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賓拉登一生的女人

改變賓拉登一生的女人

《改變賓·拉登一生的女人》是在新浪讀書上連載的小說,作者是王德寶。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改變賓拉登一生的女人

本作品講述了奧薩馬·本·拉登被擊斃後發生的一起與之相關的寶藏爭奪血案,爭奪寶藏的三方分別為蓋達組織後代、猶太人、身份神秘的人物,而這筆巨額財富是一個影響賓拉登一生的女人——軒妮芙卡留給奧薩馬進行聖戰的經費。在尋寶的過程中,尋寶根據零碎的線索弄明白這個女人和奧薩馬幾十年來的私人恩怨,從日記中看,軒妮芙卡才是奧薩馬真正的精神導師,而並非是公眾所說的奧馬·阿卜杜拉·拉赫曼;也弄清了中東戰爭的真正起因。本作品經過真實事件改編而成,可與紀實性傳奇小說達·芬奇密碼》相媲美。

作者簡介

王德寶,當代青年作家。當過農民、工人、商人,曾在巴基斯坦參與過建築工作,對奧薩馬·賓拉登的事跡有過極深入的調查和研究。精通世界文化,酷愛文學創作。

圖書目錄

本書獻給
全世界熱愛和平的人們、在近代戰爭中為了保衛本民族和國家的利益而獻出寶貴生命的人們、在戰爭中無辜地失去生命、健康、親人的人們。
改變本·拉登一生的女人
引子
……………………………………………………………1

第一幕
第一章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訪………………………………4

第二章日記的最後一天…………………………………10

第三章卡欽斯基之死……………………………………14

第四章初識軒妮芙卡……………………………………18

第五章尋寶計畫和清掃計畫……………………………28

第六章關於寶藏的第一個線索…………………………31

第七章電刑………………………………………………34

第八章第一次向軒妮芙卡求愛…………………………38

第九章軒妮芙卡的第一封回信…………………………41

第十章前往坎大哈………………………………………45

第十一章奧薩馬情感和思想的轉變……………………47

第十二章1979年的一次秘密會議………………………51

第十三章奧薩馬在美國的臥底…………………………56

第二幕
第十四章
寶藏的來源及保護阿里的組織………………61

第十五章沃爾特·約德爾及其復國計畫………………64

第十六章鷹徽背後的密碼………………………………68

第十七章帝國毀滅的禍根………………………………72

第十八章節外生枝………………………………………79

第十九章《黨衛軍檔案》中的線索……………………82

第二十章關於寶藏的數量及最終下落…………………88

第二十一章軒妮芙卡對伊斯蘭國家戰爭局勢的分析…92

第二十二章帝國毀滅的禍根……………………………98

第二十三章克卜勒之眼…………………………………103

第二十四章擁護納粹的美國人…………………………108

第二十五章怎樣混入美國情治單位……………………112

第二十六章矢車菊花叢…………………………………116

第二十七章6千米外的太陽……………………………122

第二十八章每天都在運作的帝國財富…………………125

第二十九章跟蹤及準備行動……………………………130

第三十章打敗美國的第一步……………………………132

第三十一章尋找死亡信箱…………………………136

第三十二章死亡信箱裡的遺書……………………139

第三十三章比美國政府更強大的勢力……………145

第三十四章約德爾的墓碑…………………………150

第三幕
第三十五章
最後一塊金質鷹徽……………………154

第三十六章方型石頭下的通道……………………159

第三十七章地下通道………………………………164

第三十八章清點寶藏………………………………168

第三十九章施潘道七號單牢的老朋友……………173

第四十章真相………………………………………177

第四十一章安拉和上帝是同一個神………………183

尾聲……………………………………………………186

………………………………………………………188

後記

精彩片段

片斷一

第二篇日記寫的是同年12月12日奧薩馬初次寫信給軒妮芙卡的事情,其中簡單地提到了信的內容:

