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圓形監獄

數碼圓形監獄

數碼圓形監獄是指個人信息在現代生活中被特定人員監視並隨意泄露。

簡介

數碼圓形監獄 數碼監獄數碼監獄

“圓形監獄”是英國哲學家傑里米·邊沁於1791年研究創造的圓形監獄的樣子。該建築在中間的高處設立監視塔,在監視塔周圍建設圓形的牢房。獄卒可以在中央監視塔上對所有罪犯的舉動一目了然。邊沁將意為“全部”的“pan”和意為“看”的“opticon”組合在一起,將該監獄命名為“圓形監獄(panopticon)”。邊沁主張稱“圓形監獄是以最少的費用獲得最大監視效果的建築”,“這是理想社會的縮影”。

由於現代人對數碼產品的依賴,從而使現代人淪為被關在巨大“信息圓形監獄”的囚犯。延世大學政治外交學系教授曹和淳判斷認為:“由特定管理員管理詳細收集並儲存各種個人信息的資料庫,一種隱私受到威脅的‘信息監獄(informationprison)’時代已經到來。現代人不知不覺間就在數碼圓形監獄中生活。”

個人信息泄露擔憂

對“數碼圓形監獄”的擔憂源自國家或企業儲存的龐大個人信息由少數人管理,流出或被惡意利用的可能性增大。

個人信息的泄露大致分為兩種渠道。一種是被外部黑客攻擊。黑客對信息管理員的電腦進行攻擊。即相當於瞄準位於圓形監獄中央塔的獄卒的電腦。黑客“侵入”管理員的電腦後植入惡性代碼,引起系統障礙或拿走信息。例如,黑客以“推薦度假地”為題目向即將休假的保全管理員傳送帶木馬程式的電子郵件,或是以“周末比賽日程”為題目向身為棒球俱樂部會員的管理員傳送電郵,在管理員打開郵件的瞬間就可以植入惡性代碼。

另一種是內部人員泄露。通常為信息管理負責人惡意或失誤泄露信息。即,中央塔的獄卒自己泄露信息。韓國KB國民、NH農協和樂天三家信用卡公司個人信息泄露事件就屬於這種情況。信用信息公司職員從三家信用卡公司拿走1500萬名顧客的信息,以1650萬韓元賣給了廣告代理企業。2008年GSCaltex職員將1151萬名顧客的信息放在CD中泄露的事件也是一樣的。在該CD中還含有當時國會議長、警察廳長和國防部部長等高層人士的個人信息。

專家警告

保全業界指出,以為數碼信息容易管理就放任特定人員無限制地管理龐大的信息是很危險的。電腦安全專家賽門鐵克理事尹光澤(音)表示,“不管是被黑客攻擊,還是內部泄露,特定人員管理大量信息正是問題所在”,“現在需要當比平時更多的信息一次性泄露時就能夠自動向系統報告或在事前獲得內部批准的控制系統”。

在學術界,德國慕尼黑大學教授烏爾里希·貝克20世紀80年代主張的“危險社會論”再次成為話題。危險社會是指,在沒有省察和反省就實現近代化的社會中,科學技術的發展在實現物質豐饒的同時也讓其陷入新的危險。在聖水大橋和三豐百貨商店崩潰等大型事故相繼發生的90年代中期,該理論在韓國曾受到過關注。貝克2008年訪韓時曾警告,“(在短期內實現近代化的)韓國是個非常特別的危險社會,比我迄今為止所說的危險社會更加危險”。

首爾女子大學輿論影像學系的鄭樂源(音)教授表示,“雖然在現代化初期階段確保物質豐饒比較重要,但隨著進入現代化後期,危險要素會逐漸增大”,“如今我們在數據監視普及的現代社會生活,絕對不能無視貝克教授的警告”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