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皮下壞疽

新生兒皮下壞疽是由金黃葡萄球菌引起的、新生兒特發的一種皮下組織嚴重感染,在我國北方寒冷地區發病率較高。該病起病急驟,蔓延迅速,易伴敗血症,病死率高。

基本信息

概述

新生兒皮下壞疽也是一種急性蜂窩織炎,常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好發於新生兒容易受壓的背部或腰骶部,偶爾發生在枕部、肩、腿和會陰部,在冬季比較容易發生。新生兒的皮膚薄嫩,局部皮膚在冬季又易受壓潮,不易保持清潔,故細菌容易從皮膚受損處侵入,引起感染。由於新生兒免疫防禦功能較差(例如免疫球蛋白缺少和中性白細胞活動能力低),新生兒皮下壞疽發病急,病變擴展迅速,如不及時進行積極治療,可以並發敗血症、支氣管炎和肺膿腫等,故其死亡率較高。

治療措施

診斷一旦明確,即作多處切口引流(一般約需作5~7處),常可控制病變的進一步發展。每個切口長約1cm。如有壞死出現,應隨時將壞死皮膚切除。術後應經常換藥,保持引流通暢;待創面清潔後,及早作植皮術。全身套用青黴素等抗菌藥物。此外,還應加強全身支持療法,以提高病兒的抵抗力和促使傷口癒合。

臨床表現

病兒首先表現為發熱、哭鬧和拒食,甚至有昏睡。開始,局部皮膚發紅,稍有腫脹,界限不清;捫按病變部位,可以感到質地較堅,發紅皮膚受壓後顏色變白。在數小時內,病變即可迅速擴展,皮膚變軟,中央部位顏色轉為暗紅。由於皮下組織液化而形成的膿液不多,觸診有皮膚下空虛、皮膚漂浮的感覺。但膿液積聚較多時,也可出出“波動”。最後,因皮膚和皮下的血管內血栓形成,皮膚出現壞死。在一部分病兒,局部皮膚出現多個水泡,並逐漸融合,內容物轉為血性液體;中央部皮膚變黑,出現逐漸增大的壞死區。

鑑別診斷

注意與尿布疹和硬皮病作鑑別。尿布疹的皮膚紅布不腫,硬皮病的皮膚腫而不紅,兩者都無感染的全身症狀。

護理

1、一般護理
嚴密觀察生命體徵及病情變化,發熱時及時給予降溫,通常解開衣服即可。效果不佳時應採用物理或藥物降溫,防止高熱引起抽搐。保持室溫22~24《,濕度55免~65免。定時開窗對流,保持空氣流通,開窗時要注意適當保暖,防止受涼,並注意室內消毒。加強營養,支持治療。患兒必須有足夠的營養和水份,應少量多次給奶,避免發生溢奶而引起吸人性]^炎或窒息。母乳餵養時,哺奶前要清洗手和乳頭。較重患兒,應及時補液或輸血,每日輸人
血漿301111~50!111,可很快改善全身情況。
2、皮膚護理
新生兒皮膚嬌嫩易受損傷,缺乏自主活動能力,長期固定一種體位睡眠,加上內衣、尿布粗糙,大小便浸漬、污染等原因導致感染。執行護理操作時,要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經常觀察皮膚皺摺處,發現異常及時處理。術後創面每日換藥,先用37。雙氧水,再用溫甲硝唑溶液00弋)沖洗。創口敷蓋複方黃柏液紗條,並用氦-氖雷射照射,以促進肉芽組織生長。應注意儘量避免創面受壓,定時翻身,並為患兒準備足夠的全棉透氣又柔軟的內衣及尿布,每日更換被褥,保持床單元環境清潔。注意做好口腔護理,每天用生理鹽水清洗口腔2次,並在口腔糜爛處塗上龍膽紫,注意預防二重感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