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不在

斯人不在

洪憲鬧劇·楊度·帝王術,懷李叔同先生,回憶我的姑母,柳亞子“牢騷”再解讀。陳源教授逸事,蘇青為何被稱猶太作家,“勇於不敢”,再說張東蓀,殷海光其人其事……這本書中所選擇的人物,大都命運多舛,這么說,也許不是那么確切,但是至少,在他們身邊後的歷史,他們被遮蔽了。與定些人物的命運相映成趣的是,這本書中所選取的文章,沒有哪篇是陳義甚高,也沒有哪篇有什麼微言大義。學者們最初爬梳這些人物的出發點是什麼樣的情形我不得而知,但是就我而言,選編一本這樣的書,除了個人的興趣之外,那就是取消文字遮蔽,回到歷史本初。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陳遠,史學研究者,近年來一直關注中國近現代思想史、文化生態變遷等題目。文章散見於《南方周末》《隨筆》《溫故》等,數次被《新華文摘》轉載,並為多家選本選錄。著有《被忽略的大師——李宗吾傳》,編著有《逝去的大學》

目錄

斯人不在斯人不在
陳遠:我們只能是自己的道德法官(序)
鍾兆云:文字祭台:晚年辜振甫信中憶述辜鴻銘
附:名人眼中的辜鴻銘
王學泰:洪憲鬧劇·楊度·帝王術
楊天石:“四一二”政變前夕的吳稚暉
豐子悄:懷李叔同先生
楊絳:回憶我的姑母
智效民:柳亞子‘牢騷”再解讀
蘇雪林:陳源教授逸事
周允中:蘇吉為何被稱猶太作家?
邵建:“勇於不敢”
謝泳:張東蓀這個人
謝泳:再說張東蓀
許紀霖:翁文灝:究竟是你負時代還是時代負你
范泓:萬山不許一溪奔——台灣“雷震案”真相
范泓:殷海光其人其事
陳遠:此般師生此般情——金岳霖與殷海光
王昊:雷海宗之死
陳遠:胡風:三十萬言三十年
袁津琥:都雲聯成讖誰知別有因——從《黃侃日記》分析其英年早逝的原因
陳遠:性博士的文化氣魄
散木:“卿本佳人,奈何作賊”的劉師培——關於他的“激烈”和“下水”
文潔若:苦雨齋主人的晚年
文潔若:我所知道的錢稻孫
丘立才:關於張資平“漢奸文人”的問題

書摘

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歲的時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
校里見到李叔同先生,即後來的弘一法師。那時我是預科生,他是我們的音
樂教師。
我們上他的音樂課時,有一種特殊的感覺:嚴肅。搖過預備鈴,我們走
向音樂教室,推進門去,先吃一驚: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講台上。以為先生總
要遲到而嘴裡隨便唱著、喊著,或笑著、罵著而推進門去的同學,吃驚更是
不小。他們的唱聲、喊聲、笑聲、罵聲以門檻為界限而忽然消滅。接著是低
著頭,紅著臉,去端坐在自己的位子裡。端坐在自己的位子裡偷偷地仰起頭
來看看,看見李先生的高高的瘦削的上半身穿著整潔的黑布馬褂,露出在講
桌上,寬廣得可以走馬的前額,細長的鳳眼,隆正的鼻樑,形成威嚴的表情
。扁平而闊的嘴唇兩端常有深渦,顯示和藹的表情。這副相貌,用溫而厲三
個字來描寫,大概差不多了。講桌上放著點名簿、講義,以及他的教課筆記
簿、粉筆。鋼琴琴衣解開著,琴蓋開著,譜表擺著,琴頭上又放著一隻時表
,閃閃的金光直射到我們的眼中。黑板(是上下兩塊可以移動的)上早已清楚
地寫好本課內所應寫的東西(兩塊都寫好,上塊蓋著下塊,用下塊時把上塊
推開)。在這樣布置的講台上,李先生端坐著。坐到上課鈴響出(後來我們知
道他這脾氣,上音樂課必早到。故上課鈴響時,同學早已到齊),他站起身
來,深深地一鞠躬,課就開始了。這樣地上課,空氣嚴肅得很。
有一個人上音樂課時不唱歌而看別的書,有一個人上音樂課時吐痰在地
板上,以為李先生看不見的,其實他都知道。但他不立刻責備,等到下課後
,他用很輕而嚴肅的聲音鄭重地說:某某等一等出去。於是這位某某同學只
得站著。等到別的同學都出去了,他又用輕而嚴肅的聲音向這某某同學和氣
地說:下次上課時不要看別的書。或者:下次痰不要吐在地板上。說過之後
他微微一鞠躬,表示你出去罷。出來的人大都臉上發紅。又有一次下音樂課
,最後出去的人無心把門一拉,碰得太重,發出很大的聲音。他走了數十步
之後,李先生走出門來,滿面和氣地叫他轉來。等他到了,李先生又叫他進
教室來。進了教室,李先生用很輕而嚴肅的聲音向他和氣地說:下次走出教
室,輕輕地關門。就對他一鞠躬,送他出門,自己輕輕地把門關了。
最不易忘卻的,是有一次上彈琴課的時候。我們是師範生,每人都要學
彈琴,全校有五六十架風琴及兩架鋼琴。風琴每室兩架,給學生練習用;鋼
琴一架放在唱歌教室里,一架放在彈琴教室里。上彈琴課時,十數人為一組
,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