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社

人民日報社

1948年6月15日,由《晉察冀日報》和晉冀魯豫《人民日報》合併的中共中央華北局機關報《人民日報》在河北省平山縣裡莊創刊,1949年3月15日,人民日報社遷入北京。經過發展,人民日報社現在編輯包括《環球時報》、《京華時報》等各類圖書刊物150多種。截至2009年6月,人民日報社形成了由22個內設機構、72個派出機構、2個所屬單位、4個辦事機構、25家社屬報刊、若干家所屬企業總計六大板塊組成的基本架構的中國第一大報社體系。

基本信息

簡介

人民日報社人民日報社

《人民日報》(People's Daily)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機關報。1948年6月15日,由《晉察冀日報》和晉冀魯豫《人民日報》合併的中共中央華北局機關報《人民日報》在河北省平山縣裡莊創刊,實際擔負黨中央機關報職能。毛澤東同志為《人民日報》題寫報頭。1949年3月15日,人民日報社遷入北京。同年8月1日,中共中央決定將《人民日報》轉為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機關報,並沿用始於1948年6月15日的期號。

人民日報社還編輯出版二十多種報刊,包括《環球時報》、《京華時報》、《中國汽車報》、《中國能源報》、《證券時報》、《諷刺與幽默》、《健康時報》、《生命時報》、《國際金融報》、《環球時報英文版》等報紙和《新聞戰線》、《大地》、《人民論壇》、《環球人物》、《新安全》、《汽車族》、《家用汽車》、《商用汽車新聞》、《機車趨勢》、《汽車與運動》、《人民文摘》、《中國經濟周刊》、《平安校園》、《信息導刊》等刊物。人民日報出版社每年出版新聞、時政、文學、法律、教育等各類圖書150多種。

1997年1月1日,人民日報社創辦了人民網,依託人民日報社國內外70餘個分社的采編力量,每天24小時在第一時間向全球網民發布豐富多彩的信息,內容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領域。

2009年6月,經中央批准,人民日報社進行了機構與職能調整改革,形成由22個內設機構、72個派出機構、2個所屬單位、4個辦事機構、25家社屬報刊、若干家所屬企業總計六大板塊組成的基本架構,初步建立責權一致、分工合理、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人才團隊

人民日報社人民日報社主要刊物--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擁有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新聞隊伍。目前,全社職工中副高以上職稱人員427人,其中正高職稱115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228名,其中博士11名。廣大編輯、記者和幹部職工牢記黨的宗旨,為人民日報的宣傳報導和事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全社有1名同志榮獲中宣部和人事部授予的“優秀新聞工作者”稱號,有4名同志榮獲范長江新聞獎,有2名同志榮獲范長江新聞獎提名獎,有4名同志榮獲韜奮獎,有7名同志榮獲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獎,有88名同志獲得了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一大批優秀的中青年新聞工作骨幹正在迅速成長。

人民日報社歷任社長、總編輯(“文化大革命”期間除外)是:張磐石胡喬木范長江鄧拓吳冷西胡績偉秦川李莊錢李仁譚文瑞高狄邵華澤范敬宜白克明許中田王晨。現任社長王晨,總編輯張研農

技術裝備

人民日報社在國內設有33個分社,國外設有39個分社。1992年,人民日報社率先在全國報業建成衛星版面數字傳輸系統,做到全國43個承印點同步接收、印刷、發行《人民日報》。目前,人民日報社VSAT衛星通信網擁有130多個衛星地面站。2001年編輯業務網路建成並投入使用,采編工作實現網路化。2003年總社與國內分社的VPN遠程圖文傳輸網路建成並投入使用,實現記者遠程新聞稿件和圖片傳輸的網路電子化。2004年視頻點播系統建成並投入使用,實現網路查詢視頻資料和網上電視廣播及點播。2008年建成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報社與國內外分社、報刊的信息共享、互聯互通,提升了報社信息化建設水平。人民日報印刷廠先後引進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新聞紙輪轉膠印機和商業輪轉機,印刷質量和速度在國內名列前茅。

機構設定

內設機構

辦公廳、總編室、新聞協調部、地方部、經濟社會部、政治文化部、國際部、文藝部、評論部、理論部、內參部、體育部、人事局、計畫財務部、管理保障局、技術部、對外交流合作部、發行出版部、廣告部、報刊管理部、機關黨委、離退休幹部局。人民日報海外版編輯部