……軒妮芙卡,經過幾天的相處,你也看得出來我是個非常靦腆的人,你能想像得出我是鼓起多大的勇氣才向你表白愛意的,你是我所見過最優秀的女子:聰明、博學、開朗、熱情,言談舉止非常優雅,而我們民族的女子相對來說生活環境閉塞,頭腦過於單純,僅僅是一些家庭主婦,是無法和你相提並論的。同時,你還非常美麗,身材特殊高大,這些優點集於一身確實罕見,世間能和你相配的男子更是難尋。
我真誠地請求你嫁給我,你正是我所渴望得到的那種妻子,雖然你不是伊斯蘭民族的女子,可是你熱愛穆斯林,你完全可以加入我們的;儘管你比我大五歲,但我毫不介意,我的父親已經不在世了,但我完全有把握說服我的母親和家庭的長者,請求他們允許我破例迎娶你,你有什麼要求儘管和我說,我會竭盡我所能達到你的滿意,你千萬不要以為這是一個春心萌動的少年在說痴情話,雖然我年紀小,但是我心理還是很成熟的,辦事能力並不差,我已經接管了家族的許多重要工作,在做一個成年男人做的事了。
我的母親已經考慮要給我安排婚事了,另一邊,和我青梅竹馬的表妹納伊瓦[1]暗中向我表達愛意,老實說我也很喜歡她,也明白她的意思,但我一直沒有和談她論愛情的事,因為幾個月來我的腦海里都是你的身影,耳朵里總是迴響著你的話語,我無法忘記你,我明白,我更需要你這樣一個成熟的女子做妻子,你很容易讀懂我的心思,我們交流起來非常容易,你可以協助我做好很多事,而納伊瓦只是一個單純的小女孩。
請你相信,我在愛情方面是很專一的,儘管我們民族是多妻制的,可我只希望娶你一個妻子,我絕不會三心二意,我向真主宣誓我是真誠的男人。
我會耐心地等待你的回信,無論多久,如果你不回信,我會一直寫信給你的,甚至會直接去你的國家找你……

“喔,可憐的奧薩馬!”伊爾凡低聲嘆息著,他想起以前讀過的那本美國作家簡·薩森寫的《本·拉登傳》,其中奧薩馬第一任妻子納伊瓦·本·拉登口述的一段內容提到過:納伊瓦向奧薩馬頻頻示愛,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奧薩馬保持沉默,一言不發。後來他們是在1974年結婚的,奧薩馬和軒妮芙卡相遇正好是1973年9月中旬,實際時間大約只相差半年。伊爾凡想:奧薩馬沉默的原因就是在往來信件中和軒妮芙卡談論這事,恐怕最終遭到了她的婉言謝絕。

“奧薩馬的痛苦初戀是有人刻意安排的,設計好一個在他看來近乎完美的女人去和他親密接觸,然後再拒絕他,為什麼要選他呢?接下來這幫傢伙怎么控制他呢?”

伊爾凡帶著疑問繼續看日記,接下來的幾篇日記記錄了奧薩馬對軒妮芙卡回信內容的構想和對他們之間美好未來的憧憬,還想出了許多應對軒妮芙卡拒絕他的措詞,甚至打算在關鍵時刻用沙特首富之子的身份來吸引她,但奧薩馬認為這是下策:他覺得愛情一但用物質財富做籌碼,將變得索然無味,不再純潔。

伊爾凡看到,再接下來的日記里有軒妮芙卡回信的內容,軒妮芙卡的回答出乎奧薩馬的預料,致命的幾句話讓他無言以對:

奧薩馬:
首先,我非常感謝你對我的愛慕和表白,對於一個女子來說,有人追求是件非常欣慰的事。
我非常明白你是一個年紀小但內心成熟的男子,自從第一眼看到你,我就喜歡你了,因此才向你問路,這也正是我願意和你一起旅行、做朋友的原因。我也完全相信你是這樣想的,我明白你是充分考慮之後才給我寫信的,也相信如果我嫁給你,你會忠於我們的愛情。
可是,因為我的國家波蘭和我的家族依然在深受戰爭之害,我的記憶里充滿了痛苦和對戰爭受害者的悲憫:我的國家經歷了近800年的戰亂,屢次被列強瓜分,曾經亡國123年,1918年復國後,為了搶回被俄國強占上百年的領土,恢復1772年的俄波分界線,又和當時的蘇維埃俄國進行了戰爭。也因為這次戰爭,俄國對我國懷恨在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設下陰謀,和德國一起分割我國。
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我國,之後的9月17日,蘇聯外交部長維亞切斯拉夫·莫洛托夫對我國駐莫斯科大使遞交宣戰書,大意是:
“波蘭已失去了主要領導人和軍事裝備,波蘭這個國家及其政府其實已不復存在。因此蘇聯和波蘭之間締結的協定已經不在有效。波蘭已成為充滿危險的地方,這會對蘇聯的安全構成威脅,住在波蘭領土的烏克蘭白俄羅斯人是蘇聯人的親屬,他們手無寸鐵地正被命運擺布,蘇聯政府有權採取一切措施保護烏克蘭西部和白俄羅斯西部的蘇聯人親屬的生命和財產安全。與此同時,蘇聯政府願意採取一切措施以使波蘭人民能夠擺脫不幸被他們不明智的領導人強加的戰爭,使他們能夠重新過上和平的生活。”
就這樣,蘇聯人以保護波蘭人民及波蘭境內的俄國人為理由入侵我國,欺騙我們的軍隊放下武器聽從他們的安排,他們會幫我們對抗德國人。結果呢?我們的軍隊莫名其妙地成為了他們的戰俘,最終慘遭他們秘密殺害。
他們殺害了我們600萬軍人和平民,僅在卡廷事件中,俄國就殺害了我國重要軍職人員、知識分子、政界人士和公職人員共21857名,讓我國蒙受巨大損失。戰後,我國領土整體西移了200多千米,面積縮小了7.6萬平方千米,損失了五分之一的領土,而且蘇聯政府還在統治著我們的國家,致使我國政府從1939年到今天都流亡在倫敦,不能真正復國。
身為一個女子,我無力改變大局,我只能盡我所能為我的祖國效力。心中裝了太多的痛苦和國事,讓我無法以一個尋常女子的心態去過普通家庭的生活,很抱歉,儘管我很喜歡你,但我不能和你做正常夫妻,因為我多數時間忙於復國計畫和其他政治工作,隨時都可能為國獻身,我對此表示深深的遺憾。
另外,一個真正的男人,應該屬於全人類,至少屬於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他的一生應該為自己的民族、國家、甚至是全世界做出極大貢獻,而不是僅僅安身於小小的家庭,滿足自己的一些基本欲望。
我什麼都不做,也有足夠的財富任我去過揮金如土的生活,但我不是那樣的人,因為我們的國家需要我,我要協助我們的政府復國。
奧薩馬,還記得旅途中我和你講的那些故事嗎?那不僅僅是故事,那是曾經真正發生過的事,而且以後還會發生。想想十字軍都曾是哪些國家的成員?法國、德國、英國義大利!你看看德國、義大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都幹了些什麼?再看看今天的法國、英國都幹了些什麼?想想美國是怎么來的?那是一群被英國拋棄的清教徒、窮人、破產者、野心家和許多形形色色的惡棍乘著五月花號輪船去北美建立新的殖民地,在那裡成立的美國!他們和當初的十字軍是多么的相似啊!在他們靈魂的深處,侵略、掠奪他國財富和土地的本性一直存在!
你再想想,猶太人是在誰的幫助下,強占了屬於伊斯蘭民族的巴勒斯坦領土建立以色列的?美國、英國![2]自從以色列建國以後,伊斯蘭世界就再也沒安寧過,至今為止已經發生過四次中東戰爭了,第三次就是我和你認識以後的10月份發生的,我不知你是否看過相關新聞,戰爭的原因就是埃及敘利亞要收復1967年被以色列占領的伊斯蘭國家土地,在這場戰爭中,你的國家也參戰了。
奧薩馬,做為一個穆斯林,你應該居安思危,我欣賞的男人,應該就是薩拉丁那樣的男人,他堅強地保衛著自己的民族,英勇善戰,卻又不失寬厚仁愛之心。
我很期待著你能成為一個真正優秀的男人,能為伊斯蘭民族貢獻自己的力量,一個人賺取再多的財富,都是不值得真正尊敬的,若是依靠家族奠定好的積業去賺取財富,更不值得驕傲,只有國家和民族的英雄,才能永遠地得到世代人民、甚至全世界人民的敬仰。如果不能親歷戰爭,哪怕用財富支援正義的聖戰,也是極為榮耀的,同樣受到世人的敬仰……

