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客

拜客

拜客,源自英語腳踏車bike的中文發音,指將腳踏車運動視為健身、環保的休閒時尚運動的人。大城市中“拜客文化”正借著洋時尚和低碳之風悄然回歸。

釋義

基本含義
1.拜望客人。
舉例:唐·李賀 《申鬍子觱篥歌》序:“歌成,左右合噪相唱,朔客大喜,擎觴起立,命花娘出幕,裴回拜客。巴金《滅亡》第三章:“在賀客盈門音樂齊奏中,他看見她和那個姓賴的一起出來拜客。”
2.拜訪朋友。
舉例:巴金《家》:“覺新和他的三個叔父都坐轎子出去拜客‘辭歲’。”
延伸含義
1.騎腳踏車者。
“拜客”,源自英語腳踏車bike的中文發音,即將騎腳踏車視為健身、環保的休閒時尚運動的人。
2009年6月,廣州公益機構和高校社團的騎車一族組成“拜客·廣州”,旨在倡導綠色出行,呼籲社會為腳踏車出行創造更好條件。

“拜客文化”

背景

進入21世紀,汽車污染日益成為全球性問題。隨著汽車數量劇增,使用範圍日益廣泛,它對世界環境的負面效應也越來越大,尤其是危害城市環境,引發呼吸系統疾病,造成地表空氣臭氧含量過高,加重城市熱島效應,使城市環境轉向惡化。因此,在一些經濟發達且環保意識極強的西歐國家悄然興起腳踏車熱。

優勢

1.騎腳踏車是一項融娛樂、健身與生活為一體的時尚活動。它對內臟器官產生的影響,並不亞於長跑和游泳,特別是騎車郊遊,能將沿途美麗的風光一覽無餘,更是一種美的享受。
2.汽車能耗大,支出費用高,城市中泊車既難且貴也是一大問題,因此,很多人選擇“與其每天開車添堵,不如自由騎行,自在穿梭”的“拜客”生活方式。
3.不開汽車,選擇騎腳踏車,是倡導低碳城市的環保方式。

遭遇問題

腳踏車復興,“拜客”騎行找不到車道自行車復興,“拜客”騎行找不到車道
“拜客”在西方國家悄然流行,但在中國卻遭遇多方尷尬。除了觀念問題,現實的殘酷也讓很多人心有餘而力不足:
1.在中國,騎腳踏車給人一種卑微的感覺,要是誰自豪地宣稱自己是騎車上下班的,一定會被人瞧不起——那意味著你“混”得很差。很多人“不爭饅頭爭口氣”,即使年收入只有三五萬元,也拚命要買一輛汽車。中國腳踏車協會理事長馬中超認為,這種面子文化的存在,迫使很多人雖然認同腳踏車卻不敢騎腳踏車上下班。
2.城市的不斷擴張讓現代人的上下班距離越來越長,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大城市,花費一個小時上下班是一種常態。隨著市中心房價的一路攀升,大多人不得不選擇越來越遠的郊區居住,被動成為有車一族。
一個更現實的問題還在於城市中擠占腳踏車道現象日益嚴重。
3.腳踏車專用道被嚴重擠占,公交和私家車成了腳踏車一族最危險的“對手”,汽車尾氣噪音等也嚴重影響騎車人的健康。

2010年年度新詞語

此詞經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等機構專家審定入選2010年年度新詞語,並收錄到《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中。
提示性釋義:指倡導使用腳踏車堅持綠色出行的人。英文單詞“bike”的音譯。
例句:拜客·廣州是一個旨在為廣州市民腳踏車出行創造更好條件的組織,由一些熱心於公益事業的年輕人組成。(2010年1月14日《新民晚報》

2010年環保類年度新詞語

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日前發起2010年度詞語評選活動,年度詞語評選活動自2007年開始已舉辦三屆,是由教育部、國家語委指導,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主辦,由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等機構依據主流媒體10.4億字的語料,在機器自動提取的基礎上經人工審定。 這些新詞語將收入由教育部、國家語委發布的《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0》一書,商務印書館同時出版《2010漢語新詞語》。
2010年年度新詞語 環保類

低碳人家 | 環保妹 | 拜客 | 愛綠日 | 低水經濟 | 低碳愛情 | 低碳谷 | 低碳交通卡 | 低碳旅遊 | 低碳信用卡 | 火山灰危機 | 垃圾減量日 | 綠價比 | 綠色零碳信用卡 | 慢城 | 碳信用卡 | 植物環保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