派出機構

1、31個國內分社:

人民日報社人民日報社山西分社

北京分社、天津分社、上海分社、重慶分社、河北分社、山西分社、內蒙古分社、遼寧分社、吉林分社、黑龍江分社、江蘇分社、浙江分社、安徽分社、福建分社、江西分社、山東分社、河南分社、湖北分社、湖南分社、廣東分社、廣西分社、海南分社、四川分社、貴州分社、雲南分社、西藏分社、陝西分社、甘肅分社、寧夏分社、青海分社、新疆分社。

2、香港分社、澳門分社。

3、39個國外分社:

阿聯分社、巴基斯坦分社、朝鮮分社、哈薩克斯坦分社、韓國分社、蒙古分社、日本分社、泰國分社、敘利亞分社、以色列分社、印度分社、印度尼西亞分社、越南分社、埃及分社、象牙海岸分社、南非分社、奈及利亞分社、突尼西亞分社、比利時分社、波蘭分社、德國分社、俄羅斯分社、法國分社、塞蒙分社、羅馬尼亞分社、瑞典分社、烏克蘭分社、西班牙分社、義大利分社、英國分社、加拿大分社、美國華盛頓分社、美國洛杉磯分社、墨西哥分社、阿根廷分社、巴西分社、委內瑞拉分社、澳大利亞分社、聯合國分社。(排序參照外交部網站標註順序)

所屬單位

人民網、新聞研究中心、出版社、印刷廠。

所屬報刊

《環球時報》、《京華時報》、《中國汽車報》、《中國能源報》、《健康時報》、《新聞戰線》、《大地》、《人民論壇》、《環球人物》、《新安全》、《中國經濟周刊》、《信息導刊》、《思想理論動態參閱》、《台港澳報刊參閱》、《文史參考》、《證券時報》、《諷刺與幽默》、《生命時報》、《環球時報英文版》、《汽車族》、《家用汽車》、《商用汽車新聞》、《機車趨勢》、《汽車與運動》、《江南時報》、《國際金融報》、《平安校園》、《人民文摘》、《中國報業》。

發展大事記

1997年大事記

人民日報社人民日報社河南分社

1月1日,市場報由四版擴為八版。人民日報網路版在國際網際網路試上網。
1月8日,本社華南分社正式成立。
1月23日,在全國新聞系統電視電話會議上, 人民日報社被確定為全國新聞界“精神文明示範單位”。
4月上旬,1957年投入生產、已運轉了40 年的10台鉛印機停止使用。其承擔的印刷生產任務已全部轉到膠印機印刷。
5月20日,華南分社編輯的“華南新聞”第一期試刊正式出版。“華南周末”第一期試刊也已出版。印刷廠原廠長劉炳振獲中國印刷技術協會設立的第五屆畢升獎。
6月中旬,人民日報及所屬九家報紙進入國際網際網路。
6月,第二屆“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評選揭曉, 社國際部主任馬世琨、教科文部主任李新彥、總編室攝影組記者蔣鐸當選。《新聞戰線》雜誌作為核心期刊入編《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從該光碟版《教育與社會科學綜合專輯(月刊)》第六期起,讀者可以檢索閱讀1997年1月號以來各期《新聞戰線》的全部內容。
8月25日,《大地》雜誌入選“中國精品期刊資料庫”。
9月1日,北京市在主要郵政網點設立“人民日報特約零售點”的揭牌儀式舉行。
11月14日,海外版12塊版一起套發,解決了因海外版12塊版不在一起發行導致有的訂戶長期看不到後四版等問題。
11月,從11月開始,北京30家郵局零售本報海外版,結束了海外版創刊以來在北京無零售的歷史。
12月,由中國記協主辦的第七屆中國新聞獎評選揭曉,人民日報社趙興林參與采寫的報導獲中國新聞獎特別獎。謝宏撰寫的言論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在首次新聞論文的評選中,人民日報社邵華澤、范敬宜、李仁臣獲榮譽獎;陸宏德獲二等獎;劉學淵萬仕同祝曉虎分獲三等獎。

