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美村

新美村

位於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洪合鎮,該村共有16個生產組,在冊人口2367人,區域面積3.9平方公里.另有,福建省泉州安溪縣蓬萊鎮新美村和湖北省大冶市東嶽路街道新美村。

基本信息

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洪合鎮新美村

新美村地處長三角平原,是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洪合鎮的一個村。該村共有16個生產組,在冊人口2367人,住戶532戶,外來務工人員7135多人,區域面積3.9平方公里.多年來依託毛衫業的積累發展,該村目前已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

村容村容

該村始終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十七大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構建設會主義和諧社會為目標,緊緊圍繞“雙建設、雙整治”工作,在繼續發展經濟建設的同時,加強該村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禾城文明建設作貢獻.多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通過全村乾群共同努力,該村的兩個文明建設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

1)農業服務:

該村長年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主抓土地經營權流轉契約,產業化經營,基礎設施建設,財務規範化管理和村莊整治。吸引了4戶台州人到該村投資95個西瓜大棚,採用最新品種和技術,取得喜人的收穫。面對大量新嘉興人湧入該村的所帶來的水、電、衛生、治安等一系列問題,村班子成員積極與有關部門聯繫,配合相關部門新增6台1050KW變壓器,新開1個30KW深井。其次增配了6名協管保全,專人管理治安和計生問題,使該村的刑事、治安發案率保持持續下降趨勢。

(2)工業:

在村企業轉資後,村班子努力為企業辦好各種手續,時常與企業董事作好溝通、協商工作,幫助其加快科技改造。並對原有的七畝菜場、廠房進行設計、規劃,有望在今年徹底改造。同時村今年也積極配合鎮土地征遷工作,為鎮經濟發展搭好平台,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3)文教、衛生:

今年村里配備45000元,為該村村民建立健康檔案,村高度重視村民的健康狀況,積極和鎮衛生院聯繫安排村民免費體檢,通過體檢使村民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同時村還邀請衛生院的醫生就高血壓預防和保健開了一個講座班,在講座班上醫生不僅講解了高血壓的預防和保健知識,還現場為村民做了高血壓測量和血脂檢查,這些為村民送健康的活動受到了村民的擁護。村與秀洲區婦保所、鎮計生辦聯合開展了“育齡婦女的生殖健康檢查活動”,為該村育齡婦女免費檢查婦科病,受到了該村婦女們的熱烈歡迎。對於文教事業該村一向高度重視,村將在確保九年義務教育率100%基礎上,切實提高村的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增長率,為培養新型高學歷、高技術農民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對該村的五保戶、困難戶該村配專人及時、到位的解決其生產、生活上的困難。

(4)綜合治理:

村成立綜合治理領導小組,完善治保、調解組織,做到矛盾不上交,小事不出村,糾紛調解率達98%以上,護村隊每月配合鎮派出所巡邏活動不少於10次,使百姓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針對村外來人口密集,小作坊加工集中的現實情況,今年村大力加大消防安全整治工作,派專人對本村“吃、住、生產”三合一的現象進行全面的走訪、摸底、排查、督促整改。共整治安全隱患戶401家,使消防整治工作取得了全面的成功。

福建省泉州安溪縣蓬萊鎮新美村

地處蓬萊鎮政府駐地西北12公里處,龍潭溪中游,海拔86米。村中深坑山與新林村交界,白源山與新坂村相鄰,盤龍嶺與聯盟村接壤,監內山、三腳木、虎頭山與金谷鎮洋內村麗山村相連。明、清屬興二里。民國屬新林保,解放後稱新美,系取新墘和美塘兩自然村的首字為村名。村委會設在新墘,轄3個自然村。僑鄉。村民主要為林、馬、朱姓。[1] 

【地名含義】新美村轄有三個自然村落,即新墘、美塘、玉井,顧名思義,新美兩字,按新墘的新字,美塘的美字組成,謂之新美村。

【歷史沿革】明清屬金田鄉興二里,民國三十五年屬蓬萊鄉新林保,1952年屬第三區新林鄉,1958年成立蓬萊公社新美大隊,在60年代人民公社時,新墘、美塘、官會、坂頂、科港、大港頭也稱新美大隊,隸屬蓬萊人民公社新美大隊,隊址設在大港頭。1963年割隊,坂頂、官會、大港頭、科港為一大隊,謂新坂大隊。新墘、美塘合一大隊,稱新美大隊,同樣歸屬蓬萊人民公社,玉井村當時屬金谷公社三元大隊,1965年從三元遷入新美。歸新美村所轄。改革開放後,體制改變,稱新美村委會。

【行政隸屬與交通位置】

新美村位於蓬萊鎮北部,系泉州市安溪縣蓬萊鎮的一個行政村,距鎮區13公里,東與金谷鎮三元村接壤,北與金谷洋內村一山之隔,西連新林,南對新坂。

【村落與居民】新美村村落面積4.79平方公里,全村近千戶人家,人口3326人,旅居海外6000多人,3個自然村落,24個村民小組。形成各自獨立的地理位置,新墘屬最大自然村,單一馬姓,也是安溪唯一姓氏,人說“單唐獨馬一枝花”。馬姓在明朝永樂年間從漳州遷入,當時只有兄弟兩人,繁衍至今已20餘代,發展到2000多人,海外5000多人。

美塘也在明朝時從安溪土塘遷入,繁衍20餘代,也是單一姓林,人口近千人,旅外千餘人。玉井村有兩姓,一姓林與美塘村同宗,一姓朱,朱姓只有幾戶,人口幾十人。 【物產經濟】蘭溪水的流積使三個自然村有著天然的條件,形成三個各自都很完整的地理位置,依山傍水,優雅美觀。

