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硬腫症

新生兒硬腫症

新生兒硬腫症(scleredema of newborn)為一綜合徵,主要由寒冷損傷引起,故又稱寒冷損傷綜合徵(cold injury syndrome),簡稱新生兒冷傷。主要表現為低體溫和多器官功能損傷,嚴重者出現皮膚硬腫,多見於早產兒和寒冷的季節,也可發生在嚴重的敗血症過程中,以皮膚、皮下脂肪組織硬化、水腫為特徵,以早產、窒息、感染的新生兒為常見,重症可出現多器官功能損害。

基本信息

病因

新生兒硬腫症DIC
新生兒體表面積相對較大,皮膚薄嫩,血管豐富,容易散熱。綜色脂肪是新生兒體內特有的組織,它的代謝是新生兒在寒冷環境中急需產熱時的主要能量來源,而飢餓時的能量來源是白色脂肪。如小兒周圍環境溫度過低,散熱過多,棕色脂肪容易耗盡,體溫即會下降。新生兒嚴重感染 時體溫也會不升。這些情況下皮下脂肪都容易凝固而變硬,同時低溫時周圍毛細血管擴張,滲透性增加,易發生水腫,結果產生硬腫。

低體溫對人體影響的研究還在不斷深入,①低體溫時周圍循環阻力下降,血液淤滯,組織缺氧。中心血循環量則減少,心率減慢,尿量減少。在復溫過程中血循環量增加,如尿量不隨之增加,可能引起心力衰竭,甚至發生肺水腫肺出血;②低體溫時呼吸減慢,有時呼吸暫停,易發生呼吸性酸中毒,又由於營養進入量不足,造成代謝性酸中毒,因此重型硬腫症酸中毒也較重;③低體溫時糖代謝不完善,病初起可能出現高血糖,但由於糖消耗增高,繼而發生低血糖;④低體溫時紅細胞壓積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板減少,肝素樣物質也減少。種種原因都可引起凝血障礙,誘發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C)。嚴重感染時由於休克更易發生DIC。

臨床表現

新生兒硬腫症新生兒硬腫症
本症多發生在出生後7~10天內,體溫不升,在35℃以下,重症低於30℃,體核溫度(肛溫)可能低於體表溫度(腋溫),皮膚和皮下組織出現硬腫,皮膚呈淺紅或暗紅色,嚴重循環不良者可呈蒼灰色或青紫色。患兒皮膚硬腫程度可分為三度,輕度只表現為皮膚稍硬、稍腫;中度表現為皮膚彈性消失,摸上去像生麵團,用手指可壓出凹陷;重度則表現為硬橡皮一樣,而且皮膚變成紫紅色,表面發亮。硬腫首先出現在下肢臀部面頰和下腹部,然後至上肢和全身。有時只硬不腫,則皮膚顏色蒼白,猶如橡皮,範圍較局限,只影響大腿和臀部,這種情況常發生在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硬腫症。重型硬腫症可發生休克、肺出血和DIC。

化驗檢查

1、血常規 末梢血白細胞總數無明顯變化,合併感染時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或降低。若中性粒細胞明顯增高或減少者,提示預後不良。

2、DIC篩選試驗 對危重硬腫症擬診DIC者應作以下6項檢查:

(1)血小板計數 常呈進行性下降,約2/3患兒血小板計數<100×109/L(100000/mm3)。

(2)凝血酶原時間:重症者凝血酶原時間延長,生後日齡在4d內者≥20s,日齡在第5d及以上者≥15s。

(3)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時間>45s。

(4)血漿凝血酶時間 新生兒正常值19~

新生兒硬腫症實驗室檢查
44s(年長兒16.3s),比同日齡對照組>3s有診斷意義。
(5)纖維蛋白原<1.17g/L(117mg/dl),<1.16g/L(160mg/dl)有參考價值。
(6)3P試驗 (血漿魚精蛋白副凝試驗):生後1d正常新生兒的65%纖溶活力增強,可有纖維蛋白降解產物(FDP),故3P試驗可以陽性,24h後仍陽性則不正常,但DIC晚期3P試驗可轉為陰性。
3、血氣分析 由於缺氧和酸中毒,血pH值下降。PaO2降低,PaCO2增高。
4、血糖常降低,可有肌酐、非蛋白氮增高。
5、超微量紅細胞電泳時間測定 由於血液粘稠度增加,紅細胞電泳時間延長。
6、心電圖改變 部分病例可有心電圖改變,表現為Q-T延長、低血壓、T波低平或S-T段下降。

診斷

1、臨床表現 本病常發生在寒冷季節,以生後不久或1周內的嬰兒多見,多有環境溫度偏低,保暖不夠的病史,由於早產、感染等因素引起者也見於夏季。患兒體溫降至31~35℃,甚至26℃左右,可用中國自製的低體溫計(30~40℃)檢測。哭聲低弱或不哭,不能吸吮,肢體自發動作少,皮膚先為深紅色,後轉為暗紅色,嚴重者呈蒼白或青紫。四肢和軀幹冰冷,脈微弱不易捫及。皮膚和皮下組織先有水腫,以後變硬,嚴重者似硬橡皮樣。硬腫先發生在小腿、面頰和肩部,以後大腿外側、臀部、上肢也受累,甚至累及全身。因胸腹硬腫而發生呼吸困難,因面頰硬腫而不能張嘴。患兒心音低鈍、心率減慢、反應低下、尿少甚至無尿,以後口鼻流出血性液體,發生肺出血而死亡