伊爾凡偷看一眼還在熟睡的法蒂瑪,悄悄爬起來打開自己那台破舊的電腦搜尋1939年9月的相關歷史事件,發現軒妮芙卡說的情況完全屬實,不過她沒提9月17日波蘭政府逃亡國外,在巴黎組成了以西科爾斯基將軍為首的流亡政府。

“與蘇聯外交部長維亞切斯拉夫·莫洛托夫向波蘭駐莫斯科大使提交宣戰書是同一天的事,她怎么會忘記?恐怕她也覺得波蘭政府這樣做太可恥了吧?或許,真的如法蒂瑪推測的,軒妮芙卡和西科爾斯基有血緣關係,那么她真的是在掩飾自家人的不光彩行為,以免遭到奧薩馬的質疑或鄙視。”伊爾凡對自己解釋道。

片斷二

伊爾凡又看了接下來的幾篇日記,主要記錄了之後三個月里奧薩馬和軒妮芙卡之間的往來信件,信中奧薩馬做了幾次努力,表示自己願意成為一個為伊斯蘭民族貢獻自己的力量的人,同時也願意協助軒妮芙卡的復國事業,而軒妮芙卡依然堅持原則,理由是自己不適合過普通的家庭生活,建議奧薩馬和表妹納伊瓦結合,並且一再強調:永遠要提防德國、英國、美國、法國、俄國和義大利,這些國家永遠不會讓其他國家或民族安寧,他們總會想辦法變相地去掠奪他國財富,他們一旦踏上你們的國土,你們必須提高警惕,儘快把他們趕走,否則他們會一直駐紮下去,漸漸地干涉你們的國家內政,最終控制你們的國家。

伊爾凡發現,奧薩馬最終決定娶納伊瓦為妻時的日記顯得很傷感:

……軒妮芙卡這樣的女人將成為許多自信男人的情感殺手,在我之後,一定會有很多男人與她邂逅,戀上她,追求她,最終因追求失敗而嚴重受挫,因為軒妮芙卡幾乎是個在愛情方面無懈可擊的完美女人,她會讓所有的失敗者知道:這個世界上有一種女人,不是可以用揮霍不盡的金錢、英俊的外表、聰明的頭腦、真誠的感情所征服的,勇敢似乎都不夠用,薩拉丁那樣的男人也僅能讓她欣賞,還沒到以身相許的程度,恐怕只有能讓世界各強國都臣服的那種無比強悍的男人才可博得她的芳心,這樣的男人一千年才能產生幾個呢?
她簡直是一座永遠無法征服的高峰,一個任何人都永遠娶不到的女人,我懷疑她的心是否如枯木般毫無生機、如岩石般堅硬無情?可她對我是如此的熱情真摯啊!她的頭腦理智程度超乎常人,儘管遭受過嚴重的精神打擊,可她並不像一個精神病態的人……她是一個我一時半刻參不透的謎。
她將給我留下永久無法完全癒合的傷痛,難道這真的僅是一場性萌動引發的春夢?她若不是這樣美貌出眾,也許我不會如此痴迷?唉,她內在的優秀也是極其罕見的。
但願真主讓我和她邂逅,僅僅是為了讓我在愛情方面變得成熟,不再幼稚。
從此以後,我要斷絕這種無意義的亂想和盲目的、捨近求遠的追求,我要儘快和納伊瓦完婚,她會滿足我的性要求,這樣我就再也不會對女人感到神秘和痴迷,不會再因性衝動而犯下錯事浪費精力和時間,我應該把大部分心思用在學業和家族事業上,做好本國的建築工作,也算我對本國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不要再去想軒妮芙卡的鬼話了……

“故事不會這么簡單就結束,否則奧薩馬不會有今天,”伊爾凡心裡對自己說,“恐怕軒妮芙卡要對他若即若離,並且繼續宣傳聖戰思想了。”

接下來的日記間隔很長,有的甚至大半年才記一次,接下來沒寫過幾行字,直到1974年10月26日奧薩馬的思想開始發生了轉折點:

