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內參

新華社內參是新華社主辦的內部刊物,是向中央和地方各級領導提供內部情況的重要渠道。這些刊物根據不同內容,分別確定為絕密、機密、秘密三種密級,供不同層次的領導同志查閱。所謂“內參”,指一種具有參考性質的內部信息傳播載體及其工作機制。在中國新聞傳播體制中,“內參”是獨特的信息傳播現象,也是中國新聞傳播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簡介

新華社內參是新華社作為國家通訊社,向黨中央及省、部領導機關報送各種內參的統稱。新華社內參是新華社主辦的內部刊物,是向中央和地方各級領導提供內部情況的重要渠道。這些刊物根據不同內容,分別確定為絕密機密秘密三種密級,供不同層次的領導同志查閱。 《新華社內參》是由新華通訊社主辦,供特定級別領導閱看參考的刊物,以便決策者及時了解真實的民情動態和社會走向,制定相應的方針政策,從而及時有效地解決社會問題,推進社會發展。

新華社通過自身內參報導權威、準確、及時、實用的特色和直達最高層的暢通無阻的渠道,一直在發揮著:“為領導同志掌握真實情況服務、為領導同志科學決策服務”的作用。通過內參反映情況,解決問題,是黨的新聞宣傳工作的一大特色。實踐證明,內參報導有著公開報導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所謂“內參”,指一種具有參考性質的內部信息傳播載體及其工作機制。在中國新聞傳播體制中,“內參”是獨特的信息傳播現象,也是中國新聞傳播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內參”是我們黨和政府領導下進行治國理政的重要手段,也是了解民意、了解實際的重要渠道。

歷史

新華社內參報導擁有悠久的歷史和優良的傳統,內參報導是中國共產黨無產階級新聞事業的一大創舉,黨的歷屆領導集體都一貫重視內參的作用。1948年6月5日,黨中央發出了第一個關於內參報導的檔案《中共中央關於新華社應供給各種資料的指示》,規定“為了幫助中央了解各地情況,新華社總社和各分社除了供給各種準備發表的新聞稿外,並需擔負供給各種參考資料的任務。

1952年毛澤東同志就新華社內參親筆批覆“此種內部參考資料甚為有益,凡重要者應發到有關部門和有關地方的負責同志,引起他們的重視”。 從1946年到2001年,黨中央、國務院共發出26份有關新華社內參報導工作的指示和規定。

內參級別

新華社每天都要發若干條內參,最高級別的是《國內動態清樣附頁》,專門提供給中央政治局常委或委員參閱,一般反映極為重大和緊急的事態。

其次是《國內動態清樣》和國際《參考清樣》,供省部級以上領導參閱,主要反映重要動態、敏感問題和重要建議。

此外,新華社還編髮內參刊物。面向地市級和司局級的是《內部參考》,反映問題的敏感度比“動態清樣”要弱許多。

最低一級的是《內參選編》,主要從《內部參考》和“動態清樣”中選出部分不太敏感的內容,每周一期,發至縣團級等基層幹部閱讀。

報導取捨有講究

上海舉行2013年度新華社內參工作會議上海舉行2013年度新華社內參工作會議
“內參”的讀者群主要是黨政軍領導層,這決定了雖然其傳播範圍小,能量卻很大。

一般來說,國內內參主要報導重要時政動向、負面新聞、爭議話題、突發事件、重要技術突破、基層民意等敏感內容。這類內容不適合公開報導,但必須讓中央知道。國內內參還報導重大成就、重要經驗和典型。這些正面報導得到中央領導批示後,會很快轉為公開報導,形成較大報導聲勢。國際內參則主要報導重大國際事件、重大國際外交動向、外國政要和媒體對中國的各種評價等。

內參記者對新聞的取捨,是依據一些模糊的政治尺度,沒有一個硬性框架。主要取決於兩方:一方是中央檔案和中央領導的指示,另一方則是新聞媒體負責人的判斷。籠統地說,凡是可能侮辱、損害黨的聲譽的事情和問題,都是不適合公開報導的。

