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分離派

1902年,斯蒂格利茨受“國家藝術俱樂部”之邀,參與組織全國性的攝影展覽和作品評選。 1894年,斯蒂格利茨加入了倡導印象派攝影的連環會。 1902年,斯蒂格利茨主持創辦了美國“攝影分離派”,領導和帶動了全美藝術攝影向前發展,並負責編輯出版會刊《攝影作品》。

攝影分離派

1896年,連環會美國分會會員斯蒂格利茨,在紐約將“業餘攝影家協會”和“紐約攝影學會”合併成“紐約攝影俱樂部”斯蒂格利茨是俱樂部的實際負責人。1902年,斯蒂格利茨受“國家藝術俱樂部”之邀,參與組織全國性的攝影展覽和作品評選。在這次展覽會上,斯蒂格利茨認識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攝影家,他們決定參照當時德國、奧地利興起的分離主義觀念(分離主義是興起於19世紀的一個藝術派別,以建築為中心展開美術運動,主張從學院派藝術分離出來獨立),組建美國的攝影分離派。斯蒂格利茨是這個組織的領袖,其他主要攝影家還有斯泰肯、基利、卡塞比爾、克拉倫斯·懷特、尤金、科伯恩、約翰斯頓、布里格曼等。

美國的攝影分離派雖然從連環會大本營中分離出來,但其攝影理念與美學思想仍與連環會保持一致,其基本宗旨是通過各類活動促進美國印象派攝影的發展。

攝影分離派組建後,從1903年開始,編輯出版了機關刊物《攝影作品》(CameraWork)雜誌,直到1917年停刊,共出版50期,是當時世界上最重要的攝影刊物之一。1905年,攝影分離派在紐約第五街291號開辦了在世界攝影史上有著重要地位的“291”畫廊。他們在“291”畫廊里多次舉辦了各種風格的繪畫和攝影展覽,使之成為世界最著名的先鋒藝術大本營之一。攝影分離派舉辦的最大一次攝影展覽,是1910年在紐約奧爾布賴特畫廊(AlbrightArtGallery)舉辦的“國際攝影展覽”,展出攝影作品600餘幅,是對世界藝術攝影的最大一次回顧展。

1907年,攝影分離派中的主要攝影家開始轉向即時攝影和直接攝影的路子,攝影觀念與以歐洲為大本營的連環會發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1908年,攝影分離派與連環會決裂。受到重創的連環會在歐洲內部也出現了矛盾,重要創始人安南、戴維森等人於1910年脫離連環會,重新組建了倫敦攝影家沙龍,連環會就此解體。連環會的解體標誌著藝術攝影依附於繪畫的“古典時代”的結束,攝影藝術開始以自己獨立的語言和美學特徵出現在世人面前。

在連環會走向沒落並最終解體的同時,轉向後的攝影分離派正欣欣向榮,影響迅速擴大,藝術攝影中心從西歐移向了北美。

之後,攝影分離派又經歷了5年的繁榮。1915年,攝影分離派重要成員懷特、卡塞比爾、科伯恩等人在攝影觀念上與斯蒂格利茨、斯泰肯、斯特蘭德產生分歧,退出攝影分離派,另建新的畫意攝影組織。1917年,《攝影作品》雜誌停刊。“291”畫廊關閉,攝影分離派自行解散。

攝影分離派的存在,推動了印象派攝影在美國的大發展,並最終促使了藝術攝影向直接攝影和純攝影的轉變,對美國從20世紀開始成為世界藝術攝影的重鎮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攝影分離的代表人物是斯蒂格利茨和斯泰肯。

斯蒂格利次

斯蒂格利茨,全名艾爾弗雷德·斯蒂格利茨,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霍博肯一個毛紡織商家裡。6歲時斯蒂格利茨隨家移居紐約,在那裡完成了國小和中學教育。為了以後能成為一名機械技師,1882年他18歲時考入了德國柏林工業大學。在大學期間,他非常喜歡商店櫥窗里的一架單鏡頭反光照相機,於是是買了下來。之後,他遍游維也納、慕尼黑、義大利、瑞士等地區和國家,尋打創作題材,全力投入了攝影的拍攝和研究。1887年,斯蒂格利茨24歲,參加了英國《攝影愛好者》雜誌主辦的攝影比賽,以作品《閒聊天》獲得了由自然主義攝影倡導者埃默森頒發的銀質獎章。

1890年,斯蒂格利茨結束學業,回到美國紐約,參加了美國的“攝影愛好者協會”,並擔任會刊《美國業餘攝影》的主編,從事美國的攝影啟蒙工作。1894年,斯蒂格利茨加入了倡導印象派攝影的連環會。1902年,斯蒂格利茨主持創辦了美國“攝影分離派”,領導和帶動了全美藝術攝影向前發展,並負責編輯出版會刊《攝影作品》。1905年,斯蒂格利茨創辦並主持著名的紐約“291”畫廊,不遺餘力地介紹、扶持歐美的前收畫家和攝影家。1917年攝影分離派解散後,斯蒂格利茨於1925年開設了“親密”畫廊,1929年開設了“美國場所”畫廊,用於展覽和推薦攝影新作,推動美國現代攝影藝術的發展。