……我越來越清醒地意識到,女人和女人之間的差別也是極大的,我以前的預料是正確的,性活動只是婚姻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還是思想上的交流,而不是無節制的嬉戲、瑣碎的柴米油鹽、生兒育女和談論工作上的事務,也不只是一起欣賞、談論陶冶情操的高雅藝術,人應該有些高遠的追求才不算精神空虛地活著,應該心甘情願地做些難以達到的事情,這樣的生活才有挑戰性,瑣碎或平庸的生活都會讓一個人漸漸變得乏味、失去激情和動力,在年老的時候回憶起來一生,從前只是無聊地活著,沒有留下值得激動欣慰和自豪的事發生過,是一件極可悲的事。我並不是變心了,我依然深愛著我的妻子和家庭,我只是覺得應該做些大事情,軒妮芙卡說得對……

果然,伊爾凡發現軒妮芙卡一直沒斷了和奧薩馬聯繫,並對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還介紹聖戰領導人和他交朋友,比如1975年8月27日

今天,在軒妮芙卡的介紹下,我認識了埃及“吉哈德”組織的精神領袖奧馬·阿卜杜拉·拉赫曼酋長[3],雖然他是個盲人,可他卻是一個意志力極為堅強的人,他的組織總的來說是為了團結穆斯林國家的有志青年,共同對抗心懷鬼胎地來到穆斯林世界的基督徒和猶太人,並且剷除有意向異教徒靠攏、和他們友好相處、縱容他們在中東國家干涉內政、侵占領土的穆斯林國家領導人……

下一篇是1975年9月14日的:

……通過交往,我越來越發現,奧馬·阿卜杜拉·拉赫曼是個非常偉大的男人,我們成了志同道合的好兄弟,出於尊敬和崇拜,我請他將自己的姓賜與我將來的第二個兒子做名,他欣然答應了……

伊爾凡回憶了一下:奧薩馬的第二個兒子在1976年出生,取名阿卜杜拉·拉赫曼。“主啊!可見他對奧馬的崇拜到了什麼程度!”

片斷三

伊爾凡感覺此處奧薩馬的字跡開始變得非常成熟了,完全是一個成年人的字跡,他認為接下來發生的事件與奧薩馬人生的轉變極為重要,因為奧薩馬開始參與聖戰行動了。

……1979年12月14日:

軒妮芙卡的預言果然實現了:蘇聯以援助為名向阿富汗派兵,已經控制了馬扎里沙里夫巴格蘭赫拉特等戰略要地;並以檢查武器為名封存阿富汗政府軍的輕武器,拆除重裝備,還在鐵爾梅茲建立前方指揮部。蘇軍在本月進入了集結地域,阿富汗戰爭迫在眉睫。
我們已經約好去洛杉磯碰面,軒妮芙卡會介紹幾個朋友和我認識,共同商議如何對付可惡的俄國人,看來,我真的要有大事情做了,此時我又焦急又激動,可憐的小阿卜杜勒·拉赫曼在發燒,但我還是決定帶著納伊瓦和孩子們一起去,如果可能的話,我請求軒妮芙卡幫我給他們母子安排個安全的地方長住,我參加戰爭後一但出現危險,免得波及到他們母子……

1979年12月21日:

昨天,我把納伊瓦和孩子們安排在印第安納州,軒妮芙卡幫我找了可靠的醫生和侍女照顧他們,軒妮芙卡說納伊瓦在那裡住多久都是安全的,永遠不會有人打探到他們,既然這樣,我就不擔心納伊瓦在那裡分娩了。然後我獨自前往距那裡3000多千米外的洛杉磯去與軒妮芙卡會合,奧馬·阿卜杜拉·拉赫曼先我一步到了那裡。
會面時在場的還有另外三個男人:軒妮芙卡首先介紹我與沃爾特·約德爾認識,他是一個身高約6英尺[4]的中年波蘭男人,他自稱是蘇聯人的老仇家,他可以給伊斯蘭國家提供許多對付蘇聯人的戰略戰術。他那蛋形臉上腦門圓而光亮,淡眉下一雙藍色鷹眼,隆鼻薄唇,這個人的面相給人印象深刻,但他沉默寡言,幾乎沒聽他說過什麼話,總是在認真溫和地傾聽。
其次是介紹來自巴勒斯坦的學者阿卜杜拉·尤瑟夫·阿扎姆,不光是約旦大學的老師,還是個作家、玄學家,他將近四十歲,比我矮不了多少,身體很強壯,我很欣賞他的抗戰理念和決定親歷戰場的勇氣,軒妮芙卡希望我和他成為並肩戰鬥的親密夥伴,共同去阿富汗進行聖戰。
還有一個習慣坐在角落裡沉默靜聽的土耳其小伙子莫梅特·阿里·阿加,軒妮芙卡介紹說他是個聖戰志願者,正在籌劃建立一個穆斯林青年組成的刺客聯盟,專門暗殺一切對伊斯蘭世界不利的西方國家政界、宗教界首腦,也暗殺某些縱容西方國家在伊斯蘭世界裡胡作非為的領導人。
期間,我們談論伊朗國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和他的家人被迫外逃出國,阿亞圖拉·魯霍拉·穆薩維·霍梅尼掌握了國家統治權;談論2月11日的伊朗伊斯蘭革命沙阿政府倒台;談論即將到來的阿富汗戰爭;談論已經發生了的四次中東戰爭;談論美國總統吉米·卡特簽署秘密支持阿富汗反共組織的命令;談論薩達姆和美國總統里根的特使拉姆斯菲爾德商議對抗伊朗問題。
這些穆斯林國家的事情都和美國、蘇聯有直接和間接關係,阿卜杜拉·尤瑟夫對美國參與伊斯蘭國家政治擔憂而焦慮,並預言說不久後伊拉克和伊朗之間會發生戰爭,軒妮芙卡說約德爾在辦法和薩達姆取得聯繫,勸告薩達姆不要和伊朗發動戰爭,而是共同對抗蘇聯,同時要對美國存有戒心。阿卜杜拉·尤瑟夫還談到麥加的反抗組織對抗沙烏地阿拉伯政府,他認為沙特政府與西方國家交涉過多,漸漸失去了民心,他提醒我說,當心美國人有一天會找藉口駐紮在沙特,一但駐紮便不再離開,漸漸地干涉沙特內政,最終控制沙特的政治和經濟,那將是很可怕的。
說到11月21日阿亞圖拉·魯霍拉·穆薩維·霍梅尼在電台中造謠說麥加被美國襲擊、導致美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館被圍攻造成四人喪生這件事,阿卜杜拉·尤瑟夫懷疑阿亞圖拉想讓沙特加入對美國的對抗之中,以緩解伊朗之壓力,同時他還認為伊斯蘭民族是願意團結一心對抗西方國家的,比如聽到麥加出事,巴基斯坦人立刻被激怒並做出了反抗。
權衡之後,大家共同認為先不要惹怒美國,應先借美國之力對付蘇聯,打敗蘇聯之後再對付美國,否則共同對付兩大強國,伊斯蘭民族很容易失敗……
軒妮芙卡表示願意盡她所能協助我們為伊斯蘭民族而戰,比如費用和軍火和資助。她還計畫在美國中情局、聯邦調查局、特種部隊安插一些臥底為日後通風報信用,當然這個實施起來很麻煩。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這次會議,軒妮芙卡特意請來一名穆斯林廚師,席間竟然有西葫蘆和骨髓做的多爾[5],她還記得這是我最愛吃的菜餚,讓我很感動。
後來我邀請阿卜杜拉·尤瑟夫·阿扎姆去我就讀的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大學工作,這樣我們方便交流和動員更多的穆斯林青年加入到隊伍中來,他同意了……

看到這裡,伊爾凡猜測軒妮芙卡也許在洛杉磯,至少曾經在洛杉磯有個較長久的駐紮點,否則這些伊斯蘭國家的參會者不必捨近求遠地跑到地球另一邊的洛杉磯去開會,因為沙特、約旦、土耳其和埃及相距很近,去波蘭也比去美國近很多。另外,軒妮芙卡首先介紹沃爾特·約德爾與奧薩馬相識,此人幾乎沒說什麼話,他很可能是個重要角色或是幕後策劃者之類的人物。

阿卜杜拉·尤瑟夫·阿扎姆後來成為奧薩馬的聖戰搭檔,那么沃爾特·約德爾又是誰呢?

