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弱視

斜弱視

  斜視是指兩眼不能同時注視目標,屬眼外肌疾病。可分為共同性斜視和麻痹性斜視兩大類。前者以眼位偏向顳側,眼球無運動障礙,無復視為主要臨床特徵;麻痹性斜視則有眼球運動受限、復視,並伴眩暈、噁心、步態不穩等全身症狀。斜視病因複雜,現代西醫學除針對病因及手術治療,對病因不明者,尚無理想方法。

  弱視是眼部無明顯器質性病變,或者有器質性改變及屈光異常,但與其病變不相適應的視力下降和不斷矯正或矯正視力低於0.9者均為弱視,可以發生於一眼或兩眼。弱視(amblyopia)中最重要的為斜視性弱視,半數以上的弱視與斜視有關,從症狀上來看,斜視為眼位異常,弱視是視力異常。兩者關係如馬車的兩個輪子,屈光不正則象車軸,它粘結著兩個車輪。

斜弱視名詞定義

斜視

 拼音:xíeshì
基本解釋:1.[strabismus]∶一種眼病。由於外眼肌不平衡而引起一眼不能同另一眼取得雙眼視覺的狀況;2.[looksideways;castsidelongglances;lookaskance]∶斜著眼看目不斜視;
詳細解釋
1.斜著眼看。南朝梁何遜《七召》:“托斜視於遺簪,寄含情而舉扇。”清葆光子《物妖志·虎》:“女即回眸斜視曰:‘酒豈足貴,謂人不宜預飲也。’”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四:“他的眼睛向蘇沛霖斜視了一下。”
2.一種眼病。當一隻眼睛直視目標時,另一隻眼便斜向一側。多由眼球位置不正,或眼肌平衡失調所致。

弱視

拼音:ruoshi
英文名稱:amblyopia
基本解釋:兒童視力用眼鏡矯正不能達到0.8以上,而經多種有關檢查又未發現異常的眼病。
套用學科:
中醫藥學(一級學科);中醫眼科疾病(二級學科)

斜弱視症狀

斜視:

兒童輕度的內、外隱斜視不會引起眼睛不舒服,斜度高的才有眼睛不適垂直性隱斜視有較明顯的眼睛不舒服,鏇轉性隱斜視引起眼睛及全身不適症狀很明顯。隱斜視的症狀也與全身健康情況、精神狀態等因素有關。隱斜視常出現以下症狀:

斜弱視斜弱視

1.久視之後常出現頭疼、眼酸疼、畏光,這是由於持續使用神經肌肉的儲備力而引起眼肌疲勞。
2.閱讀時出現字跡模糊不清或重疊、串列,有時可出現間歇性復視,間歇性斜視,如果用單眼看反而覺得清晰、省力等,甚至發生雙眼視覺紊亂。
3.立體感覺差,不能精確地判定空間物體的位置和距離。隱斜視還可出現神經放射性症狀,如噁心、嘔吐、失眠、結膜和瞼緣充血等症狀。

弱視:

弱視是指最佳矯正視力低於0.9(0.9適用於5歲和5歲以上者,低於5歲者應下調至:4歲0.8,3歲和3歲以下0.6)的視力狀況,可分為有明顯器質性病變形成的弱視、無明顯器質性病變造成的弱視。
1.明顯的器質性病變,是指患者患有諸如視神經萎縮、先天性白內障、先天性上瞼下垂、先天性角膜混濁、先天性玻璃體混濁、先天性青光眼、先天性無虹膜、全色盲、白化病、眼球震顫等明顯的眼科疾病。患者除患有上述明顯的器質性病變之外,也可能同時患有的屈光不正或屈光參差、斜視,不在明顯的器質性病變之列。儘管在通過現有的醫療手段解決或部分解決明顯的器質性病變之後,最佳矯正視力如果仍然不能達到0.9,則形成弱視。
2.無明顯的器質性病變,是指患者並不患有上述羅列的明顯器質性病變,患者可能患有屈光不正、屈光參差、斜視,也可能不患有,甚至眼球結構為平光。
3.矯正視力:矯正視力就是進行光學配鏡後的視力。統計學分析,對兒童弱視眼患者而言,大多數兒童是遠視眼結構,少數是近視結構,還有很少的一部分是平光或正常的生理性遠視(兒童先天生來就是遠視眼,大概300度左右,隨著年齡增長,遠視度數逐步減小,最後發育為正視眼結構;3-6歲兒童分別存在200、150、100、50度左右的遠視,都是正常的,無需配鏡矯正,稱為生理性遠視)。
4.弱視可以形成斜視,斜視可以導致弱視。弱視除與斜視有關的斜視性弱視外,尚有屈光異常、屈光參差等所形成的弱視。有屈光異常者不能得到矯正,就是增加照明或增強注視目標的對比度時,往往也不能使視覺得到改善。
5.弱視按程度分為:輕度弱視:視力4.9(0.8)~4.8(0.6);中度弱視:視力4.7(0.5)~4.5(0.2);重度弱視:視力低於或等於4.0(0.1)。
弱視眼並不少見,國外報告在普遍人群中,弱視的發生率2~2.5%,我國弱視發病率約占2~4%,弱視是一種常見的多發病。我們知道良好的視力不是先天獲得的,嬰兒出生時,視力不及人的1%,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雙眼視細胞不斷發育和完善。5歲以內是視功能發育的重要時期,視覺發育一直延續到6~8歲,如這個時期某種原因造成雙眼視物障礙,視細胞就得不到正常的刺激,視功能就停留在一個低級水平,雙眼視力低下,不能矯正,就形成了雙眼弱視;若只能用一眼視物,久而久之反覆刺激的眼視覺發育了,而不能注視的另一眼發育遲緩,就形成了單眼弱視。弱視在視覺發育期間均可發生,多在1~2歲就開始。弱視發病癒早,其程度就越重。 

斜弱視分類

斜視:

斜視可依其偏斜方向不同而分為內斜視、外斜視、上斜視、下斜視。其中以內、外斜視最普遍。如詳細分類,內斜視可分為:
1、假性內斜視:外表看來像內斜視,而實非內斜視(東方人較多見)。
2、先天性內斜視:發生在半歲以內之內斜視謂之。
3、後天性內斜視:可分為共慟性內斜視:即非痳痺性內斜。非共慟性內斜視即痳痺性內斜視。
至於外斜視又可分為:
1、假性外斜視:外觀看來像外斜視而實非外斜視。
2、間歇性外斜視:間歇性發生之外斜視謂之。
3、外斜視。

弱視:

斜視性
發生在單眼,患兒有斜視或曾有過斜視,常見於四歲以下發病的單眼恆定性斜視患者,其由於大腦皮質
主動抑制斜眼的視覺衝動,長期抑制形成弱視,視覺抑制和弱視只是量的差別,一般為斜眼注射時可以解除抑制,而弱視則為持續性視力減退。斜視發生的年齡越早,產生的抑制越快,弱視的程度越深。
患者有斜視或曾有過斜視,同時伴有弱視,但無眼底異常。目前認為這是因為斜視引起復視和視覺紊亂使患者感到極度不適,大腦視皮質主動抑制由斜眼黃斑傳入的視覺衝動,該眼黃斑部功能長期被抑制,形成了弱視。這種弱視是斜視的後果,是繼發的、功能的,因而是可逆的,預後是好的。但偶有少數原發性者即使在積極治療下視功能改善也不顯著。
屈光參差性
因兩眼不同視,兩眼視網膜成像大小清晰度不同,屈光度較高的一眼黃斑部成像大而模糊,引起二眼融合反射刺激不足,不能形成雙眼單視,從而產生被動性抑制,兩眼屈光相併3.00D以上者,屈光度較高常形成弱視和斜視。以至被動性和主動性抑制同時存在。弱視的深度不一定與屈光參差的度數有關,但與注視性質有關,旁中央注視者弱視程度較深,這類弱視的性質和斜視性弱視相似,是功能性的和可逆的。臨床上有時也不易區分弱視是原發於屈光參差,還是繼發於斜視,此型如能早期發現,及時配戴眼鏡,可以預防。
由於兩眼黃斑部所形成的物象清晰度不等,即使屈光不正得到矯正,屈光參差所造成的物象大小仍然不等,致使雙眼物象不易或不能融合為一,視皮質中樞只能抑制屈光不正較大眼睛的物象,日久遂發性弱視,這類弱視也是功能性的,因而可逆的。
先天性
在嬰兒期,由於上瞼下垂,角膜混濁,先天性白內障或因眼瞼手術後遮蓋時間太長等原因,使光刺激不能進入眼球,妨礙或阻斷黃斑接受形覺刺激,因而產生了弱視,故又稱遮斷視覺刺激性弱視。
發病機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VonNoorden推測新生兒常有視網膜或視路出血,可能影響視功能的正常發育。有些先天性弱視繼發於眼球震顫。
形覺剝奪性
多為雙眼性,發生在高度近視、近視及散光而未戴矯正眼鏡的兒童或成年人,多數近視在6.00D以上,遠視在5.00D以上,散光≥2.00D或兼有散光者。雙眼視力相等或相似,並無雙眼物像融合機能障礙,故不引起黃斑功能性抑制,若及時配戴適當眼鏡,視力可逐漸提高。
在嬰幼兒期,由於角膜混濁、先天性白內障、或上瞼下垂遮擋瞳孔,致使光線刺激不能充分進入眼球,剝奪了黃斑部接受正常光刺激的機會,產生功能性障礙發生弱視。
屈光不正性
由於出生時黃斑出血,導致錐細胞排列不規則,在嬰兒出生後雙眼形成以前發生,因而預後不好。有些雖然視網膜及中樞神經系統不能查出明顯的病變,目前仍認為屬器質性病變,因現有檢查方法不能發現,此型為恆定性弱視,治療無效。
多為雙側性,發生在沒有戴過矯正眼鏡的高度屈光不正患者。雙眼視力相等或相近。屈光不正性弱視多見於遠視性屈光不正者。這種弱視因雙眼視力相差不多,沒有雙眼物象融合障礙,故不引起黃斑部功能抑制,所以配戴合適的矯正眼鏡後,視力自能逐漸提高,無需特殊治療,但為時較長。
從表面看,以上五種均是弱視,但在發病機理方面有本質區別。在斜視和屈光參差性弱視進入雙眼的光刺激是等同的,雙眼黃斑部都參與視功能的發生、發展過程,所以預後較好。但形覺剝奪性弱視是在嬰幼兒期視功能尚未發育到完善或成熟階段,視網膜未能得到足夠的光刺激而未能充分參與視功能的發育過程,造成弱視,這種弱視不僅視力低下,且預後也差。單眼障礙造成後果較雙眼者更為嚴重。所以由於眼病而遮蓋嬰幼兒眼睛時應特別慎重,以免形成剝奪性弱視(尤其6月以內的患兒)。
綜上所述,先天性及形覺剝奪性弱視預後較差;屈光不正性、斜視性、屈光參差性弱視預後較好。關鍵在於早期發現,及時和正確治療,絕大多數視力可提高,獲得正常視力的可能性也相當大。
根據年齡不同又分為小兒斜視和成人斜視小兒斜視:一般是先天性的。
成人斜視:比如受到眼外傷的影響導致出現斜視。

斜弱視治療

斜視:

治療斜視最好的方法,因斜視的類別不同而異,一般可分為手術療法與非手術療法,不過都需要儘早治療。

斜弱視治療斜弱視治療

一、手術療法是以手術的方法調整外眼肌的強度與附著點的位置,使眼位趨於正常。對於先天性內斜視與上下斜視的患者來說,治療斜視最好的方法就是斜視手術;非調節性而且斜度大的斜視通常亦需要通過手術的方法來矯正。
二、非手術療法:並非所有的斜視都需要手術治療,對於調節性內斜視,治療斜視最好的方法就是非手術治療。
只要戴上適當的遠視眼鏡或雙光鏡就可以矯正。如果並有中高屈光異常,亦常需配戴眼鏡來矯正,另外可借著軸矯正訓練的方法來幫助兩眼單視能的恢復與增加融像能力。例如以視軸矯正訓練機來訓練,或者配戴稜鏡鏡片等。如果並有弱視,則弱視的訓練亦是不可或缺的治療。
另外,專家提醒,不管是通過手術治療還是非手術治療,治療斜視最好的方法就是儘早發現儘早治療,並定期複查。

弱視:

1、穿針穿珠訓練:患兒戴了矯正眼鏡後,用紅線穿針或穿珠子,每次穿200—300根針或200—300粒珠子,促使多用近目光.以提高視力。
2、紅光閃爍刺激法:患兒戴矯正眼鏡後,用弱視眼從觀察孔中看閃爍性的紅光,每次10—15分鐘,每日兩次。
3、幼兒治療:檢查幼兒視力可用兒童視力表,或用大小不同的玩具在不同的距離估計幼兒視力。最精確可靠的檢查是視覺誘發電位法。1—2歲幼兒被發現有一眼弱視,可在醫生的指導下,用1%阿托品油膏塗健眼,每日一次,連續三個星期後休息一個星期作為一療程。每做完兩個療程後檢查一次,並決定是否繼續治療。上述治療,可持續到幼兒能夠合作擴瞳驗光,配戴眼鏡為止。使用阿托品油膏治療的目的是使健眼出現暫時視力模糊,迫使弱視眼能優先看外界物體而提高視力。
4、遮蓋治療:當患兒配戴矯正眼鏡後,在醫生的指導下,用塑膠布或黑布制的遮眼罩將健眼徹底遮住,迫使弱視眼看物,使弱視眼得到鍛鍊而增加視力。遮蓋健眼多少天放開一天,或雙眼交替遮蓋的比例,應根據患兒視力的高低及年齡的大小而靈活掌握。遮蓋健眼要徹底,不能使患兒用健眼偷看,進行遮蓋療法要有恆心,不能中斷,否則會明顯影響療效。要特別注意,每進行遮蓋療法4個星期,必須檢查兩眼視力,觀察弱視眼視力有無進步,被遮眼視力有無退步。如被遮眼視力沒有退步,可繼續作遮蓋如被遮眼視力退步,就要停止遮蓋若干天,等被遮眼視力恢復後再繼續遮蓋治療。
完全遮蓋法:在視力好的一隻眼的眼鏡片上,貼上不透明的紙,然後讓患者做一些精細的活動如繪畫,揀芝麻、穿珠子等。此法對弱視眼視力在0.3以上者都適宜。
部分遮蓋法:用透明的玻璃紙粘在視力好的一隻眼的鏡片上,使其視力在戴上這種半透明的眼鏡後比對惻弱視眼視力低0.1~0.2為宜,經常做一些精細活動進行鍛鍊。適用於雙眼視力相差不太大及經過完全遮蓋法治療後弱視眼視力提高至正常視力或接近正常視力者。
5、光學藥物壓抑療法:本法套用時較為複雜,需在醫生指導下施行。首先兩眼放瞳驗光,充分矯正屈光度數,根據弱視眼的視力調整兩眼屈光度數後配眼鏡。然後,健眼每日滴1%阿托品藥水一次,迫使弱視眼看遠或看近,以鍛鍊弱視眼,使弱視眼的視力不斷進步。

治斜弱視五方面

消除抑制

斜弱視主要是發生於視覺發育期間,極大抑制視覺功能的形成。所以,治療基本的任務就是消除抑制。在解決屈光不正的基礎上進行遮蓋治療,其原理就是遮蓋健眼強迫使用患眼,消除單眼抑制、復視和混淆視,以促進視功能的恢復。

提高視力

提高視力是斜弱視治療的根本目的。高博士表示,精細目力訓練可有效促進患者的視覺發育,達到增視效果。精細目力訓練有穿針,描圖繪畫、穿珠子等,患者可根據自身情況選用。

矯正眼位

矯正眼位是消除斜弱視患者復視,預防單眼抑制、弱視的重要舉措。眼位矯正,應根據其性質選擇手術和非手術治療,以便給雙眼單視創造恢復的條件,使雙眼視得到正常的發育。眼位矯正後還要繼續視功能訓練,並密切觀察視力及眼位變化情況。

訓練黃斑固視

弱視眼多有固視異常,並出現注視點偏移及中心盲點。高博士提醒,弱視患者測定是否有固視異常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在治療時選擇適當方法以訓練防止旁中心注視、視網膜異常對應,達到增視的目的。

融合功能

視力恢復至正常,很多家長認為不必再進行斜弱視治療。其實,這是錯誤的。高博士表示,多數斜弱視患兒不僅沒有雙眼同時視物的功能,而且融合功能和立體視覺都存在缺陷。當弱視眼的視力恢復正常之後,還需進行同視機訓練,建立融合功能,恢復立體視覺,最終獲得正常立體視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