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

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於1996年正式建院,是北京電影學院的二級學院,其前身是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的圖片教研室,自1957年北京電影學院建立攝影系以來,圖片攝影就是其中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本信息

學院特色

在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簡介中這樣寫著:“建立以攝影光學、化學、數位化處理技術為基礎,攝影史、藝術理論為基本的研究對象,以實習拍攝為主的課程體系。堅持質量第一。教學宗旨為“專業”二字,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以培養有豐富的藝術修養,知識結構完整、主觀能動性強、專業素質高、能把影像傳媒和社會密切結合,適應時代要求,具有民族自尊的國際化複合型人才。”由此可以看出,北京電影學院圍繞這樣的教學理念,課程的開設大多是根據社會需求,注重實際操作性。為了使學生更具競爭力,在教學中強調攝影的實用性和攝影與社會的關聯,著力於培養學生用攝影的方式來關注現實生活、對當代生活做出反饋和用影像完成敘述的能力。縱觀當今的影像時代,攝影在社會生活中廣泛傳播,影像的功用也更多的被關注,這樣一個教學理念的構成是“順潮流而動”的。

身處北京的地域優勢,使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得以擴大對外交流,快速便捷的聚攏國內外的信息資源為教學做必要的補充,也有利於學生開闊視野。面對數字影像的迅猛發展,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加大了在計算機和數字影像方面的課程設定,引導學生進入發展中的數字影像及電腦輔助設計領域,開拓及深化學生對數字影像認識。此外,在DV短片、多媒體技術方面也有相應的課程開設,這些課程設定上的增改使教學更加適應社會需求。

相對全面的課程設定使學生具備了應對社會各種需求的能力,但同時,我們也發現學生中鮮見具有探究影像深層表現空間的作品。這恐怕是緊貼社會需求,迎合市場需要的同時必然產生的一個教學問題。注重技術的嚴謹和知識的系統又能同時兼顧藝術思維的活躍與張揚,這是藝術教育領域中一個恆久的話題,攝影教育作為與科學和社會發展緊密聯繫的藝術教育,更是無法擺脫這樣的困惑。

在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2003年的研究生畢業作品中,五位研究生將鏡頭對準《最後的工業》這個主題展開了各自的表述。他們以個人的視角抓取工業生活的場景與環境,記錄和表現了後工業時代的沉重、尷尬和困境中的希望。也許是由於統一的選題和場景的局限(作品均拍攝完成於鞍山鋼鐵廠),留給個人發揮的餘地很小,所以五個人的作品在形式和表達方式上有些趨同。此外,還展示了部分本科生的作業,希望以多樣的作品幫助讀者全面地、直觀地了解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的教學特點。

課程設定

課程設定注重攝影的實用性與時代需求的密切結合,近年來,在原設課的基礎上有所增加和調整。具體分為以下幾個部分:基礎部分、攝影專業部分、藝術學部分、DV短片多媒體技術等。

招生就業

招生(考試):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以本科教育為主,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和繼續教育。自建院6年以來,共招收研究生2屆;本科生6屆、專科升本科學生6屆、大專生1屆和進修生6屆。考試基本分為專業課和文化課考試兩大部分。

碩士研究生(學制三年):每年1月參加學院攝影專業考試,包括攝影理論基礎、文藝理論、作品分析、現場拍攝、口試,並參加全國統一文化課考試(文科)。

本科生(學制四年):每年2月末參加學院攝影專業考試,包括攝影基礎知識、作品分析,素描、口試。6月參加全國統一高考(文理兼收),年齡限制在23歲以內,15~20人/年。

專科升本科(學制兩年):專業考試:攝影知識、作品分析、口試;文化課考試:藝術概論、政治、外語。30人/年

進修班(學制一年半):每年招生兩次。

就業:各界畢業生就業狀況良好,就業渠道廣泛,分布在各大媒體、影視機構和教學單位。大量畢業生進入電視台、報社、雜誌社從事攝像師、攝影記者及圖片編輯工作;廣告製作行業從事商業攝影師、設計師工作等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