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桐城

文都桐城

明清兩代,桐城文風一統全國。 辭賦名家潘承祥云:“桐城文派,雄霸文壇居然200年之久。 桐城也因此而成為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享有“文都”盛譽。

基本信息

文都桐城

文都桐城

這是自古以來被世人公認的一種提法。具體可從文化、文學、歷史等角度去理解概念的本質屬性
(1)桐城誕生過一系列文學藝術流派。明清兩代,桐城文風一統全國。有“天下文章看桐城”之說!其代表人物有方苞劉大魁姚鼐、戴名世、方東樹、姚瑩、吳汝綸等。桐城畫派、桐城戲派、桐城文派桐城詩派、桐城詞派、桐城學派、中國桐城賦派、桐城駢文派等等。其中:桐城文派,曾統治清代文壇;黃梅戲派,曾轟動現代舞台;桐城賦派,正震動當代網路國度。桐城散文派,分支甚多,如常州詞派陽湖派、湘江派等等。其影響,可謂覆蓋當時的全國,而且300年以來。因此,其時空的覆蓋能量之大,可謂是唐古文運動、宋古文運動之後所獨有的。於是,才形成了今天的桐城研究學。辭賦名家潘承祥云:“桐城文派,雄霸文壇居然200年之久。舉世騰譽,傳世名作2000餘種之巨;令人稱頌,作家隊伍1200餘人之眾。傳承左史精髓,尤近韓歐;深得程朱理學,探源經訓。戶戶翰墨馨香,家家燈火書齋。文章甲天下,冠蓋滿京華。個個能唱戲,聞人驚天外。世界僅見,歷代名人大家著述頗豐;獨占熬頭,桐城文派代表遺存甚多。【引用自【桐城賦】】”。戲劇之鄉:清乾隆年間,發源於皖鄂交界處的採茶調傳至安慶市後與本地方言相結合,經嚴鳳英等老一輩藝術家的繼承與發揚,逐漸成為蜚聲海內外的劇種---黃梅戲。((天仙配》、《女駙馬》等著名曲目膾炙人口,名揚海內外。
(2)當代“辭賦國學文化”在桐城異軍突起。以辭賦大師--潘承祥為首,這場起源於桐城深厚文化根基、起源於網路世界的國學辭賦運動---新中華辭賦運動中華駢文運動---是當代的新文化運動,是當代辭賦文化的興起、是古典辭賦的偉大復興。這場運動,就首發桐城。而且吸引了大批辭賦作家參與,如:浙東刀客周曉明、雁北以北郝麗雲、閩南才女陳秀東、遼左名家陳瑞萍、關東狂客日不落等等。中國桐城賦派,可謂是皖江文化的主流文化,作家雲集,名家輩出---桐城辭賦作家群規模宏大:
孫繼綱賦集】【顏麒麟賦集】【袁瑞良賦集】【雪川辭賦集】【潘承祥賦輯】【周曉明賦輯】
【保鏢辭賦集】【天山客賦集】【詹杭倫賦集】【張昌余賦集】【魏明倫賦集】【何開四賦集】
桃花主人賦】【章方松賦集】【賈玉寶賦集】【病龍辭賦集】【布茂嶺賦集】【郝麗雲賦集】
沈不沉賦集】【錢明鏘賦集】【陳恩田賦集】【陳章漢賦集】【高志其賦集】【王艷鈞賦集】
【右文辭賦集】【王志清賦集】【張心豪賦集】【蔣海松賦集】【閒機生賦集】【馬門列夫賦】
王鐵辭賦集】【陳仁德賦集】【饕餮記賦集】【王秉德賦集】【盧虹賦序集】【楊威辭賦集】
【賀興桐賦集】【王士毅賦集】【王克湘賦集】【向征辭賦集】【賀曉賢賦集】【王獻力賦集】
月隱寒霜賦】【杜萱辭賦集】【風少爺賦集】【許孔璋賦集】【張黎華賦集】【周志豪賦集】
【夜月幽蓮賦】【陳秀冬賦集】【胡雪松賦集】【徐康辭賦集】【雪雁鳴賦集】【熊篤辭賦集】
浮生閒數賦】【陶然於然賦】【倪文濤賦集】【陳勇辭賦輯】【月下蟲賦集】【陳瑞萍賦集】
喻子涵賦集】【廣成子賦集】【山東萊子賦】【趙榮光賦集】【高軍辭賦集】【並日齋主賦】
易聞曉賦集】【流沙河賦集】【曹英人賦集】【聖玉辭賦集】【朱向遠賦集】【乾坤居士賦】
【醉臥松山賦】【宋小武賦集】【抱月齋主賦】【明石秋色賦】【白永剛賦集】【花月主人賦】
【劉長煥賦集】【王澤生賦輯】
