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淚囊炎

新生兒淚囊炎

新生兒淚囊炎是由於鼻淚管下端的胚胎殘膜沒有退化,阻塞鼻淚管下端,淚液和細菌瀦留在淚囊內,引起繼發性感染所致。有2%~4%足月產嬰兒,可能有此種殘膜阻塞,但絕大多數殘膜可望在生後4~6個周內自行萎縮而恢復通暢。因骨性鼻淚管發育不良、狹窄所致者較為少見。用手指對淚囊腫塊向下作按摩,如囊腫突然消失,表示殘膜已被擠破,即告痊癒。如經6個月以上的保守治療,包括多次按摩仍不見效者,可經沖洗及滴用抗生素後再用探針探通,多可獲得痊癒。

基本信息

病理病因

新生兒淚囊炎是由於鼻淚管下端的胚胎殘膜沒有退化,阻塞鼻淚管下端,淚液和細菌瀦留在淚囊內,引起繼發性感染所致。約有2~4%足月產嬰兒,可能有此種殘膜阻塞,但絕大多數殘膜可望在生後4~6個周內自行萎縮而恢復通暢,因骨性鼻淚管發育不良、狹窄所致者較為少見。

臨床表現

主要有三大症狀:流淚,大量的眼屎,眼瞼濕疹(淚液里有感染的東西,刺激眼瞼皮膚,產生濕疹)。嬰兒出生後1~2周,發現淚囊部有腫塊,有彈性,沒有紅、腫、壓痛等急性炎症表現,偶爾可引起急性淚囊炎的症狀。

治療方法

用手指對淚囊腫塊向下作按摩,如囊腫突然消失,表示殘膜已被擠破,即告痊癒。如經6個月以上的保守治療,包括多次按摩仍不見效者,可經沖洗及滴用抗生素後再用探針探通,多可獲得痊癒。如有淚囊周圍炎時,應先按照急性淚囊炎處理。

新生兒淚囊炎新生兒淚囊炎

治療時機

對於治療時機,一般年齡越小治療效果越好。因為新生兒淚囊炎如果長時間不治療,可能會出現炎症急性發作並向周圍擴散;淚囊長時間擴張會使淚囊壁失去彈力,日後即使淚道通暢,溢淚症狀依然會存在;並可能因淚道炎症持續而形成永久性瘢痕性淚道閉塞;另外,淚囊膿液不斷排入結膜囊,可導致結膜和角膜炎症,引起角膜潰瘍,甚至發展為眼內炎,對眼球構成嚴重的潛在威脅。所以,對於新生兒淚囊炎必須及時治療,儘早去除隱患。

早期護理

淚囊區加壓按摩法--按摩前,操作者洗淨雙手,剪指甲。新生兒仰臥位,由另一人固定頭部和四肢,操作者由鼻根部淚囊區順鼻翼向下推擠。注意用力均勻,既要有一定力度,又不要力量太大損傷皮膚。按摩結束後,可以按醫囑滴用抗生素眼藥水。點眼藥水時應輕拉下眼皮,滴入眼藥1滴。注意藥瓶不宜舉得過高,防止藥水滴入時刺激眼睛。但也不能舉得太低,以防瓶口觸及眼睛,一般1~2cm為宜。滴藥後藥水溢出,可用清潔乾棉球或乾淨的面巾紙拭去,避免用不潔物品擦雙眼。眼藥用後瓶口不能觸及其他物品,並及時蓋上瓶蓋,防止污染。眼藥瓶應保存在陰涼處。
新生兒淚囊炎新生兒淚囊炎

保守治療

如果孩子被確診為新生兒淚囊炎,也不要著急,大多數嬰兒在6個月內淚道仍處於不斷發育的階段,所以首先應採取保守治療法。一般是在局部用抗生素眼液(例如托百士滴眼液)點患眼,並配合做大眼角皮膚(淚囊部)按摩,促進淚液往鼻淚管方向流動,每天做2—3次,病情較重者可增加至4—6次,每次1分鐘,治療一段時間後,薄膜就會自行破裂,淚道也就通暢了。如果經過一段時間後,症狀仍未緩解,可以去醫院加壓沖洗淚道,將薄膜衝破。如果以上兩種方法治療均無效,則可採用淚道探通術,用探針將薄膜刺破,使淚道通暢。也有極少數患兒是由於骨性狹窄或鼻子畸形造成淚道堵塞,這種情況就要考慮手術或者其他的方法來使淚道通暢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