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羅宗

在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運動中,路德派新教勢力曾在德意志帝國會議中取得優勢,後在1529年斯拜爾帝國會議中一度喪失優勢,致使該次會議作出恢復天主教特權的決議案。1529年4月6日,與會的路德派新教諸侯和城市代表對此提出抗議,為此被稱為“抗議者”,德語作Protestanten。後被衍伸而泛指對羅馬公教(即天主教)抱抗議態度的新教各宗派。漢語意譯作“抗羅宗”又稱作“歸正教”“改革宗”。

簡介

抗羅宗(Protestanten)即“新教”。

歷史

在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運動中,路德派新教勢力曾在德意志帝國會議中取得優勢,後在1529年斯拜爾帝國會議中一度喪失優勢,致使該次會議作出恢復天主教特權的決議案。1529年4月6日,與會的路德派新教諸侯和城市代表對此提出抗議,為此被稱為“抗議者”,德語作Protestanten。後被衍伸而泛指對羅馬公教(即天主教)抱抗議態度的新教各宗派。漢語意譯作“抗羅宗”又稱作“歸正教”“改革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