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聞曉

易聞曉

易聞曉,男,1963年5月生於江西宜豐,文學博士,學者,當代詩人,著名辭賦家,作品深受當代學人好評,其名作《海口賦》享譽海內外。現為貴州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貴州省核心專家,貴州省高校學科帶頭人,獲國務院特殊津貼。兼任中國賦學會副會長、中國韻文學會、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理事、中國駢文學會常務理事、貴州省古典文學學會副會長、貴州省國學研究與傳播中心、貴州師範大學黔學研究中心主任。 2017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畫”建議人選。

基本信息

教育背景

1995—1998杭州大學中文系中國文學批評史專業碩士研究生,獲文學碩士學位,導師韓泉欣教授。

1998—2001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中國文化史方向博士研究生,獲文學博士學位,導師束景南教授。

2002—2004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導師楊明教授。

工作經歷

易聞曉教授著作 易聞曉教授著作

2001.07—2001.09暨南大學古籍研究所任教

2001.10—2004.11海南師範學院中文系任教

2004.12— 現在 貴州師範大學文學院任教

開設課程

中國古代文學(本科)

儒道佛哲學精要(本科)

中國文化史(研究生)

中國詩學(研究生)

中國賦學(研究生)

研究領域

中國詩學、中國賦學、晚明文學、晚清文學

論著目錄

著作

1、《公安派的文化闡釋》,齊魯書社,2003

2、《中國古代詩法綱要》,齊魯書社,2005

3、《中國詩句法論》,齊魯書社,2005

4、《道鹹宋詩派詩人研究》(合作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5、《莫友芝文學與文獻學研究》(合作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6、《黔學論集》(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

7、《會山堂初集》(齊魯書社,2015)

8、《詩賦研究的語用本位》(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

9、《中國賦學》(第三輯)(合作主編,齊魯書社,2016)

10、《中國詩法學》(商務印書館,2017)

11、《易聞曉賦集》(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7)

論文

1、《晚明士夫禪學的典型個案》(《社會科學戰線》2000年第1期)

2、《袁宏道:從性情到文學的自適》(《齊魯學刊》2000年第1期)

3、《大乘起信論的思辨結構》(《海南師範學院學報》2000年第1期)

4、《墨子散文之論辯》(《海南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第4期)

5、《禪學的儒學虛化》(《學術探索》2003年第5期)

6、《袁宏道:自然與理性夾縫中的自適人生》(《江西社會科學》2003年第4期)

7、《袁宗道:“穩實”掩蓋的自適精神》(《貴州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第4期)

8、《從袁宏道〈廣莊〉看莊、禪異同》(《海南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第3期)

9、《古代文學教學:知性分析與文化關聯》(《黑龍江高教研究》2003年第4期)

10、《袁宗道文論:識見辭采的雙向虛化》(《甘肅社會科學》2004年第3期)

11、《本然生命的伸揚:袁宏道的自然性靈論》(《學術探索》2004年第5期)

12、《用事辨略》(《修辭學習》2004年第2期)

13、《論屬對》(《海南師範學院學報》2004年第4期)

14、《論脫化》(《長江大學學報》2004年第2期)

15、《袁中道:性命憂懼與生死決心》(《華僑大學學報》2005年第1期)

16、《意境創造的詩法功用》(《齊魯學刊》2006年第6期)

17、《詩與駢文句式比較》(《貴州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第6期)

18、《中國詩的韻律節奏與句式特徵》(《中國韻文學刊》2007年第4期)

19、《古詩、樂府考辨》(《貴州文史叢刊》2008年第1期)

20、《鄭珍詩與山谷詩學的關係》(《貴州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第1期)

21、《程恩澤詩論對鄭珍的影響》(《貴州師範大學學報》2008年第1期)

22、《詩道高雅的語用闡述》(《文學評論》2008年第2期)

23、《黃庭堅詩學與宋人詩話的論詩取向》(《文學遺產》2008年第4期)

24、《樂府古辭與古詩十九首關係考辨》(《貴州文史叢刊》2009年第1期)

25、《集腋成裘,學林嘉音——從〈莫友芝年譜長編〉說開去》(《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09年第2期)

26、《〈陌上桑〉擬作的主題演變》(《貴州師範大學學報》2009年第3期)

27、《〈陽明先生集要〉點校評介》(《貴陽學院學報》2009年第6期)

28、《自然與工力:中國詩學的體用之思》(《文學評論》2010年第3期)

29、《鄭珍〈說文逸字〉述要》(《貴州師範大學學報》2011年第3期)

30、《鄭氏字學抉要》(《貴州民族學院學報》2011年第3期)

31、《鄭珍為詩取徑的主次分軌》(《貴州文史叢刊》2011年第4期)

32、《莫友芝為詩路向的體制分殊》(《華南師範大學學報》2011年第5期)

33、《程恩澤詩宗韓、黃與道鹹詩風》(《北方論叢》2011年第6期)

34、《謝靈運詩賦的關聯與分異》(《山西師大學報》2011年第6期)

35、《馬融文章考》(《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1年第6期)

36、《論漢代賦頌文體的交越互用》(《文學評論》2012年第1期)

37、《鄭珍“學人詩”的學韓路向》(《文學遺產》2012年第1期)

38、《漢賦“憑虛”論》(《文藝研究》2012年第12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3年第5期轉摘)

39、《類推思維的文學推衍》(《文學評論》2013年第4期,中國人大書報資料中心《文藝理論》2013年第9期全文轉載)

40、《“賦亡”:鋪陳的喪失》(《文學評論》2015年第3期)

41、《賦用聯綿字字本位語用考述》(《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15年第2期)

