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納吉

斯里納吉

納吉布·敦·拉扎克(馬來語:Dato' Sri Mohd Najib bin Tun Haji Abdul Razak,1953年7月23日-)他是馬來西亞第二任首相敦拉薩的長子。英國諾丁漢大學主修工業經濟,1974年獲得英國諾丁漢大學經濟學士學位。1976年當選國會下議員,2004年至2009年4月2日為馬來西亞副首相,現為馬來西亞第六任首相。

基本信息

馬來西亞第六任首相拿督斯里納吉

簡介

馬來西亞第六任首相拿督斯里納吉的一生夢想,就是希望馬來西亞在團結、和平和繁榮的情況中成長,國泰民安。

(圖)斯里納吉斯里納吉

納吉是已故第二任首相敦拉薩的兒子,甫出世就周旋於馬來西亞政治中。陪伴納吉成長的就是父親的政治生涯,這使到他了解主流政治的需求。他清楚了解他的生命就是要為這個國家及社會服務。他的父親在1976年1月14日英年早逝,享年54歲。一夜間,納吉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人物,他在父親逝世後五周,身為長子的他代父守土,成功在補選中奪下北根區國席。當年只有22歲的納吉為馬來西亞歷史掀開新的一頁,成為史上最年輕的國會議員。在2004年,他坐上國家第二把交椅的位置,他的父親在47年前,也同樣坐上副首相位置。

拿督斯里納吉1953年7月23日,在彭亨州瓜拉立卑出世。他是在吉隆坡聖約翰國小與學院完成國小及中學教育,然後在英國烏斯特郡Malvern學院,以及伍斯特郡諾丁漢大學主修商業經濟學。他在1974年返回馬來西亞先踏足企業界,在國家銀行服務不久後,轉往國油擔任公關經理。不過,他的父親突然離世,徹底地改變了他的一生。

納吉“代父從政”後,瞬間就適應了國會議員的公務生涯,也發現自己擁有與生俱來的政治藝術細胞。儘管年紀輕輕,但是納吉卻在短期內展現出其作為政治人物的能力及可信度,以及一名有自我風格的領袖。他擔任國會議員的第一年,即受到當時的首相(我國第三任首相)敦胡先翁委任為能源、電訊及郵政部副部長,成為我國首名最年輕的副部長。自此之後,納吉的政途可說是一帆風順,他過後擔任過教育部副部長及財政部副部長。第四任首相敦馬哈迪醫生在1982年上任後,他安排拿督斯里納吉競選北根州議席。隨著納吉在大選中告捷,當年29歲的他受委為彭亨州州務大臣,管理馬來西亞半島最大的州屬。當年,由於前任州務大臣與彭亨州蘇丹意見分歧,令到該州面對嚴重的政治危機。但是,納吉不但是政壇的明日之星,更是彭亨州皇室庭院成員的四貴族之一(由於他繼承了地位崇高的貴族頭銜,Orang Kaya Indera Shahbandar),受到皇室的熱烈歡迎。政治危機迅速結束,恢復彭亨州巫統的團結。納吉在同一時間也展開一系列的措施,加強該州的教育水平。納吉在1982年更扮演關鍵的角色,成立彭亨州基金。它主要是提供獎學金,資助彭亨州子民,在教育及體育項目上的發展。納吉同時也加強彭亨州的企業領域,利用彭亨州的天然資源擴大子民的收入。與此同時,在與聯邦土地發展局(FELDA)的合作下,納吉也制訂新土地協定制度,為沒有土地的人民或低收入一群提供新的收入機會。

拿督斯里納吉於1982年擔任巫青團副團長職,並於1987年擔任巫青團代團長職。他在1988年的黨糾紛結束後,升任為巫青團長,直至1993年。

在1986年的全國大選中,納吉重作馮婦,蟬聯北根區國會議員。他中選後,受委為文化、青年及體育部長。他隨即投入工作,更專注於提升國內的體育活動,並在1988年提出國家體育政策。1989年,馬來西亞在吉隆坡舉行的東運會中,取得最輝煌的成績。

拿督斯里納吉在1991年受委為國防部長,成功把一個被視為無活力,無生氣的部門活躍起來。他也透過策略性的能力加強、採購和演習工作,使大馬武裝部隊更呈現代化。拿督斯里納吉在1995年轉換了內閣職位,受委為教育部長。他在上任後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透過教育,把馬來西亞朝著2020先進國宏願前進。在五年的任期內,納吉推出多項機制,讓大馬人有能力迎接未來的挑戰。他也重組教育部,私立化國立大學,鼓勵本地大學與外國大學和學院合作。這項計畫為不少大馬人提供教育及升學機會,也把馬來西亞定位為區域教育中心。拿督斯里納吉也提升教學證書至文憑資格,讓新進教師獲得更高的基薪。

1998年,大馬發生政治動亂。拿督斯里納吉在1999年全國大選中,依然獲得選民委託,再度蟬聯北根區國會議員。他隨後第二次受委為國防部長。他繼續之前未完成的工作,致力於提升及現代大馬武裝部隊。他在2004年兼任副首相職,同時也兼顧多項工作,包括監督聯邦土地發展局、大馬人權委員會和選舉委員會。同時,他也負責逾28個內閣委員會,以監督及討論廣泛的問題。拿督斯里納吉與妻子拿汀斯里羅斯瑪,育有3男2女。

2009年4月3日,拿督斯里納吉在最高元首御前宣誓就職為馬來西亞首相,從卸任首相拿督斯里阿都拉手中和平進行職權轉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