(3)桐城歷史悠久,文風昌盛,為江淮文化圈的發祥地和集中地。早在春秋時代,即稱桐國;公元757年正式建縣,公元1996年撤縣設市,歷時1200餘年。其間人文勃興, 代有英才。唐宋兩代的曹松、李公麟,一以詩名,一以畫顯。明清時期中進士者就達240餘人。其中,明末大思想家、科學家方以智堪稱“十七世紀罕無倫比的百科全書式”的大學者;特別是以戴名世、方苞、劉大櫆、姚鼐為代表的"桐城派",雄霸文壇200餘年,擁有作家1200餘人,創作傳世作品2000餘種,是中國文學史上迄今為止時間最長、作家最多、影響最大的散文流派。近現代桐城名人有美學宗師朱光潛,一代大哲方東美,革命家、外交家黃鎮,農工民主黨創建人章伯鈞,計算機之父慈雲桂。京師大學堂首任總教習吳汝綸先生創辦的桐城中學已是百年名校,目前全市每年向高校輸送新生2000多人,高考達線率保持全省領先水平。桐城是黃梅戲之鄉,孕育了以嚴鳳英為代表的一代黃梅戲表演藝術家。桐城也因此而成為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享有“文都”盛譽。辭賦大師潘承祥雲:“溯桐邑有史料記載以降,鴻儒碩輔,曠達千百位;人文盛狀,綿歷千百年。細而言之:范增足智多謀,項羽尊稱亞父;周瑜風儒爾雅,東吳喻為儒將。三國呂蒙,稱雄呂亭驛;孝子魯肅,葬母魯谼山。呂亭左縣,南北朝宋武帝之建制也,存續200餘年;呂亭驛站,大明朝朱元璋之置設焉,延續300多載。唐朝曹夢征,以詩名;宋代李公麟,以畫顯。明朝阮大鋮,其戲曲創作世稱才調雙絕;忠臣左光斗,其錚錚鐵骨堪稱東林中堅。一生磊落,左遺直為官剛正不阿;兩朝名相,何如寵從政清正廉潔。錢澄之,學富五車,尋雅韻而起雲龍社;方以智,才高八斗,避靖難而隱青原寺。父子兩宰相,一門三翰林,名揚天下;五里三進士,隔河兩狀元,美談千載。張英雅量,名傳六尺之巷;其愛贍母,世譽孝子之最。【引用自【桐城賦】】”。
(4)桐城位於安徽省中部偏西南,地處長江經濟協作區腹地,全市總人口75萬,市區常住人口12萬。國土面積164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2.3萬畝,其中水田47萬畝,旱地5.3萬畝,湖泊水面16.7萬畝。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山地、丘陵、平原依次呈階梯分布,屬亞熱帶氣候區,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能夠創造出極大豐厚的物質財富,適合孕育優秀的歷史文化。再加之各種複雜的歷史戰亂、社會動盪、大批歷史移民湧入,帶來先進的生產力和先進的中原文化,並與桐城本土文化融合,形成了獨特的桐城文化。“八山一水半分田,還有半分是家園”典型山區的桐城,成為文化大省安徽的重要文化版圖。桐城文人,寬闊的襟懷開放的視野,是江淮長廊文化為江河湖海文化造就的結果。桐城派作家群桐城人文精神有善於敢於創造革新的傳統毛主席接見蘇聯大使時說 :“桐城出了六尺巷,讓他三尺又何妨?”。這是桐城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本質內涵。辭賦大師潘承祥云:“龍鸞駕射,發乎天象。紫雲霞映,瑞罩斯邑。以故,焜焜然,山川毓秀而人傑;恢恢兮,物華天寶而鍾靈。陶陶然,聞人因之而輩出;鬱郁兮,翰墨緣此而飄香。賢才鼎顯,詩書禮傳。人文超拔,英傑雄起。文風昌盛而蔚然,民風淳厚而質樸。冉冉紫光彌宇宙,唐唐文氣儀乾坤。【引用自【桐城賦】】”。

網站簡介

本網站的信念是:努力堅持堅持再堅持最後成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