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俄事件

拒俄事件,20世紀國中國以知識分子為主體的反帝愛國運動。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沙俄在八國聯軍進攻中國的戰爭中﹐武裝搶占中國東北三省。

20世紀國中國以知識分子為主體的反帝愛國運動。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沙俄在八國聯軍進攻中國的戰爭中﹐武裝搶占中國東北三省。次年2月﹐沙俄提出約款十二條﹐企圖全面剝奪中國對東北的主權。3月15日上海士商汪康年﹑蔣智由等二百人集會﹐要求清政府“力拒俄約﹐以保危局”。江蘇﹑浙江﹑廣東﹑山東﹑澳門﹑香港等地士商和新加坡華僑紛紛回響﹐使清政府駐俄公使拒絕在約款上籤字。1903年4月﹐沙俄仍不從東北撤兵﹐並提出七項新的侵略要求。4月27日﹐在上海的江蘇等十八省愛國人士再次集會於張園﹐除指斥沙俄“吞併”政策外﹐還指斥推行親俄外交的清政府。29日﹐東京中國留學生五百多人集會﹐抗議沙俄對中國東北的侵略﹐並決定成立拒俄義勇隊。黃興等一百三十餘人簽名參加﹐要求開赴東北﹐與侵略軍決一死戰。鏇因受到日本政府干涉﹐改名為軍國民教育會。在此同時﹐北京﹑湖北﹑安徽﹑江西﹑福建﹑湖南等地的學生也紛紛集會﹐成立愛國組織。10月﹐沙俄侵略軍再次占領奉天﹐蔡元培等在上海組織對俄同志會﹐發刊《俄事警聞》。1904年3月﹐日俄戰爭爆發後﹐對俄同志會改組為爭存會。11月﹐再度改組為反對聯俄會。其它各地成立的類似組織有廣東助國拒俄同志議會﹑東北抗俄鐵血會等。
清政府一直敵視並鎮壓拒俄運動。1903年5月﹐署理湖廣總督端方指責上海張園會議與會諸人“議論狂悖”﹐密電拿辦。同月﹐再次指責愛國學生“名為拒俄﹐實則革命”。6月﹐《蘇報》刊出《嚴拿留學生密諭》﹐輿論譁然。清政府的這種態度激化了它同愛國知識分子的矛盾﹐更多的人由此轉入反清行列﹐革命書刊劇增。軍國民教育會改組為秘密革命團體﹐華興會﹑科學補習所﹑光復會相繼成立﹐愛國救亡熱潮遂轉變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