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口鎮

托口鎮

托口鎮位於洪江市南部,屬兩省(湘、黔)、四縣市(洪江市、會同縣、芷江縣、天柱縣)交接地,

基本信息

位置面積

托口鎮位於市境南部,屬兩省(湘、黔)、四縣市(洪江市、會同縣、芷江縣、天柱縣)交接地,東與江市鎮相連,南接會同縣,西與芷江侗族自治縣相鄰,北與沅河鎮為界,土地總面積117.3平方公里,鎮政府駐大橋街居委會,距市治黔城22公里。

托口鎮托口鎮

歷史沿革

因位於沅江、渠水匯合處,兩水互為頂托,故名托口。唐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析龍標置朗溪縣,屬敘州,托口即朗溪故城。宋置托口砦,屬黔陽縣。民國時期為托口鎮,建國後隸屬四區(托口區),1956年建鄉,1958年改鄉建公社,1984年恢復鄉建制,1985年撤鄉並鎮。
政區劃分2005年末全鎮轄16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176個村民小組,7643戶,總人口30720人,非農業人口3800人,占總人口的12%,其中等少數民族16580人,占全鎮總人口的54%,人口出生率11.3‰,自然增長率7‰。

自然特徵

全鎮東西長20公里,南北寬18公里。境內地勢西南高,群山起伏,屬低山、中低山區;東北部地勢低,屬丘陵地夾有小量河谷平原。最高點在豹霧山,海拔804米,最低點為杉木橋,海拔185米。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氣候溫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7.8℃,年降水量835mm。

資源特徵

全鎮耕地面積1675.9公頃,林地面積109580畝,森林覆蓋率達60%,活立木蓄積量17萬立方米,有用材林76000畝,經濟林22500畝,楠竹1500畝。水能資源豐富,洪江市大型水電站螺絲塘電站就位於本鎮朗溪村。境內有小Ⅰ型水庫3座,小Ⅱ型水庫7座,骨幹山塘28座,山平塘752口,溪壩37處,電排灌站26處,灌溉渠道總長1250公里,有效灌溉面積12580畝。沅水流域梯級第三期重點工程托口水電站正在我鎮興建,電站總投資約60億元,設計裝機容量81萬千瓦,年發電量22.3億千瓦時,為湖南省擬建水電站最大的一座。

主要產業

2005年全鎮糧食總產量8850噸,在鞏固柑桔這一傳統產業的同時,大力發展托口楊梅和玉竹生薑等特色產品,使之成為農民增收的主渠道,現已開發優質楊梅5000多畝,年產量在100萬斤以上,開發玉竹姜1000多畝,年產量超100萬斤,楊梅、生薑、柑桔三大支柱產業基本形成。

交通通訊

全鎮水陸交通便利,江—托公路209國道相連,托—竹林區公路是山區村的交通大動脈,鎮內共有公路6條,里程100公里。水路橫貫12個行政村,水路上可達貴州天柱縣、芷江大壠、會同漠濱鄉、下與沅河、江市鎮相連,航道總長15公里。通訊發達,村村通電話,已開通電信寬頻網業務,移動公司和聯通公司在鎮內設有信號基站共5座。

科教文衛

全鎮圖書活動室3個,藏書4萬餘冊,有中學1所,中心國小1所,村國小11所,教職員工258名,在校中、小學生3732人,2000年實現了教育兩基達標。衛生院1所,村醫務室16個,醫務人員67人,其中有衛生技術人員62人,擁有病房床位40張。廣播、電視事業得到進一步發展,電視收視率100%。

風景名勝

托口鎮敬老院內建有革命烈士墓,供後人憑弔。諸葛城在三里村境內,當地民眾稱“古城”或“孔城”。城牆系土塊壘砌,厚4米,高三米五,直徑二百二十米。城中建有諸葛廟,供有武侯、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五虎大將的木雕像,廟門側有碑記。諸葛營在托口鎮上方約二華里處。相傳孔明到此討伐惡霸游世忠,帶兵到此安營紮寨。

參考資料

http://www.hjs.gov.cn/hjzw/zzjg/xzzf/200605/90.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