42、《辭賦聯綿字語用考述》(《南京大學學報》2016年第1期)

43、《比興、詠物辨說》(《貴州師範學院學報》2016年第5期)

44、《“以議論為詩”與理趣之境》(《貴州師範大學學報》2016年第3期)

45、《理學主知與心學“反智識主義”傾向》(《貴州民族大學學報》2016年第3期)

46、《猨類稱名考》(《中國典籍與文化》2016年第4期)

47、《大賦鋪陳用字考論》(《復旦學報》2017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17年第5期全文轉載)

48、《擬樂府與五律的形成》(《南開學報》2017年第2期)

49、《論六言之起及其體律造語》(《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7年第3期)

50、《七言之起與七言體晚興和律化》(《清華大學學報》2017年第3期)

51、《賦、比、興體制論》(《文藝研究》2017年第6期)

52、《四言詩演變的文體學考察》(《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7年第4期)

科研項目

1、海南省社會科學研究資助項目:《公安派的文化闡釋》,Hnsk03-15

2、海南省教育廳2004年度資助項目:《中國古代詩法研究》,Hjsk2004-12

3、中國詩學的語言文化特徵(2005年貴州省長基金,黔省專合字(2005-335號)

4、古詩、樂府比較研究(2006年貴州省教育廳項目,0602041)

5、“西南巨儒”鄭、莫及黎氏國學的文化精神與當代價值(2009年度省長基金,黔省專合字2009-136號)

6、鄭珍詩學影響及其當代價值(貴州省高層次人才科研條件特助經費項目,契約編號TZJF-2008-41號)

7、漢大賦語詞考述(貴州省教育廳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092D004)

8、黔學研究與國學傳播項目(2010年貴州省長基金重大項目,黔省專合字(2010)133號)

9、馬融集校注(2011年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項目,1121)

10、中國古代詩法理論的現代闡釋(2012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2BZW013)

11、漢語言文學教學改革專項(貴州省教育廳,40萬)

獲獎情況

1、《晚明士夫禪學的典型個案》(浙江大學董氏文史哲獎勵基金一等獎,2000年12月)

3、《中國古代詩法綱要》(貴州省第三屆文藝獎二等獎,2006.8)

4、《中國詩句法論》(貴州省第七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007.10)

5、《詩道高雅的語用闡述》(論文)《文學評論》2008年2期;貴州省第八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10.2

6、《黃庭堅詩學與宋人詩話的論詩取向》(論文)《文學遺產》2008年4期;第四屆貴州省文藝獎二等獎2009.12

7、《自然與工力:中國詩學的體用之思》(論文)(《文學評論》2010年第3期;貴州省第九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8、《自然與工力:中國詩學的體用之思》(論文)(《文學評論》2010年第3期;第六屆高校社科人文獎三等獎)

9、《漢賦“憑虛”論》(貴州省第十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貴州省政府,2013.11)

10、《類推思維的文學推衍》(貴州省第十一次哲學社會科學科研成果論文類一等獎,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科研成果獎評審委員會,2015.12)

學術交流

1、中國散文與中華文化精神國際學術研討會(海口,2002.11 論文:《墨子散文之論辯》

2、《文心雕龍》國際學術研討會,貴陽,2005.8

3、2006駢文國際學術研討會,貴陽,2006.10(大會論文:詩與駢文詩與駢文句式比較》)

4、儒學國際研討會,曲阜,2008.10(大會論文:《理學主知與心學“反智識主義”傾向》

5、中外文論學術研討會,貴州大學,2009(論文:《詩中議論與詩之理趣》)

6、中國戲曲學術研討會,蘭州,2010

7、第十屆國際辭賦學學術研討會,泉州,2011.9(論文:《漢代賦頌關係考論》)

8、海峽兩岸辭賦學術研討會,洛陽,2011

9、第十屆國際辭賦學學術研討會,貴陽,2012,10(《文選》賦用聯綿字歷時考略)

10、台灣玄奘大學、政治大學講學交流、參加國際學術會議,2013.04(《漢賦“憑虛”論》)

11、中國古代文論國際學術研討會,呼和浩特,2013.08(論文:《類推思維的文學推衍》)

12、邛崍賦學高端論壇,臨邛,2013.09(《臨邛賦》)

13、盛覽故里辭賦高峰論壇,貴州,甕安,2013.10(《相如盛覽問對賦》)

14、第十一屆國際辭賦學學術研討會(西安、延安,2014.8.26,大會論文:《“賦亡”:鋪陳的喪失》)

15、中國韻文學會成立三十周年紀念會暨第七屆中國韻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14.11.8-9,論文:《賦用聯綿字祖述變易語用考述》)

16、文學與文獻:貴州省古代文學學科建設研討會(貴州省古典文學學會理事會(貴州大學,2015.11.19,主題發言)

17、“辭賦與中國文化”暨紀念馬積高先生誕辰九十周年學術研討會(湖南師範大學,長沙,2015.05.10,提交論文:《馬融《長笛賦》校注》)

18、廣東江門市蓬江區紀念陳白沙誕辰587周年暨創建廣東中華詩詞之鄉會議(中國詩教學會、廣東省江門市蓬江區,2015.11.28,大會主題發言:《詩學脫化說》)

19、第八屆中國韻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16年5月7 -8日,南開大學,大會主題發言:《大賦鋪陳用字考論》)

20、第十二屆國際辭賦學學術研討會(武漢、宜川,2016.10.22-24,大會主題發言:《猨類稱名考》)

21、澳門詩社成立十周年紀念會議(澳門,2017.05.30)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