1998年大事記

1月1日,人民日報網路版平台正式啟用。
1月14日,網路版英文版進入網際網路。
1月,《新聞戰線》雜誌從1998年第一期起由48頁增至56頁。

人民日報社人民日報社吉林分社

2月27日,中國保護消費者基金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六屆“保護消費者杯”頒獎大會,市場報獲“保護消費者杯”,是本屆唯一獲獎的新聞單位。
4月20日,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魯迅文學獎1995年——1996年各項優秀作品獎評獎結果揭曉。我社文藝部編輯李輝的散文集《秋白茫茫》獲優秀散文獎;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賦得永久的悔》獲優秀散文榮譽獎。

5月8日,為宣傳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在北京正式成立,《華南新聞》出版雙面彩色特刊,這是分社第一份雙面彩報。
5月16日,衛星數據傳輸系統建站布點達101個。這套衛星數據傳輸系統自1992年建立以來逐漸發展,成為新聞領域建設最早、規模最大、最具影響的一個數據傳輸專用網。
5月,為紀念人民日報創刊50周年,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題詞:“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積極宣傳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發揮全國報紙排頭兵作用”。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鵬題詞:“辦好人民日報,宣傳改革開放,反映民眾願望,振興社會主義經濟。” 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朱鎔基致電錶示祝賀。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題詞:“堅持正確方向,尊重新聞規律,發揚創造精神”。
6月24日,全國部分省、市中心城市建立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行工作站。正式掛牌的有四川、陝西、福建、甘肅、三亞5個發行工作站。
7月1日,人民日報社青島印刷廠正式開機出報,這是本報在外地自建的第一家印刷廠。海外版從今日開始從北京向成都傳輸版面,並在當地印刷發行。這是海外版在成都四川日報設立的國內第一個分印點。市場報《人才》周刊創刊出版。
7月13日,教科文部文化組被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命名為“全國青年文明號”,這是我社青年崗位首次獲此光榮稱號。
7月26日,海外版在日本東京建立的衛星接收站開始直接接收衛星傳送的海外版版面。

1999年大事記

1月3日,教科文部主辦的《電腦·網路·通信》專版首期在第四版刊出,每月單周星期日出版。
1月4日,經濟部主辦的“信息產業、服裝、汽車”專版首期在第十二版《經濟周刊·市場專題》版刊出,每周一出版,每月第一、三周為《信息產業》專版,第二周為《服裝》專版,第四周為《汽車》專版。
1月5日,《諷刺與幽默》由四開四版擴大為四開八版。
1月6日,《民主與法制》專版改為《民主和法制》周刊,由國內政治部主辦,每周三在第九版到第十二版刊出。
3月26日,國際部主辦的《國際周刊》第一期在第七版刊出。
4月14日,由共青團中央、中聯部、外交部、外經貿部、對外友協、全國青聯共同主辦的首屆“中國傑出(優秀)青年外事工作者”評選活動在京揭曉,本社環球時報副總編輯、原駐前南斯拉夫記者胡錫進當選為全國十大傑出青年外事工作者。
4月,由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中國青年報社牽頭組織的國內23家有影響的網路媒體代表在本報舉行首次聚會,會議原則通過了《中國新聞界網路媒體公約》。
5月26日,《國際金融信息報》從安徽省遷至上海市,同時更名為《國際金融報》。報紙主管機關由中國銀行安徽分行變更為人民日報社,主辦單位由中國銀行安徽分行變更為人民日報社華東分社。8月26日,《國際金融信息報》正式更名為《國際金融報》。
6月28日,《諷刺與幽默》由半月刊改為雙周刊,每期由四開八版改為四開十六版。
7月1日,徐州、蘇州分印點開印。徐州成為第一個根據本報需要調整郵路,建立跨省供報系統的分印點。海外版主辦的《中國經濟快訊》(周刊)創刊。
7月16日,《煤炭信息報》更名為《健康時報》,主管主辦單位由國家煤炭工業局變更為人民日報社。
7月28日,新聞出版署復函,同意《市場報·江南市場版》從9月1 日起更名為《江南時報》。8月31日,“人民日報社《市場報》江南市場版編輯部”更名為“人民日報社《市場報》江南時報社”。
8月5日,北京市新聞出版局同意《大地》於2000年1月出版發行半月刊。此前,《大地》為月刊。
8月24日,新聞出版署復函,同意《環球時報》主辦單位由本報國際部變更為人民日報社。
9月22日,中國記協組織的“新中國新聞事業50周年”百篇優秀論文徵集評選活動座談會暨徵文頒獎會在京舉行,本社社長邵華澤的《談談輿論引導問題》和新聞戰線許林的《關注現實記錄時代推進變革》獲優秀論文獎。
10月1日,為紀念國慶五十周年、市場報創刊20周年,市場報出版20塊版的彩報紀念專刊。
10月2日,《華南新聞》第一次採用一、四版打通、鋪紅底反白的版面表現形式,開創中國報界重大主題報導之先河。

