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漿穴

承漿穴

承漿穴是任脈與足陽明胃經的交會穴,在面部,當頦唇溝的正中凹陷處。具有生津斂液、舒筋活絡的功用,主治口歪,唇緊,齒痛,流涎,口舌生瘡;暴喑,面腫,齒,癲癇,面癱。赤神經痛,癔病性失語,糖尿病。

基本信息

名詞解釋

人體部位名

承漿穴承漿穴
承漿為人體部位名。指下唇中部下方凹陷方處。蓋口中有水漿外溢多流經此處,故名。

經穴名

承漿為經穴名(ChéngjiāngCV24)。出《針灸甲乙經》。別名天池懸漿、垂漿。屬脈。承漿是足陽明胃經、任脈的交會穴。承漿是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督脈,任脈之會。承即承受,漿即水漿,此穴在嘴下,故名承漿。

標準定位

承漿穴在面部,當頦唇溝的正中凹陷處。

承漿穴位於面部,當頦唇溝正中凹陷處。正坐仰靠取穴

承漿穴位於面部頦唇溝正中凹陷處。

仰靠坐位。承漿在面部,當頦唇溝的正中凹陷處。

取法

正坐仰靠,於頦唇溝的正中凹陷處取穴。

承漿穴位於面部,當頦唇溝正中凹陷處。正坐仰靠取穴。

穴位解剖

承漿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口輪匝肌、降下唇肌。布有下牙槽神經的終支神經和 動、靜脈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口輪匝肌→降下唇肌→頦肌。

布有面神經分支和下唇動、靜脈的分支。

特異性

足陽明、任脈之會

功效與作用

生津斂液、舒筋活絡

承漿穴有祛風、通絡、消腫作用。

主治病症

承漿穴主要用於面部口唇疾患等:如中風口、口噤、流涎、舌強、面腫、三叉神經痛口腔潰瘍、齒齦腫痛、暴瘖、消渴、精神病、遺尿等。

承漿穴主治口眼斜,面腫,齦腫,齒痛,流涎,癲狂,以及口腔潰瘍,三叉神經痛等。

口歪,唇緊,齒痛,流涎,口舌生瘡;暴喑,面腫,齒 ,癲癇,面癱。赤神經痛,癔病性失語,糖尿病

刺灸法

刺法

一般直刺0.3~0.5寸。

斜刺0.2~0.3寸。

斜刺0.3~0.5寸。

灸法

可灸。

艾條灸5~10分鐘。

配伍

承漿穴承漿穴
承漿穴配禾髎、牽正、風池治面癱。

承漿穴配廉泉治流涎。

承漿配勞宮,有清熱解毒,養陰生津的作用,主治口舌生瘡,口臭口乾。

承漿配風府,有疏風解表,通經活絡的作用,主治感冒,頭項強痛,牙痛。

承漿配委中,有清熱涼血,活血止血的作用,主治衄血不止,牙齒出血。

承漿配陰陵泉、委中、太沖、膀胱俞、大敦,有清熱利尿,行氣止痛的作用,主治小便不禁,小腹脹痛。

文獻摘錄

《甲乙經》:“足陽明、任脈之會。”

通玄指要賦》:“頭項強,承漿可保。”

《百症賦》:“承漿瀉牙疼而即停。”

《聚英》:“若一向灸,恐足陽明脈斷,其病不愈。停息復灸,令血脈通宣,其病立愈。”

研究進展

承漿穴在針麻手術中具有鎮痛、鎮靜、鬆弛腹肌、抑制內臟牽拉反應等良好效果。且可同時調節呼吸、血壓

痛經:配大椎,經潮前3天開始,每日1次,至經淨為1療程。

落枕:配風府,用瀉法,有強的針感為好,一般針刺後即有一定效果。

人體穴位大全(一)

中醫博大精深,其中針灸之術更是名揚中外,而針灸之術之基礎在於對於人體穴位的了解和掌握。現在就讓我們大家一起了解下人體中的各個穴位,旨在傳承文化,以揚國粹。

臉部苗條10大穴位

中國傳統中醫學中的“顏面針灸”,可以達到臉部“減肥”的目的。 在顏面針灸中,藉由刺激臉部及耳部的穴位,讓疲勞、浮腫的臉恢復活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