斯蒂格利茨早年追求印象派攝影的畫意風格,在經過了艱辛的探索之後,他最終確立了即時現場直接攝影的風格。斯蒂格利茨的攝影生涯在本質上是現代的。1892年,在現代攝影觀念還未形成之時,斯蒂格利茨就以其敏銳的領悟能力,用現場目擊、即有拍攝的方法創作了著名作品《終點站》。這張照片被後人稱為世界攝影史上第一幅現代攝影作品,是攝影藝術獨立的標誌。20世紀20年代後,斯蒂格利茨更是把風格確定在對即時攝影的追求上,以其親身實踐,創作了大量優秀的即時攝影作品。

1993年9月,美國紐約舉辦了規模空前的斯蒂格利茨攝影作品展;10月,斯蒂格利茨的攝影作品《雙手和頂針》以398500美元的價格被收藏家收購,打破了單張照片拍賣價格的最高記錄。1993年也因此被行家稱為斯蒂格利茨年。

斯蒂格利茨以其卓越的組織才能和優秀的創作實績贏得了“現代攝影之父”的稱號。

斯泰肯

斯泰肯,全名愛德華·斯泰肯(EdwardSteichen,1879—1973),1979年3月27日生於盧森堡。1881年,斯泰肯隨父母遷居美國,幼年時曾在蔬菜行工作,後又在密爾沃基當印刷工,少年時酷愛繪畫和攝影。1889年,在美國費城攝影沙龍舉辦的《美國攝影新態》攝影展上,斯泰肯的照片榮幸入選。1900年,斯泰肯加入“芝加哥攝影沙龍”。當時,斯蒂格利茨是5位評季之一,評選時,他和另外一位評審同時看中了斯泰肯的參賽作品。這些作品在倫敦展出時得到了國際攝影界的承認。1901年,斯泰肯的35幅照片被收入《美國攝影新流派》展覽,並在倫敦和巴黎展出。1902年,斯泰肯來到巴黎,拍下了他最出色的攝影作品《羅丹和他的雕塑》。照片採用印象派攝影常用的樹膠重鉻酸鹽印相法,兩底合成,把羅丹的肖像與羅丹的雕刻結合起來,用雕塑烘托和寓意羅丹,用逆光刻畫人物個性,充滿了浪漫氣息。該照片受到了當時的權威人士、美術評論家查爾斯·卡菲的極力讚賞,使一向輕視攝影的藝術家羅丹改變了對攝影的成見。1903年他拍攝了著名的人像攝影作品《摩根》,摩根是美國財閥巨頭,他坐在椅子上,全身的深色衣服溶於暗色的背景之中,左手緊握扶手,一束光照在扶手上,宛如一把匕首,表現出摩根的堅強性格,中間的華貴飾鏈則顯示出摩根的顯赫身份。

1923年,斯泰肯出任《時裝》雜誌社攝影部主任,經常為《時裝》及時性其姐妹雜誌《名利場》拍攝時裝照片,從而確立了斯泰肯時代的時裝攝影風格。1960年,《美國攝影年鑑》,為慶祝斯泰肯81歲誕辰,以此年年鑑為載體,編輯出版了反映他一生足跡的專集。1973,斯泰肯以94歲的高齡辭世,他是美國攝影的象徵。

斯泰肯早期受印象派攝影的影響,對柔焦攝影頗為精通,創作了許多著名的印象主義照片。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斯蒂格利茨竭力糾正攝影模仿繪畫的表現手法,明確指出攝影應該按照自身要求發展。斯蒂格利茨的攝影觀啟發和影響了斯泰肯,使斯泰肯由印象派攝影堅定地轉向了純粹攝影的路子。

斯泰肯的攝影創作以純粹攝影為主,各種風格兼備,題材包括人像、風光、時裝、廣告、舞蹈和雕塑等,作品整體特色是構思上的開拓意識。

斯泰肯是一個卓越的組織領導者,曾任紐約現代藝術館館長15年,組織過近50次展覽,其中《人類大家庭》《古今傑作》《美國》都是他一手籌辦的大影展。

19世紀50年代,斯泰肯作為紐約當代藝術博物館的攝影部主任,為慶祝紐約當代藝術博物館建25周年,成功地策劃組織了《人類大家庭》影展。斯泰肯用了兩年時間,從全世界徵集的200萬稿件中,精選出68個國家273位作者的500幅作品,編輯成冊,使之成為世界攝影界的一大“敘事詩”。《人類大家庭》影展從1955年開始在包括蘇聯在內的世界各地巡迴展出,斯泰肯自動筆為展覽寫了優美的詩篇。遺憾的是,這樣一個有著普遍教育意義的展覽,當年未能被中國接納。《人類大家庭》內容廣泛,題材豐富,包括人類的生死、愛情、學習、工作和創造,頌揚了人類的智慧和文明,揭露了戰爭的災難和殘酷。影響以其豐富的涵蓋性,全面地反映了人類社會,並通過人類博愛平等的人道主義觀點,向民族性、地域性和階級性提出了質疑,從而成為一個超越民族和國界,牽動億萬人心的傑出影展。《人類大家庭》是斯泰肯在攝影領域為自己,也是為後人留下的最偉大的精神財富。

1959年,為了使世界各國的古典作品流傳後世,斯泰肯又舉辦了包括銀版照片在內的《古今傑作》影展,引起了巨大反響。1961年,斯泰肯策劃組織了題為《美國》的影展,由美國城市聯盟主辦,預算超過2萬美元。影展中的照片描繪了美國民族中各人種、結構、文化的興起與發展歷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