新美村歷代都以農耕為生,但人多地少,出外謀生居多,在家者,戶戶都做面線,難怪新美村70歲以上的老人個個都會這種手藝。現轉為種茶、加工茶為業,全村茶園2千多畝,以種植黃旦為主,還有鐵觀音、本山。加工戶500多戶,每戶除加工自家生產茶青而外,還向外採購茶青,所以人們都說新林茶市場,是新美的市場,為新美人所設。 新美人除制茶,還做茶生意,遍及廣東、福州、泉州各縣市。

新美村有成片成林的百年荔枝,到處都有的龍眼樹、柿樹,既能綠化環境,又有經濟收入。

【交通設施】元尚公路貫穿玉井、美塘二自然村,新墘村成了孤島之洲,但倔強的新墘人,自掏腰包,在新林的溪沙水尾新築一座長40多米,寬9米的石拱橋,耗資80多萬元,又從玉井到新林的公路硬化,動用人民幣100多萬,現在新美交通便利。從玉井到美塘的龍仙大橋,由美塘的華僑出資,家鄉人出工,於1982年竣工,使隔河千里遠的村落已成過去。

【文教衛生】新美村部及新美國小位於新墘村落的侖仔、三層十二教室的教學大樓寬敞明亮,60米的跑道,水泥地面的籃球場,有機玻璃的籃球架,四季常青的花草樹木,優美舒適,環境宜人,辦公樓、宿舍樓正在籌備中,十配套基本完善。

美塘分校位於美塘,是全蓬萊中心最美的一所分校,現改為幼稚園,方便四鄰八里的兒童就讀。

新美村有三個農村醫療站。

【水利水電】頂圳源頭蓬萊鎮磜內村水尾,經新林村入新墘苦垵水庫,全長約3公里,歷史上已有,1966年進行拓寬。苦垵水庫,1966年建,灌溉面積300多畝。三英渠,屬蓬萊、金谷兩鄉合建,源頭蓬萊鎮遼海村至三英橋分左渠右渠,左渠水經三英橋灌溉新墘、玉井、三元、元口等村,右渠過科港、大港頭、美塘、金谷的麗山小溪、湯內進入蓬萊美濱、聯中、聯盟、嶺東。三英橋純屬水渠橋和人行石拱橋。1956年建的是木板橋,1958年建成石拱橋,可謂納西解放初期的建設工程。新美電廠,建於1972年,屬村級電廠,1997年經承包擴建。

【紀念地、遺址】美塘的龍仙堂供奉善玄天真武大帝,新美、新坂兩村五方,年年朝拜,香火不絕,同時吸引海外僑親年年回歸。

還有新墘馬氏祖厝,美塘林氏祖厝。

位於三黃橋左橋頭的烈士墓。

標準名稱三英橋烈士墓
管理單位
聯繫地址
聯繫電話
人物或事件
保護級別
所在行政區
地名含義
歷史沿革革命戰爭初期,一位來自廣東籍的紅軍戰士在一天黃昏時進入新墘,誤入敵陣,方知情況不妙,與敵激戰後陣亡。
其他信息

湖北省大冶市東嶽路街道新美村

新美村成立於1975年7月,轄區面積4平方公里,現有15個村民小組,村民住宅樓1277棟,住戶836戶,常住人口2876人,學校1個,醫療室2個,個體商業網點4個。村工作者隊伍建設情況:村工作人員7名,其中專職黨務工作者1名,選聘到村工作的大學畢業生1名,村黨組織書記彭易香,男,43歲,大專文化程度。於9月份參加全市村黨組織書記集中培訓;村工作人員報酬村自發,無著落、在職幹部已辦理農村社會保險。

黨員隊伍建設情況:黨員總數46名,其中婦女黨員6名,占13%;流動黨員、離退休黨員5名,占11%;生活困難黨員5名,占11%。黨員的學歷:大專以上(含大專)學歷黨員5名,占11%;高中學歷黨員7人,占15%;國中學歷黨員16人,占35%;國小及以下學歷黨員18人,占39%。男性黨員40名,占87%;女性黨員6名,占13%。35歲以下黨員8名,占17%;35歲至50歲黨員31名,占67%;50歲以上黨員7名,占15%。

黨建工作經費情況:黨建經費已列入財政預算,每年平均撥付10000元;有黨費支持,每年支持2000元;實行“費隨事轉”,每年20000元;有社會贊助,每年8000元。活動陣地建設情況:村辦公用二層540平方和活動場所120平方;村自籌建設。

區域化黨建工作情況:建立在職黨員向居住地村報到。

黨建工作特色做法:新美村黨支部現有黨員46人,入黨積極分子8人。不斷強化黨支部自身和黨員隊伍建設,以加強支部建設為重點,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從支委做起加強思想教育,組織全村黨員認真學習十七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點要思想,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樹立謀求發展服務村民的思想,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模範帶作用,十分注重點發展新黨員的條件和標準。從致富裕能手,科技示範戶中選拔後備村幹部作為入黨培養對象。提高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力,村黨支部在鞏固基礎上,加強對黨員監督和管理。堅持想民眾所想,急民眾所急,著重解決與民眾相關的問題。新美村已納入我市城東北新區,兩湖一園規劃之中,已完成武黃城際鐵路征地87畝,房屋折遷24戶,導致各種矛盾糾紛和不穩定因素髮生經村支部化解排查,無一例上訪事件。為方便民眾出行對村組沒有硬化的道路全面鋪設碎石和疏通排水溝,進行硬化公路路肩修復,總投資10萬餘元,改善學校良好教學換環境,村支部投入二萬元資金對電教室室重新裝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