組成

《內參選編》

《內參選編》是黨中央指定新華社國內部編輯出版的黨內綜合性秘密級刊物。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科級、軍隊營級以上黨員領導幹部(包括退離休幹部),及建有總支部以上黨組織的非公有制經濟實體中黨員負責人,具有訂閱資格。《內參選編》主要刊登新華社記者采寫的,不宜公開發表或暫時不宜公開發表的有價值的國內國際參考報導。其中《大事縱橫》欄目主要刊登有關權威人士關於國內國際重大問題的有關言論。《內參選編》堅持正反兩個方面都報導的全面報導方針,力求事實準確,內容豐富,信息量大,可讀性強。

《內參選編》為16開本48頁,每周一期,每期約59000字,全年共51期。《內參選編》擁有廣泛的讀者群體。從黨中央領導到鄉科級黨員領導幹部,都是它的服務對象。《內參選編》創辦19年來,為黨內科以上幹部提供有益和有效的服務。中央政治局負責同志和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負責同志,都曾對《內參選編》刊登的材料作過許多重要批示。

經濟類內參

經濟類內參是新華社與黨中央、國務院主管經濟領導直接聯繫的信息通道。主要針對當前中央領導最關心的經濟領域的熱點、難點和重點問題,進行系統分析,提供對策建議。其中,《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監測分析》報告每日一期,一期一個主題。09年中央副總理以上領導批示240多篇,極大的推動了相關工作的進展和部分政策的出台。

案例:

2008年,新華社價格監測分析系統率先發現食用油價格上漲及缺貨苗頭,第一時間在專報領導同志的報告上提出應對建議,中央及時投放儲備油平抑市場價格。

2009年,新華社價格監測分析系統記者調研小分隊發現河南部分小麥產區小麥沒收割前就發了芽,第一時間在專報領導同志的報告上提出應對建議,中央及時批覆專款用於芽麥收儲。

2009年,新華社價格監測分析系統率先發現化肥有被囤積和漲價的趨勢,及時在專報領導同志的報告上提出應對建議,中央出台了相應政策平抑了化肥漲價趨勢。

2010年春,新華社價格監測分析系統率先發現豬肉價格下降,派出記者調研發現是由於農民傾銷病豬所致,及時在專報領導同志的報告上提出應對建議,中央立即組織專家組趕赴疫病區解決問題。

選編

1980年:延安已經餓了十好幾年啦

《內參:飢餓的歲月》《內參:飢餓的歲月》
在群山的峰巔上千鏇百轉了兩個小時,終於到了王家灣。從紅石山頭往下眺望,只見三座山峰腳下夾著一塊幾畝地大小的谷地。一條小河從谷地中間穿過,河岸兩邊,各有幾排瓦房,圍牆雪白耀眼——這是新蓋的公社糧庫和公社機關。公社背後的山坡上,錯錯落落現出上下幾層窯洞。粗粗一看,王家灣不失為一個秀麗的山村。然而,聽了公社副書記雷步升的介紹,我們的心情一下子沉重起來。在毛主席離開這裡三十三年後的今天,這裡竟然是這樣的貧困:1979年,全社五千一百八十九人,平均每人只從集體分到口糧三百一十五斤,收入三十二元六角九分,人均現金才一元六角一分。

午後1點,正是社員吃晌午飯的時候,我們去拜訪了當年接待過毛主席的王家灣行政村代表主任、現任公社黨委委員高文秀。這位1935年入黨的老黨員,如今已經七十二歲,老伴已去世,全家現有十一口,分了兩家。我們先看了看他兒子住的窯洞,大小几口正在吃飯,不同年齡的人飯都不一樣:最小的吃麵疙瘩湯,大一點的吃“渣渣飯”(一種把高粱連皮和苦菜一起煮成的又苦又澀的飯),大人吃糠拌苦菜。窯洞里除了一盤炕,一個鍋台,幾隻缸罐外,空空蕩蕩。揭開缸蓋一看,大部空空,只有一隻缸里還有一點高粱,鍋台上還剩半盆面。