2000年大事記

人民日報社人民日報社安徽分社

1月4日,《環球時報·周二版》正式出版。
1月5日,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黃菊到華東分社視察,祝賀華東分社成立暨華東新聞版創刊5周年,本報副總編輯兼華東分社社長周瑞金主持會議並講話。海外版主辦的《海外傳真》周刊首期在第五版至第八版刊出,每周三出版。
1月6日,由本社主管、教科文部主辦的《健康時報》創刊。《健康時報》為周刊,4開16版。
7月3日,市場報一、四版改出彩報。7月17日,市場報五、八版改出彩報。
7月4日,第十屆中國新聞獎揭曉,本報的社論《祖國萬歲》獲特別獎,訊息《北約野蠻轟炸我駐南使館》獲一等獎,3件作品獲二等獎,4件作品獲三等獎。
7月25日,在全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工作會議上,李嵐清副總理在講話中對我社《健康時報》7月6日一版發表的《鄭州兒童醫院收費亂》的一組報導給予肯定。

10月28日,人民網正式啟用新域名www.people.com.cn,人民網原域名www.peopledaily.com.cn繼續保留。此前,8月21日,在第16屆世界計算機大會展覽會上,網路版首次以“人民網”的形象出現。
11月2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鵬在本社呈送的《中國人大新聞網站工作情況匯報》上批示:“希望繼續努力辦好‘中國人大新聞網’,使其成為密切聯繫民眾的橋樑”。

2001年大事記

由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和解放軍報聯合舉辦的“世紀初年走邊關”活動正式啟動。此次活動於7月底結束,共播發各類稿件389篇。
1月2日,《環球時報》正式改為周二刊,原來“周二版”由16版擴為24版。《環球時報》改版後,每周兩期,每期24個版。
1月5日,人民網推出新版,這是人民網1997年創立以來第三次大規模改版。改版後的人民網有13個新聞頻道,6個專題子網站,成為網際網路上一個大型綜合性中文新聞網站。
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鵬為本報《民主和法制》周刊100期題詞:“弘揚民主精神,推進法制建設。”
1月12日―14日,由人民日報社、香港全球化合作基金會和信息產業部聯合主辦的第二屆全球化論壇在海南三亞市舉行。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姜春雲和全國政協副主席陳錦華出席並講話。聯合國副秘書長納丁·德賽致詞並宣讀安南秘書長的賀詞。本屆論壇主席、人民日報社社長白克明主持開幕式並致閉幕詞。
1月,《人民日報每月要聞》更名為《人民文摘》。主辦單位由人民日報社變更為人民日報出版社。主管單位不變。 《時代潮》由月刊改為半月刊。《新聞戰線》雜誌恢復郵發。
2月1日,《健康時報》原每月第一周星期四出版的報紙由4開16版變更為4開24版,其他項目不變。
4月30日,人民日報《海外版》每周五出版的報紙由原對開12版變更為對開16版。
5月22日,人民網正式遷入新辦公地點。新辦公地點建築面積約2400平方米,是目前亞洲最大的網際網路工作平台。
5月28日,《京華時報》正式創刊,發行數達30萬份。創出新創刊報紙首日銷售的新紀錄。
6月10日,首屆全國新聞專業期刊優秀論文、欄目大賽評選揭曉,《新聞戰線》刊登的《新聞競爭:從“軟新聞”到“硬新聞”》、《知難而“改”》兩篇論文和《名人專欄》分獲金獎,一篇論文獲銀獎;一篇論文獲銅獎。
6月25日,印刷廠廠長紀西銘獲第八屆“森澤信夫印刷技術獎”。
7月13日,北京申奧成功,本報《號外》在當晚第一時間送到讀者手中,引起熱烈反響。7月下旬,《號外》被中國革命博物館、國家圖書館收藏。

