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劇社

新中國劇社

新中國劇社是中國話劇團體。1941年皖南事變後,由杜宣、許秉鐸、嚴恭、石聯星等人於同年秋在桂林組成。

新中國劇社

正文

中國話劇團體。1941年皖南事變後,由杜宣、許秉鐸、嚴恭、石聯星等人於同年秋在桂林組成。
1941年10月,劇社首演陳白塵的《大地回春》後,投資人李文釗因無力負擔劇社的經濟責任,退出劇社。劇社在慶祝郭沫若50壽辰的紀念活動中,成功地演出了杜宣創作的《英雄的插曲》和組曲《南山之什》。接著,公演了田漢的《秋聲賦》、沈浮的《重慶24小時》、俄國А.Н.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大雷雨》等劇目。 1942年3月劇社上演田漢、 洪深夏衍的《再會吧,香港》時,被國民黨當局強令禁演。劇社在周恩來的關懷下,曾得到中共中央南方局的資助。
1942年夏,劇社選舉瞿白音為理事長,從此進入了發展階段,繼俄國的《欽差大臣》、《大雷雨》和《風雨歸舟》(即《再會吧,香港》)演出後,於1943年初先後赴衡陽、湘潭、長沙等地旅行公演。在旅行期間又排演了曹禺的《蛻變》、洪深的《黃白丹青》、阿英的《海國英雄》及《復活》(夏衍改編)等劇。旅行演出解決了劇社經費上的困難,擴大了劇社的影響。1943年年底,劇社回到桂林。翌年2月15日至5月19日,劇社參加了田漢、歐陽予倩等主持的西南第一屆戲劇展覽會,並演出了宋之的、夏衍、於伶的《戲劇春秋》和《大雷雨》。不久,日軍南侵,劇社踏上了向黔桂大撤退的行列。1945年初,先後演出了活報劇《金碧交輝》,話劇《家》、《金玉滿堂》、《蛻變》、《風雪夜歸人》、《牛郎織女》、《草莽英雄》等。1946年秋,劇社一部分在汪鞏率領下,以新中國劇社名義去上海。另一部分在瞿白音率領下,用建國劇社名義去廣州。1946年12月,新中國劇社從上海赴台灣演出了《鄭成功》、《桃花扇》(歐陽予倩改編)、《牛郎織女》、《蛻變》等劇,受到台灣同胞的歡迎。後由於“二·二八”台灣人民爆發起義,劇社回到上海,繼續演出《桃花扇》等劇。1947年秋宣告解散。

新中國劇社新中國劇社
新中國劇社新中國劇社
在將近7年的演出活動中,劇社共演出了將近50個劇目。這個劇社的主要領導人是杜宣、瞿白音、汪鞏,主要成員先後有嚴恭、石聯星、朱琳刁光覃等。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