨支部22個,黨員345人。近年來,街道黨工委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把實踐和創新社區黨建工作作為主線,不斷夯實社區黨建工作,廣泛挖掘社區資源,切實為民辦實事,辦好事,努力建設和諧文明社區

創新機制,為推進社區黨建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近年來,新華西街道黨工委結合工作實際,不斷改進和完善街道工作機制,制定了《領導班子成員聯繫指導社區工作制度》、《社區跟蹤考查制度》、《社區黨員志願者服務制度》等一系列推動社區黨建和社區建設的工作制度。高度重視,認真抓實社區組織建設工作,通過競聘上崗,及時對社區工作人員進行調整,社區工作者平均年齡由45歲下降到37歲,全部達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為社區建設注入了新活力。不斷最佳化和完善考核獎勵機制,增強街道、社區幹部隊伍的責任感,激發乾部職工的工作熱情。建立教育培訓機制,通過社區基層黨校發揮主陣地作用,採取以會代訓、集中培訓、分類培訓等多種方式,不斷提高街道社區幹部的綜合素質。幾年來,街道累計組織各類培訓58期,培訓人數3900餘人次。為增進轄區內黨組織間的有機聯繫,從優勢互補、互助互建的原則出發,街道社區黨組織及時與駐區的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的黨組織建立聯繫會議制度,每季召開一次,共同研究社區黨建及社區建設等事項,實現資源共享,共有23家轄區單位黨組織參與,以此形成“共駐共建”的工作合力。