伊爾凡又看一眼依然在熟睡的法蒂瑪,又用電腦搜尋這個名字,查了一會兒也沒查到與奧薩馬有關的人,甚至叫這個名字的人都極少。

伊爾凡又查詢了莫梅特·阿里·阿加,關於他的許多資料都幾乎一致:此人在1981年5月13日聖彼得廣場刺殺過羅馬天主教264任教皇約翰·保羅二世約翰·保羅二世中了兩槍但並未擊中要害。經六小時手術後脫離危險。1983年聖誕前兩天,約翰·保羅二世痊癒後到監獄探望這位刺客,二人私下談話片刻,但對話內容至今沒有公開。事後有人在阿加的住處找到一張“我要殺死十字軍首領”的字條,至於刺殺動機猜測很多,有人認為是蘇聯方面派來謀殺他的,目的是為了保持華約國家(特別是波蘭)的穩定,也有人認為是梵蒂岡內部不滿約翰·保羅二世擔任教宗的人士策劃,但始終沒有結果。

“2006年12月30日,”伊爾凡聽到背後有法蒂瑪的聲音,嚇得頓時從椅子裡跳起來。

法蒂瑪雙手盤在胸前依然平靜地注視著他:“薩達姆·本·海珊被處絞刑前把隨身攜帶的一本《古蘭經》交給旁觀的官員說:‘我想把這本《古蘭經》送給那個人,那個叫約德爾的人。’——而這個人物,一直都沒有人知道他是誰,我推測他說的人就是沃爾特·約德爾,這個人影響到了多數伊斯蘭國家的戰爭局勢,許多重要人物和他有關,奧薩馬、薩達姆只是其中兩個。”

“你怎么推測出來的?”

必須找到年代最久遠的以及最後一部聖經,才能讀懂密語的含義,愚蠢、好奇的局外人永遠找不到它。

“什麼意思?”

“你父親寫給你的信里提到的重要線索,”法蒂瑪掏出費薩爾抄寫的第一封信交給他,“‘只有帝國最忠誠的守護者和計畫執行者才有權掌握一切財富!’‘不朽的鷹徽只是開啟塵封密語的鑰匙。’——奧薩馬的日記、他和軒妮芙卡之間信件也在我們手中,接下來的首要任務是先破解這三句話,閒下來我會給你解釋沃爾特·約德爾的。”

[1]納伊瓦·本·拉登(Najwa bin Laden)奧薩瑪·本·拉登的首位妻子,同時也是他的表妹。出生於敘利亞,1974年嫁給時年17歲的奧薩馬,當時她16歲。她後來為拉登育有11子,其中薩德·本·拉登據傳是蓋達組織的活躍人物。第一部由本·拉登家族成員記錄的奧薩馬成長史《本·拉登傳一個恐怖大亨的隱秘人生》就是納伊瓦·本·拉登和奧馬·賓拉登口述,美國作家簡·薩森(Jean Sasson)記錄的。

[2]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屆聯合國大會以33票贊成、13票反對(其中10個是伊斯蘭國家)、10票棄權的結果,表決通過了巴勒斯坦分治的決議,即聯合國第181號決議。決議規定:英國於1948年8月1日之前結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並撤出其軍隊;兩個月後,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兩個國家,即阿拉伯國和猶太國。根據分治決議的藍圖,阿拉伯國國土可達11203平方千米,約占當時巴勒斯坦總面積的43%,人口中阿拉伯人為72.5萬人,猶太人為1萬人;猶太國國土為14942平方千米,約占巴勒斯坦總面積的57%,人口中阿拉伯人為49.7萬人,猶太人為59.8萬人。許多人都認為,這個明顯對阿拉伯人不公平的局勢是美國和英國暗中策劃並操縱聯合國會議造成的。

[3]奧馬·阿卜杜拉·拉赫曼(الرحمن عمر عبد الله),埃及伊斯蘭激進組織吉哈德的精神領袖,其號召與美國進行聖戰,將異教徒趕出伊斯蘭世界,被美國情報部門稱為瞎酋長,1981年10月6日在開羅涉嫌刺殺有親美傾向的埃及總統安瓦爾·薩達特而被捕入獄。後成為蓋達組織頭目,在阿里·穆罕默德的幫助下進入美國境內,在艾爾法魯克清真寺進行反美布道,他是911事件的核心策劃人物之一。911事件之後被美國監禁,後來下落不明。

[4]6英尺約合1.82米

[5]多爾麥:將鮮葡萄葉略焯一下,裹上熟的米飯和肉餡做成圓柱狀,或將西葫蘆、青椒、茄子之類掏空後往裡面塞材料,加上檸檬汁和香料後用烤箱烤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