人民日報社讀者喜愛的人民日報

7月14日,《京華時報》獨家推出“奧運金版”。共出80版奧運金版,在北京新聞界規模最大。 《環球時報》出版16版申奧特刊。
7月16日,第十一屆中國新聞獎評選揭曉,本報言論《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的偉大綱領》、副刊文章《“劉邦文化”是什麼?》獲一等獎,兩件作品獲二等獎,兩件作品獲三等獎。
7月19日,市場報創辦的中國第一份專門探討研究奧運經濟現象的專業性周刊《奧運經濟周刊》推出。
8月上旬,許中田任人民日報社社長,王晨任人民日報社總編輯。
8月23日,第二屆中國新聞名專欄獎揭曉,本報《今日談》和《人民論壇》榜上有名。

11月10日,在中國記協舉辦的首都新聞界新聞業務技能比賽中,由社總編室和印刷廠組成的代表隊獲團體總分第一名。70多家新聞單位的570多名新聞工作者參加了此次比賽。

2002年大事記

1月7日,報社召開人民網創辦五周年座談會。

2月,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發文通知,社華聞影視製作中心報送的劇目《少奇同志》獲第21屆全國電視劇“飛天獎”中篇電視劇二等獎。
3月1日,人民網完成對原有多媒體信息發布系統的擴容升級工作,使人民網的多媒體信息發布能力從100流擴容到1000流,為滿足網民觀看視頻直播提供了條件。
3月7日,根據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決定,社國際部、網路中心、印刷廠、辦公廳文印室被首都文明委授予2001年“首都文明單位”稱號。
3月27日—28日,社與韓國朝鮮日報社共同主辦的中韓經濟研討會在北京舉行。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和韓國總理李漢東為議分別發來賀詞。
4月25日,報社團委被共青團中央授予“全國五四紅旗團委”稱號,報社團委書記富子梅被共青團中央授予“全國優秀共青團幹部”稱號。
5月11日,市場報《奧運經濟周刊》以中英文形式,全文刊登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的文章。這是羅格先生第一次為中國新聞媒體撰寫文章。
5月18日,《京華時報》社與韓國東亞日報社、日本朝日新聞社共同召開新聞發布會,簽署合作協定,對2002年韓日世界盃賽況進行全方位報導。
5月28日—7月2日,《京華時報》推出世界盃特刊,共出版36期。8月,據新華線上統計評比,《京華時報》世界盃特刊在北京、廣州和成都三個城市21家綜合性都市報的綜合評價中得分第一。
6月13日,人民網首次進行音頻、視頻及文字的現場直播。這是人民網綜合運用多媒體表現形式、加強嘉賓和網友交流的最新嘗試。此前,5月21日,強國論壇首次在嘉賓訪談中採取文字、音頻同步直播。
7月9日,人民網與北美琴社(美國)聯合主辦“網上古琴音樂會”。總編輯王晨出席音樂會並會見參加演出的中外藝術家。人民網在網際網路上舉行古琴直播音樂會尚屬首次。
8月26日,第五屆范長江新聞獎、第五屆韜奮新聞獎、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獎評選揭曉,本報評論部主任米博華獲范長江新聞獎,總編室副主任曹照琴獲韜奮新聞獎,群工部主任李和信、總編室主任徐如俊獲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獎。
9月,由社主管主辦、經濟部承辦的《新安全》雜誌創刊。
10月15日,社長許中田與俄羅斯新聞社社長日達科夫在本社正式簽署《人民日報社與俄羅斯新聞社互換新聞及合作協定》。
10月24日,社長許中田逝世。
11月,王晨任人民日報社社長。