走到上一層的窯洞裡,只見一個乾瘦如柴的老頭,縮著脖子斜靠在炕壁上。老雷說,他就是高文秀老漢。我們打量了一下,炕上有一片爛氈,角上堆著兩條破被。一個入黨四十五年的老人,晚景如此淒涼,我們一時語塞鼻酸,說不出話來。還是高老漢首先開口,問我們從何處來。一聽說我們是北京新華社派來的記者,老淚就順著臉上的皺紋淌下來,哽咽著說:好,好,難為你們還惦記著俺們……

在一陣沉默之後,我們問老人:這些年日子過得咋樣?他無力地搖了搖頭,一聲長長的“唉——”停了一陣才說:“不瞞你同志,已經餓了十好幾年啦。去年還算好,一口人分了三百來斤糧,自留地上一人又弄來四五十斤,餓是餓不死了,比前些年吃樹葉的日子好過些了。” (摘錄)

2011年:江蘇泗洪“鎮村公交”便民利民

“一二塊錢就能坐公車趕集走親戚,讓我們農村人享受到了城裡人一樣的便利。政府給大家辦了件大好事。”坐著嶄新中巴車的76歲老人周英心生感慨。今年7月份以來,江蘇省泗洪縣有63輛這樣的公交中巴奔跑在9個鄉鎮、149個行政村,為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城鄉交通一體化探索出了一套高效模式。

據了解,泗洪縣為鎮村公交制定了可行的路線圖,提出全縣23個鄉鎮分為兩批開通鎮村公交,2011年開通13個鄉鎮,2012年開通10個鄉鎮。 (摘錄)

《國內動態清樣》推介“衡陽經驗”

2012年衡陽市創新基層黨建工作,開創鄉村發展“以強帶弱”的“四村十聯”後,受到外界廣泛讚譽和好評。由新華社記者丁文杰、史衛燕撰寫的《湖南衡陽推行“四村十聯”構建農村黨建新格局》的通訊,刊登在新華社內參《國內動態清樣》5094期上,推介我市“四村十聯共進”經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周強閱後批示:衡陽“四村十聯”的做法值得全省推廣。

鄧小平經常看的“內參”

僅依據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出版的《鄧小平年譜》鄧小平閱讀和批示“內參”的數量達220件左右,有一半出現在1975年至1978年這三年時間。鄧小平讀過的“內參”大致有四類:

一是新聞單位常規性報送的內部刊物。如新華社每天出版的《國內動態清樣》、人民日報社《民眾來信摘編》《情況彙編》及《情況彙編特刊》、光明日報社的《情況反映》、中國青年報社的《青年來信摘編》、上海解放日報社的《情況簡報》等。

二是中央和國家機關、軍隊機關創辦的內部刊物。如國務院信訪室編印的《人民來信摘報》中央辦公廳信訪處編印的《來信摘要》中央軍委辦公廳信訪處編印的《信訪摘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編印的《信訪簡報》、財政部辦公廳辦公室編印的《信訪摘報》石油工業部辦公廳編印的《外事情況反映》、教育部辦公廳編印的《人民來信來訪摘報》,等等。

三是鄧小平辦公室收到並呈送的各界人士來信。其中既有國外人士、華裔科學家的來信,也有國內各方面人士的來信;既有獻計獻策的,也有反映問題的;既有要求落實政策的,也有懇請平反冤假錯案的;既有老幹部家屬的請求,也有青年學子的陳訴,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四是中央領導人之間的相互轉閱。其他中央領導人有時看了刊物的相關內容,作出批語,並予轉閱。在這種情況下,被轉閱者也會看到“內參”的內容。鄧小平這樣做過,也“被”這樣做過。

習近平就內參報導作批示

2013年1月23日,據媒體報導,習近平總書記就新華社一篇內參報導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嚴格落實各項節約措施,堅決杜絕公款浪費現象,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在20日下午接到中央辦公廳關於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的通知後,根據江蘇省省委主要領導同志要求,省委辦公廳當晚就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及正在召開的省“兩會”迅速進行傳達學習和貫徹落實,從現在抓起,從省“兩會”和春節抓起,切實厲行勤儉節約,堅決反對鋪張浪費,帶頭樹立良好形象,務求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