新生兒硬腫症新生兒硬腫症

2、實驗室檢查(參見以上所述)

3、硬腫症病情診斷分度 目前尚無統一意見,也有根據硬腫範圍、一般狀況、體溫,以及有無休克、肺出血而分為輕、中、重度者。
4、皮膚硬腫範圍診斷 按照皮膚硬腫範圍大小分輕、中、重三度。輕度:硬腫範圍小於30%;中度:硬腫範圍在30%~50%;重度:硬腫範圍大於50%。

5、硬腫症皮下脂肪韌度診斷分度 Ⅰ度:皮下脂肪稍硬,膚色輕度發紅;Ⅱ度:水腫較明顯,皮下脂肪彈性基本消失,膚色稍暗紅;Ⅲ度:水腫明顯,皮下脂肪彈性消失,似橡皮樣堅硬,膚色暗紅。

6、危重硬腫症診斷標準 依據衛生部婦幼司兒童急救項目辦公室所擬定的“危重病例評分法試行方案”規定以下兩項指標。

(1)肛溫在30℃以下,硬腫Ⅱ度以上,不論範圍大小。

(2)肛溫在33℃以下,硬腫Ⅱ度以上,範圍超過60%。

凡符合上述兩項之一者,即可診斷為危重硬腫症。

治療方法

新生兒硬腫症棉被包裹復溫
一般療法:採用復溫、輸液,維生素E、抗菌素,部分套用激素、能量、鹼性液等。
1、復溫 是治療的首要措施。①輕症患兒在溫水浴後 用預暖的棉被包裹,置24~26℃的暖室中,外加熱水袋,水溫從40℃漸增至60℃,體溫可較快上升至正常。②中度和重度患兒可先安放在遠紅外線開放型保暖床上,將溫度調節到高於小兒體溫1.5~2℃處,約每30分鐘能使體溫升高1℃,隨患兒體溫的上升繼續提高保暖床的溫度,當體溫達34℃時可移至封閉式保暖箱中,保持箱溫在35℃左右。為減少幅射失熱,在稍離小兒身體的周圍罩一透明塑膠布。將頭面部露出塑膠布外,頭上戴一小帽保暖。③復溫除上述方法外還可採用溫水浴、溫鹽水灌腸各種方法。④如正在用靜脈補充液體或高營養液時可在瓶的周圍用熱毛巾包裹,使進入體內的液體有一定溫度。⑤供給的氧也要預熱。

2、營養和液體 要保證供應足夠的熱卡和液體,開始時熱卡至少應達到基礎代謝的需要,以後漸加至正常需要量。液體量一般控制在60~80ml/kg·d,緩慢滴入,速度約4ml/kg·h,因低溫時心腎功能減低,輸液量不宜過多。對低血糖小兒適當提高葡萄糖進入量。

3、藥物
(1)對心腎功能較差者可給多巴胺多巴酚胺等心血管活性藥物,多巴胺宜用小劑量2~5μg/kg·min靜脈滴入,因小劑量有擴張腎、腦血管的作用,可以增加尿量。多巴酚胺有

新生兒硬腫症藥物治療
增加心肌收縮的作用,但不增快心率,劑量2.5~5μg/kg·min靜脈滴入,可和多巴胺合用。也可用其他藥物如654-2,靜注每次0.1~0.2mg/kg,15分鐘1次,約3~4次,若面色、心率好轉即可以1~2mg/d靜滴維持,繼續治療一周。
(2)抗生素的套用對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硬腫症尤為重要,對腎臟毒性較大的藥物儘可能少用。寒冷損傷綜合徵雖可能發生呼吸道感染,但不宜用廣譜抗生素預防。
(3)肝素治療,第一次劑量1.5mg/kg靜注,以後每6小時靜滴0.5~1.0mg/kg,至凝血酶原時間和凝血時間正常後漸減少給藥次數,7天為一療程。
(4)中藥:以溫陽祛寒,活血化瘀為主,可靜滴丹參紅花附子注射液,或用川芎、紅花注射液,或複方桃紅注射液,緩慢靜滴,每日2次。

預防

新生兒硬腫症保暖床
1、做好圍生期保健工作,加強產前檢查,減少早產兒的發生。
2、寒冷季節和地區應為產房裝配保暖設備。
3、新生兒一旦娩出即用預暖的毛巾包裹,移至保暖床上處理。
4、對高危兒做好體溫監護。
5、積極早期治療新生兒感染性疾病,不使發生硬腫症。

