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運路怒

捷運路怒

捷運路怒,是少數捷運乘客容易情緒激動,出口罵人的現象。當事人的特點類似路怒族,起因多是一些小問題,諸如乘捷運吃東西、打電話、亂扔垃圾等被別人批評,都會導致他們爆發,往往被稱為捷運咆哮一族。捷運路怒的原因與捷運內的擁擠、晚點等環境因素有關,因此,建議捷運部門從環境和管理上做好舒緩工作。

相關事件

捷運路怒捷運路怒
2015年11月15日晚,有微博曝料稱,當晚8點左右,有兩名女子在昆明捷運車廂內吃東西,一位大叔上前提醒反遭到對方的辱罵。在該微博曝料的視頻畫面中,兩名穿著時尚的女子正和站立在車廂內的大叔爭執,大叔指責二人不應該在車廂內吃東西,二人則認為他多管閒事。
據乘客李先生回憶,當時這兩名女子好像是在吃鴨脖之類的東西,手上還帶著一次性手套,車內有一股奇怪的味道。後來,一名身著黑色衣服的中年男子開始勸阻,“兩位美女,請你們注意素質,公共場所,不要吃東西了。”
大叔說了幾句之後,女子才將食物收起來,但是表示了對大叔的厭煩,於是雙方開始爭執起來,情緒越來越激動。
2016年1月28日,一位網友在微博上發布了一個帖子,迅速上了本地話題的熱門。網友說,在二號線上碰到一件超級無語的事情,有個阿姨坐在對面同一個電信的客服打投訴電話,態度咄咄逼人、語氣尖銳刻薄,一直說電話里的客服智商低,聲音超級大。在遇到,“這裡是公共場所,麻煩聲音稍微輕一點”的提醒後,阿姨咆哮道:“我就是沒道德,讓110來找我!”

捷運“咆哮女”備受關注,並不在於“我就是沒道德,讓110來找我啊”等囂張的辭彙。而在是因為,捷運“咆哮女”從事法律職業、善用各種成語,卻公然踐踏“公共場合不大聲喧譁”這個道德契約。強烈的反差,撩撥了公眾的敏感神經。然而,倘若我們只是在個人素質的角度拷問捷運“咆哮女”,可能就會喪失對捷運咆哮的理性探究。

特點

路怒族最直觀的表現就是開車“罵人”成常態,情緒容易失控,一點堵車或碰擦就有動手衝動。而路怒產生的最直接原因就是交通堵塞。對照路怒族的特徵,捷運“咆哮女”也是另類的路怒族。由於捷運承載量大,晚點、無座、擁擠成常態,加之噪音大、人員嘈雜,也容易讓乘客引發“路怒”。

應對

捷運路怒捷運路怒
因此,關注捷運“咆哮女”,更需舒緩捷運路怒問題。有關部門應著重在兩方面發力。

一是,強化監管,不讓執法闕如。公眾之間產生摩擦,大多源於捷運中執法的缺位。比如,各地雖然都已出台條例,禁止在捷運中進食,但大多數時間,當有人在捷運中吃東西的時候,卻沒有剛性執法,必須要公眾進行道德約束。如此,就容易讓乘客之間產生怨氣,甚至是直接衝突。可見,讓執法秀肌肉也是舒緩捷運路怒必要的排泄閥。

二是,要推出特色服務車廂,以滿足公眾旺盛的需求。公眾之所以容易怒,歸根結底還是有限的空間,不能滿足公眾的需求。比如,有人需要在捷運餵奶、打電話,而這卻影響了其他人。因此,從這個角度看,捷運運營方還是要推出特色服務車廂,滿足公眾旺盛的需求。唯有如此,才能從根本上舒緩“捷運路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