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高旻寺

揚州高旻寺

高旻寺是揚州臨水寺的代表,清代中葉的高旻寺建築完備,規模宏大,皇帝臨幸,名僧輩出,為其鼎盛時期。1982年高旻寺被列為漢族地區重點開放寺廟之一。

揚州高旻寺揚州高旻

高旻寺是揚州臨水寺的代表,清代中葉的高旻寺建築完備,規模宏大,皇帝臨幸,名僧輩出,為其鼎盛時期。1982年高旻寺被列為漢族地區重點開放寺廟之一。

從揚州乘船到瓜洲,途經三汊河,相傳此為九龍佛地,所以從隋代起即有人在此建寺,屢興屢廢,到清順治年間時,漕運總督吳惟華因揚州頻遭水災,賜地建寺。四年後,又在此建成天中塔,廟亦為天中寺康熙三次南巡時,因為皇太后祝福,國頒內幣略加修葺,四次南巡時曾登臨該塔,極頂四眺,南眺鎮江諸北,北望蜀崗諸寺,有高入天際之感,於是書額賜名“高旻寺”,“旻”意即“天”,極夸該寺直入雲霄,高入天際。至今康熙手中的“敕建高旻寺”漢白玉石額仍存。而院中現存的四個旗桿墩,青石所制,厚重工穩,雕鐫細緻,由此可以推斷當時接駕的場面。因康熙曾在此駐蹕,為感聖恩,兩淮鹽商、普通百姓紛紛捐款修造梵廟,規模越蓋擴大。其後康熙又曾賜金佛一尊於寺,曹寅又在該寺之西建行宮,康熙五、六兩次南巡,乾隆的六次南巡都曾在此駐蹕。該寺獲如此殊榮,於是大興土木,最盛時,除一般廟宇應有的大山門、大殿、禪堂外,還有無梁殿、金佛殿、御書樓、御牌坊、禪堂、客舍、僧寮、齋堂等。不僅成為揚州八大名剎之首,而且與鎮江金山寺、常州天寧寺、寧波天童寺合稱我國佛教禪宗的四大叢林。

建築風格

該寺是臨水寺,建築活潑輕靈,構成曲折幽深的空間,幽雅而又含蓄,實際上是佛教建築形態的民居化、花園化,世俗情態格調逐漸代替了宗教神秘色彩。新建的禪堂,現存的老禪堂、念佛堂、藏經樓、西樓、水閣涼亭、寮房各抱地勢,高低錯落,自得天趣。

一樓一閣都造得奇,隱得巧,山光嵐影恰到好處,梵音晨鐘點到人心。寺外運河水泊,漣漪平緩,微波蕩漾,殿宇倒映湖中,襯以白雲藍天,嘉木蔥籠,其秀麗、恬靜、明潔、靈秀,何景能比? 高旻寺近期修復的大殿完全採用皇家宮殿的建造方式,高30米,面積為1320平方米,殿亭的基座為花崗岩的須彌座,很為厚重。殿宇氣勢宏大,雕樑畫棟,金鉤彩繪。

大殿內中為佛祖,手持蓮花,這是沿用佛經故事,因佛祖曾拈花示意,唯有弟子迦葉點頭知道其祖所想所願。佛像身後為88佛,旁站弟子二人,年輕的為目結連尊者,他被稱為神通第一;年老的為須菩提尊者,他被稱為智慧第一。三尊像皆泥塑裝金,金光燦爛。東西兩廂的18羅漢則用彩塑,造型生動,極富個性,似佛非佛,似僧非僧,有文有武,有老有少,人物的喜怒哀樂和他們的性格特徵,刻劃得細膩傳神,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完全是世俗化的佛像。另外緬甸洞繆觀音寺住持惟靜法師贈送立、臥玉佛各一尊,使古剎增添了不少光彩。

高旻古剎一支香,高旻寺的出名在於“坐禪”,亦稱“坐香”,即坐禪以香計。近期為此修禪堂兩座,堂高18米,呈不等邊八面體近圓結構,內部周邊皆為禪床,中間供佛像,打禪時人人面向中間佛祖。據說康熙皇帝南巡駐馬畢高寺,也到禪堂“坐香”湊熱鬧,由於未能心注一境,被手執“巡香板”的下座打了一香板,這位皇帝才稍稍靜下心來打禪。

揚州是多塔之區,因用材不同有石塔、磚塔、磚木混合塔;外觀上有圓形、四方、六面、八面不同;因地理環境和歷史發展的區別,形成了單層、密檐、樓閣式、喇嘛式多種塔形。高旻寺的天中塔近日建成,塔9層,高72米,呈八角形,供72尊玉佛。

清代時,有人曾詩讚此塔:“寶塔一層燈一層,燈光直上天光下。一更二更燈初紅,照見隔水清芙蓉。十里五里燈尚見,明星隱約疏林中。”確是寫出了塔的壯觀,但畢竟有詩無塔,只能使人發思古之幽情,而今我們卻舊跡復建,且增其舊制,當是十分令人欣慰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