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宗教

拉祜族宗教

拉祜族宗教是中國拉祜族固有的宗教。該族約30.4萬人(1982),主要分布於雲南省西南部。直到20世紀50年代還保留某些母系家庭公社制。

簡介

中國拉祜族固有的宗教。該族約30.4萬人(1982),主要分布於雲南省西南部。直到20世紀50年代還保留某些母系家庭公社制。清初已有佛教傳入,並同本族固有宗教相融合,成為主要的宗教信仰。20世紀初雖有天主教新教的傳入,但影響很小。

農業祭祀

①祭山。在刀耕火種的年代,每年伐林墾荒,必先祭山。勐海縣拉祜族的祭山儀式是,先在地上插一棵小樹,燃燭撒米,念咒驅鬼,占卜吉凶。第二天,如小樹不倒,則認為神示可砍伐;如小樹已倒或傾斜,則認為神示不吉,需另選山地。

拉祜族宗教拉祜族宗教

②祭種。播種前,全村集資買豬作祭品,由祭司主持祭祀種籽。祭後,各家派人協助祭司先播種,而後各家才能播種。播完,各家在自己的地中央插一木棍,上掛裝有蠟燭、花朵的小竹籮,用以祈求地母保護作物茁壯成長和豐收。瀾滄縣拉祜族地區,栽完水稻,還要集中祭“田鬼”,各家出米一碗、鹽一塊以及香、蠟等物,由巫師主祭。

③嘗新。每年兩次。一次嘗新玉米,一次嘗新稻米。以嘗新稻米最為隆重,各家殺豬祭祖。在嘗新的當天上午,先向神靈獻祭新米,再祭家神;中午,在祭司和鐵匠家吃“團結飯”(該族認為祭司和鐵匠對豐收有很大貢獻),慶祝今年豐收,預祝明年獲得更大豐收。

④祭谷。收穫時,要舉行叫谷魂儀式。屆時,帶一隻雞到收割地,並用雞爪將稻穀扒進袋裡,表示叫谷魂回家。然後,沿途一面撒谷,一面念咒,以免驚走谷魂。到家後,殺雞獻神;並將雞腳和少量稻穀裝在一小布袋內,掛在穀倉里,祈求穀物經久不壞,明年再獲豐收。

祖先崇拜

拉祜族較普遍存在以血緣為紐帶的大家庭組織。勐海縣的拉祜族,大家庭成員按性別組成“屋吉”。父系子孫組成男屋吉,共同供奉一個男祖先。女屋吉由母系和她的姐妹的女兒、孫女、曾孫女等組成,共同供奉一個女祖先。各屋吉各有一個家長,稱為“屋唯高”,逢年過節帶領各戶祭祀共同供奉的祖先。一部分拉祜族供奉家神“耶尼”,每逢農曆每月初一、十五、三十,過年、過節、婚喪、生育、遷移等均要進行祭祀。家人生病也要向耶尼禱告,搬家時,要先遷移和安置好耶尼“居處”。

哀牢山區拉祜族,只祭父母一輩。由長兄主祭,兄終弟及。如果父在母歿,兒輩自祭其母,父親則繼續奉祀其本人的父母。

喪葬儀式

土葬、火葬並行。勐海縣拉祜族的葬儀,為頭東腳西,臉朝下,身體半側,雙手交叉於胸前。他們認為,死者如仰面平躺安葬,將給生者帶來災難。葬後,家屬須用煮熟的豬嘴、耳、蹄和尾巴在祖先靈前獻祭,表示追念。喪葬當晚,全村民眾到死者家中唱歌跳舞,以示驅逐鬼魂出寨。在實行火葬的地區,每個村寨有公共火化場。火化時,將遺體放在堆成四方形的木柴堆上;死者為女性,疊柴七層,男性疊九層。

巫師與巫術 稱巫師為“畢摩”或“摩巴”。有的地區又將其分成不同的等級,大巫師稱“安恩路”,小巫師稱“周比”。也有將巫師分為紅、白、黑三種的,紅巫稱“畢摩尼”,白巫稱“畢摩普”,黑巫稱“畢摩那”。巫師為人占卜驅鬼。有的巫師宣稱頭痛、肚痛是觸犯雷鬼,須到村寨附近找一棵枝葉茂盛的樹,在樹下搭一竹樓,用米、飯、黃雞獻祭,送走雷神。其他如眼睛紅腫,被認為觸犯了月亮鬼;四肢浮腫是水鬼作祟;上山伐木後得病是冒犯樹鬼或箐鬼,均由巫師作法,施行巫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