注意事項

一、復溫

是治療的首要措施。①輕症患兒在溫水浴後用預暖的棉被包裹,置24~26℃的暖室中,外加熱水袋,水溫從40℃漸增至60℃,體溫可較快上升至正常。②中度和重度患兒可先安放在遠紅外線開放型保暖床上,將溫度調節到高於小兒體溫1.5~2℃處,約每30分鐘能使體溫升高1℃,隨患兒體溫的上升繼續提高保暖床的溫度,當體溫達34℃時可移至封閉式保暖箱中,保持箱溫在35℃左右。為減少輻射失熱,在稍離小兒身體的周圍罩一透明塑膠布。將頭面部露出塑膠布外,頭上戴一小帽保暖。③復溫除上述方法外還可採用溫水浴、溫鹽水灌腸各種方法。④如正在用靜脈補充液體或高營養液時可在瓶的周圍用熱毛巾包裹,使進入體內的液體有一定溫度。⑤供給的氧也要預熱。

二、營養和液體

要保證供應足夠的熱卡和液體,開始時熱卡至少應達到基礎代謝的需要,以後漸加至正常需要量。液體量一般控制在60~80ml/kg·d,緩慢滴入,速度約4ml/kg·h,因低溫時心腎功能減低,輸液量不宜過多。對低血糖小兒適當提高葡萄糖進入量。

三、器官功能紊亂的治療

1.糾正休克,改善微循環:⑴擴充血容量,可給2:1液15-10ml/kg(有明顯酸中毒者用1.4%碳酸氫鈉等量代替)在1小時內靜脈點滴,繼用1/3或1/4張液,按每日70-90ml/kg給予。⑵糾正酸中毒可給5%碳酸鈉每次3-5ml/kg,或根據血氣結果計算補充。⑶血管活性藥物的套用:多巴胺5-10mg/次,加入10%葡萄糖內靜脈點滴,速度5-10μg/kg/min;酚妥拉明(單用或與多巴胺合用)0.3-0.5mg/kg,每4小時1次;654-2每次0.5-1mg/kg,15-20分鐘1次。

2.DIC治療:經實驗室檢查證實為高凝狀態可立即使用肝素,首劑1mg/kg,6小時後按0.5-1mg/kg給予。若病情好轉,改為每8小時1次,逐漸停用。給第2次肝素後應予新鮮全血或血漿每次20-25ml;潘生丁有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粘稠度之作用,1-2mg/kg/d,加入葡萄糖液中靜滴,注意不應與其它藥物混合,以免發生沉澱。

3.爭性腎功能衰竭的治療:少尿或無尿應嚴格限制液量,給予速尿每次1-2mg/kg。無效時加用多巴胺5-15ug/kg/min靜滴,或加用氨茶鹼每次2-3mg/kg,靜脈點滴。並發高鉀血症應限制鉀的攝入,嚴重者給予胰島素加葡萄糖靜脈輸注(每2-4g葡萄糖加胰島素1單位)或靜脈注射10%葡萄糖酸鈣以拮抗鉀對心臟的毒性作用。心率快者可酌情套用毒毛鏇花子甙等。

4.肺出血的治療:輸新鮮全血20-25ml或新鮮血漿20-30ml,或合用止血劑如維生素K1等。肺出血一經確診應儘早氣管內插管,進行正壓呼吸治療(CPAP或ippv)以擴張肺泡減少滲出,平均氣道壓(MAP)1.05-1.25Kpa(10.75-12.75cmH2O),2-3天病情好轉減低呼吸器參數或撤離。同時積極治療引起肺出血的病因,如DIC、肺水腫、急性心腎功能衰竭等。

常用中成藥

1.陽和丸

主要成分:熟地黃、鹿角膠、白芥子、肉桂、甘草、炮姜炭、麻黃

功用與藥理:溫陽補陰,散寒通滯。藥理研究證實,本品有強心,增加血流量,擴張血管,改善血供,抑制血小板聚集,升白細胞,保肝利膽及激素樣作用;此外,尚能抑制免疫,抗炎,對垂體-腎上腺皮質軸有調節作用。可用於新生兒硬腫症的治療。

用量與用法:每次1.0g~1.5g,每日1~2次,口服。

2.鹿茸精

主要成分:鹿茸的醇提取物。

功用與藥理:補腎助陽,生精補髓,強筋健骨。本品有增進造血功能,性激素樣作用,促進生長發育,增強免疫功能,促進傷口癒合及增強抗寒,耐疲勞等作用。此外還能改善營養不良,糾正蛋白質代謝障礙和能量代謝障礙,使機體新陳代謝趨於旺盛。

用量與用法:口服液,每次1ml,每日1~2次,口服。

3.燈盞花注射液

主要成分:燈盞花所含植物黃酮類。

功用與藥理:活血行血。現代藥理研究證實,本品具有保護小鼠常壓

耐缺氧作用,增加外周血流量,抑血小板聚集,擴張血管,在恢復或重建缺血肢體的血供方面效果顯著,有利於本病的治療。

用量與用法:每次2ml,每日2次,肌注。

醫學疾病—兒科

小兒不同於成人,不論在解剖、生理、病理、免疫等方面,或是在疾病的生生,發展、臨床表現以及診斷、防治等方面,都有許多與成人不同的特點。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按一定的規律不斷地變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兒科疾病有很多種,本任務包含兒科57種疾病,是兒科大部分疾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