2003年大事記

人民日報社人民日報社貴州分社

1月2日,人民日報由原來的12個版擴為16個版(周六、周日仍為8個版),華東、華南地區分別為20個版。本報在第五版推出《視點新聞》版,並刊登《致讀者》。這是本報在擴版改版後重點推出的新聞版。本報第十一版《教育、科技、衛生》版由隔日出版改為周一至周五每天出版。
2月27日,王晨社長陪同俄羅斯外交部部長伊戈爾·伊萬諾夫參觀報社,並做客人民網同網民交流。這是外長級外國客人第一次做客人民網。
2月,張研農任人民日報社總編輯,王晨不再兼任人民日報社總編輯職務。
3月8日,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報社教科文部教育組組長溫紅彥、計財部綜合處副處長李素環為全國先進女職工稱號。
4月4日,人民網與日本北海道電視放送株式會社簽署合作協定,副總編輯兼網路中心主任吳恆權和北海道電視放送株式會社社長濱本孝久代表雙方簽字並致辭。
5月28日,人民日報華東版推出《長三角》專刊。該專刊為彩色雙周刊,隔周逢周三對開8版或16版發行。
7月3日,第二屆全國新聞專業期刊優秀論文、優秀欄目大賽在北京揭曉。本社《新聞戰線》刊登的論文《“抓作風”與“改文風”——十五屆六中全會精神學習筆記》和《前沿關注》欄目分獲金獎,一篇論文獲銀獎,一篇論文和欄目分獲銅獎。《新聞戰線》獲金獎和獎牌數均居各期刊之首。
7月15日,《中國汽車報》出版中國汽車工業50周年紀念特刊100版。
7月30日,在全國婦聯等14部門聯合召開的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會上,人民日報社榮獲先進集體稱號。
9月8日,社與德國曼羅蘭印刷機製造股份公司合作組建的“人民日報曼羅蘭印刷技術培訓中心”正式掛牌成立,第一期培訓班同時開課。
9月30日,人民日報駐全國政協記者站正式在全國政協掛牌成立。
10月27日,本報首次邀請台灣新聞代表團來訪。社長王晨、總編輯張研農分別會見了以台灣《聯合報》社長為團長的代表團一行。
12月15日,在民政部召開的全國社會捐助表彰大會上,人民日報社榮獲“愛心捐助獎”,本社離休幹部孫光被授予個人“愛心捐助獎”。
12月,經新聞出版總署質量檢測中心認定,印刷廠印刷的2002年度人民日報、環球時報、市場報、北京青年報等10種報紙,13個產品被評為署優產品。這是印刷廠歷年來品種和產品評優最多的一次。

2004年大事記

1月1日,南京、武漢、西安、寧波四個印點順利出版人民日報,寧波印點印刷彩報成功。
2月29日,朝陽區安委會召開2003年度交通安全工作總結表彰大會,社榮獲北京市級交通安全先進單位。
3月15日,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發文,授予報社經濟部副主任施明慎、國內政治部法制組副組長吳兢為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
4月26日,全國綠化委員會授予報社“全國綠化模範單位”榮譽稱號。
4月27日-28日,人民日報社與韓國朝鮮日報社共同主辦的“中韓第二屆經濟研討會”在韓國漢城舉行。我社社長王晨率代表團赴漢城出席。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和韓國代總統、國務總理高健分別向大會發來賀詞,中韓經濟界、新聞界等各界人士400多人出席會議。

人民日報社國家領導人關懷人民日報社的發展

4月29日,人民日報社與南非駐華使館聯合出版的《民主自由新南非成立十周年暨中國南非夥伴關係紀念特刊》在北京舉行首發式。

6月1日,社與日本經濟新聞社共同主辦的第十次中日經濟討論會在東京舉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和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為會議發來賀詞。
8月26日,人民日報社與東協十國媒體共同主辦的“第二屆中國與東協媒體合作高層研討會”在廣西南寧開幕。

12月23日,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上午到華東分社視察慰問,人民日報社社長王晨、副總編輯徐如俊陪同視察,上海市委副書記殷一璀,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仲偉等參加了視察活動。

對外交流

人民日報社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國際新聞界交往頻繁,促進中國主流媒體與世界各國主流媒體的交流和合作。近年來,先後舉辦“中日經濟研討會”、“中日文化研討會”、“10+1(東協與中國)媒體合作研討會”、“10+3(東協與中、日、韓)媒體合作研討會”等國際會議,均取得圓滿成功。2000年以來,人民日報社社長、總編輯等會見並採訪了10多個國家的總統、總理(首相)或政府其他主要領導人。50多家國外主要媒體的社長或總編輯先後訪問人民日報社。每年來訪的外國記者、學者、各界人士近千人次。

榮譽

全工中副高以政府特殊津貼。一大批優秀的中青年新聞工作骨幹正在迅速成長。
人民日報社擁有下屬企事業單位100多家,基本形成了以人民日報為主體,以人民網、人民日報所屬報刊為群體,集印刷、發行、廣告、信息、出版和多種經營於一體的產業結構。這些產業在突出新聞特色的同時,高新技術含量不斷提高,逐步走上了健康、快速發展的軌道,比較好地實現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為人民日報向世界一流新聞集團方向發展奠定了基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