找準載體,擴大黨組織的工作覆蓋面

豐富多彩的活動是社區黨建工作創新的主要形式,街道堅持貼近民心、貼近居民生活、貼近社區實際,找準載體,不斷擴大黨組織工作覆蓋面。
一是全面推行黨員承諾制。基層黨組織要按照職責任務和民眾生產生活需要,著重從加強自身建設,為民眾排憂解難辦實事等方面作出承諾。有一技之長的黨員為民眾辦一件或幾件實事;少數沒有什麼專長的黨員,主要從做好自律、為民眾做表率方面做出承諾。各黨支部在社區廣泛開展了以“八個一”為載體的“惠民工程”主題實踐活動,即:為社區發展獻一策、為社區服務辦一事、為困難家庭排一憂、為鄰里和睦訪一家、為扶貧濟困捐一物、為最佳化環境出一招、為安全防範查一樓、為服務對象送一策。“八個一”主題實踐活動的開展,把黨心、民心凝聚在了建設和諧社區上。
二是踏實推進“三走進、三服務”主題實踐活動。街道黨工委緊緊圍繞“三走進、三服務”主題實踐活動,組織開展了“彰顯黨員先進性、我為社區做貢獻”、“黨員奉獻日活動”、“黨員結對幫扶困難民眾”、“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等系列活動,在為民“解難題”上抓落實、在為民“辦實事”上下功夫,收到良好的效果。街道通過黨工委、支部、黨員三級聯動,逐步建立起“層層幫困”的長效運行機制,將領導幹部以及機關黨員編入社區,並及時走訪居民,了解居民民眾的需求,解決居民民眾遇到的困難,並建立長期聯繫,開展結對幫扶活動。2007年,走訪居民1000餘戶,協調解決實際困難30多個,與43名困難居民、17名困難學生建立了結對幫扶。
三是認真開展黨員設崗定責工作。街道黨工委根據轄區實際特點設定了八個崗位,即政策宣傳崗、思想政治崗、文體娛樂崗、治安調解崗、環境衛生崗、扶貧幫困崗、信息傳遞崗、醫療救助崗。其中人民路西社區的徐孝、新華社區的劉火認領思想政治崗,他們義務為社區出版報、講黨課;海達社區的郭玉蘭認領政策宣傳崗,她編寫的“八榮八恥”、“反邪教”等快板、三句半,在居民中廣為流傳;人民路西社區的馬軍、海達社區的周麗榮、田玉保認領文體娛樂崗,常年為社區組織晨煉、訓練文體隊伍,義務放電影,協助社區工作人員舉辦小型文體娛樂活動。目前共有40名黨員認領這八個崗位,並發揮著良好的先鋒模範作用,這40個黨員為社區居民服務辦實事累計85餘次。
四是深化在職黨員服務社區活動。對於在職黨員嚴格執行“三卡”制度,各社區黨支部認真組織在職黨員開展服務活動,每季度至少要組織安排每位黨員參加一次以上的統一服務活動,做到活動有記錄,服務社區做到經常化、制度化。
五是紮實推進包聯共建工作。街道黨工委高度重視包聯社區工作,主動和各包聯單位溝通聯繫,各包聯單位每年都制定包聯工作方案和計畫,深入社區調研並開展工作,積極參加街道、社區包聯工作會議及社區黨建聯席會。按照建設和諧社區的要求,將包聯社區工作與扶貧幫困工作結合,各包聯單位力所能及的為社區解決一些實際困難。在包聯共建活動中,共建單位先後為社區添置各類辦公活動設備、配備圖書及室內外健身器材、桌椅板凳、彩電、VCD電腦等,既改善了社區黨組織的辦公環境,也豐富了社區居民的業餘生活。
服務民眾,全面推進和諧社區建設
街道黨工委以黨建為抓手,從社區民眾的實際需要出發,不斷拓展和諧社區創建的途徑和方法,不斷推進和諧社區建設。
一是公民道德建設不斷引向深入。大力開展以《公民道德實施綱要》、“講法規、講誠信、樹形象”和“八榮八恥”為主題的各種創建活動。目前,街道已創建文明社區5個,文明小區4個,文明樓院8處,“五好文明家庭”和“文明戶”30多個,“衛生之家”20多家。社區還建立了青少年志願者服務隊、醫療志願者服務隊、治安志願者服務隊、黨員志願者、婦女志願者等不同類型的服務隊9支,志願者人數達到5000餘人,在社區中開展經常性的活動,為社區建設提供了有效的思想保證和輿論支持。
二是社區環境衛生明顯改善。街道注重環境建設,以建設綠色生態文明居住區為目標,不斷提高衛生保潔質量,先後投入資金78000元、人力500餘人次,共清運垃圾1200多噸,對4000多平米小街小巷進行了硬化。在社區積極開展“我愛我家,綠化家園”、“周五衛生清潔日”、“推廣生活垃圾袋裝化”、“我為社區添綠色”等活動,並與轄區各單位簽定了“門前四包”責任書,加強了環境衛生監督力度,使社區環境衛生明顯改觀。
三是開展健康進社區活動。街道認真貫徹“三為主、三結合”的計畫生育工作方針,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婚育新風進萬家”、“關愛女孩行動”活動。截止目前,共舉辦大型義診活動8次,為3000餘名已婚育齡婦女進行了婦檢,義診人數達5000餘人次,並為80%的居民建立了家庭健康檔案。海區人民醫院鐵路醫院、人民路西社區衛生服務站等醫療單位定期上門為轄區病困家庭送醫送藥發放醫療卡,組織老幹部、老黨員、退伍軍人、特困家庭進行免費體檢400多人次。
四是科普宣傳活動廣泛開展。社區以“科普知識進萬家”活動為主線,駐區中國小校為科普活動基地,定期組織科普知識學習,舉辦科普知識畫展,利用社區板報定期宣傳,今年以來共發放科普材料及宣傳單5000多份,促進了居民的科學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
五是社區文化活動豐富多彩。街道以“黃河文化節”、“文明健康行”活動為主線,以社區小型活動為著力點,不斷推陳出新,開展形式各異的文體娛樂活動。目前街道已舉辦了七屆社區文化藝術節,舉辦各種小型文藝匯演、體育活動20場次,共投入活動資金14000餘元,發動民眾10000多人次,參加文藝匯演的人數達900人次。社區興建圖書閱覽室3個,藏書1萬餘冊,先後組建了腰鼓隊、秧歌隊、太極劍隊、晨練隊、舞蹈隊、等21支廣場文化特色隊伍。由於民眾體育工作成績突出,街道榮獲自治區級民眾體育工作先進集體和連續兩年獲得海勃灣區第七屆社區文化藝術節金獎。
六是努力打造平安和諧社區。街道每周召開一次轄區治安形勢分析會議,並與轄區35個駐地單位簽訂責任狀,與居民簽狀1900多份,使目標管理責任製得到了落實。社區利用世界禁毒日、法制宣傳日,組織居民開展法律諮詢、法律講座和禁毒幫教活動。充分利用居民區板報、宣傳欄等形式,宣傳綜治知識、法規23期,發放宣傳材料5000多份,懸掛宣傳標語20多條。為讓宣傳能更深入人心,街道在此基礎上舉辦了各類法律知識講座、諮詢等10場次,文藝演出2場,合計3000多人參與。通過多種形式,不斷增強廣大居民的法律意識和依法辦事的自覺性。街道還開設了法律諮詢熱線,共為居民提供法律援助30次,為困難民眾免費提供法律諮詢20多次。
七是做好社會保障工作。為規範低保工作程式,增強工作透明度,確保公開、公平、公正,街道及各社區堅持對新增、停發、變更低保金的低保戶張榜公布,接受居民民眾監督。街道根據老年人的意願和老齡工作的發展需要,開展了與特困老人“一幫一”結對子活動,及時為老人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今年共為60歲以上老人辦理老年人優待證2135個,發放老年優待金76860元。另外為轄區98位下崗職工辦理了《再就業優惠證》,為128位下崗“4050”人員提供了公益性再就業崗位,對下崗失業人員進行集中培訓12次,參加人數達400人次。
八是大力開展扶貧助困活動。街道從社區、單位、個人三個層面強力構建扶貧幫困網,各社區編制困難民眾名冊,定期上門走訪了解近況,製作了印有社區的電話、服務項目的服務卡,發放到困難民眾手裡,方便他們隨時和社區聯絡,幫助他們獲得相關優惠政策。在“愛心超市”捐助和“慈善一日捐”活動中,轄區單位、各社區傳遞愛心、為民解難,截至目前,共慰問貧困戶、困難戶、殘疾人48戶,送去慰問金13350元,為居民民眾解決難題42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